店主:张琪,29岁,广告公司职员在周围嘈杂的音乐声中,张琪的烛光屋显得更加安静。谈起开店的初衷,张琪称完全出于偶然。
2002年的年底,我去北京参加了一个国际性的平面广告鉴赏会,主办方的创意深深地打动了我:整个会场全部用形态各异的蜡烛照明,在或明或暗的摇曳烛光中,平面广告具有了更打动人的意味。
从北京回来后我就有了开一家烛光店的念头,专卖形态各异、芳香不同的蜡烛,想想就是一件浪漫的事。2003年年初,由于“非典”的原因,原来在这里经营的蛋糕店脱手,我乘机以两万元的年租金接了下来(附近的店铺正常情况下年租金在3万元左右)。在店铺的装修上费了一番工夫,花了1万元,因为我的店必须通过室内光线和错落有致的货架营造出梦幻效果。2003年5月份开业后,烛光店的生意出乎意料得好。顾客全是年轻人,这部分人紧随时尚、注重情调,也舍得花钱。以一支水果蜡烛为例,售价16元,利润能达到60%,一个月下来,起码能赚4000元。
为了增加气氛,下半年我又添置了熏炉和一些香蕈精油,原本是准备店里用的,结果有不少顾客都喜欢,我索性又多进了一些,算是拓宽了业务范围。可能这两种东西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烛光的浪漫加上香蕈的味道为店里带来了更多的顾客。我最大的一单买卖是省城的一家西餐厅,一下子订了6000多元的货,而且把搭配的任务交给我,加付10%的人工费。那次我净赚了4000元,比上班强多了。
虽然小店经营得不错,但我还是不打算丢掉工作,一是有兴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想让自己太闲。我只想把开店作为一个兼职,如果发展得顺利,就当作将来养老的资本吧!
开店心得:开烛光专卖店最重要的是店面的设计和布置要吸引人,让顾客在良好的氛围中产生购买欲望;其次产品要尽可能丰富,最好能形成一些系列:如生日系列、新婚系列、约会系列、庆祝系列等,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电影海报画廊
店主:贾韵,32岁,杂志社编辑贾韵的画廊有个特点,只卖电影海报。最近她将画廊从某图书广场迁到了电影院的旁边,生意比以前更好了。
我的一大爱好就是看电影,而且酷爱收集电影,但上大学的时候没钱买影碟,就转而收集宣传画和海报。时间久了,我发现看着海报回忆剧中的一幕幕比重温电影更有意思,那种历历在目的感觉非常美好。
我的编辑工作要求我经常接触电影,也结识了许多和我一样喜爱电影的朋友。很多朋友建议我开一家电影画廊,和大家一同分享我们的快乐,北京的朋友还同意给我提供货源。货源不愁,我就决定开张了。
一开始我把店址选在了一个大型图书广场,但在经营过程中我发现电影文化和书文化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来图书广场的顾客并不一定对电影海报感兴趣。发现这一点后,我便找机会将画廊迁到了现在电影院的旁边。
我的画廊里张贴的海报内容大多是经典的故事片,每张海报背后都有个动人的电影故事,再加上或精致或粗犷的装帧,画廊便被各种各样的感情所充盈着。
开始来画廊的人是看的多、买的少,慢慢地,这里吸引了一批固定客户,每有新品挂出来,他们总是第一批欣赏者,临走时,常会心满意足地带几幅回去。现在,我的固定客户群越来越大,当初投资的5万元已经有了很好的回报。
现在看来,是我的工作促成了我的创业,所以工作要继续做下去,店也要继续开下去。
开店心得:开画廊首要的一点是选址,顾客群的选择直接决定生存。最好将店址选在大学、公司等有一定欣赏水准和文化品位的人聚集的地方,才能比较快地打开市场。(商报记者 程新宇)
我说两句
文中两位女店主的共同点有三个,即小店经营的业务在自己熟悉的范围之内,充分地用己之长;都是有品位的小店,店的个性特征鲜明,顾客群明确;两个小店的业务均圈定在精神消费范畴,一般而言,精神消费的利润空间要更大些。
店主张琪赚的是“浪漫钱”。她本人在广告界摸爬滚打,加之女同志感性的成分多,相对容易营造一种气氛,有制造浪漫和情调的专长。而花“浪漫”钱的人群有两大特征,一是消费者为正处在舍得花这种钱阶段的年轻人,二是早解决了温饱问题,花得起这种钱的高收入者。
店主贾韵其实经营的是电影中的“情感”。就现在而言,她的工作是在电影周围“转悠”,拿过去来说,她一直喜欢电影,上学时就收集海报,而朋友圈子里也是一堆“电影迷”,店又迁到了影院旁,看电影的人大多沉浸在电影营造的情感氛围中,人们买海报更多的是为回味影片中的情感经历,其次才是用于装饰。她的生意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都具备了。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兼职用于开小店尚可,生意再做大就很难招呼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