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叁章:真摔?假摔?(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480971479357.jpeg)
系列专题:《清醒傻子的人生之道:傻儿皇帝阿斗回忆录》
叁章:真摔?假摔? 长坂坡家庭伦理事件,令我原本坦荡荡的后脑勺奇峰突起,肿起一个大包。这个大包,随了我一生。 日后每当吃到肉包、菜包、小笼包时,我总要不由自主地摸摸后脑勺,看看哪个包更大些。 我的政敌们为了攻击、污蔑我,也借题发挥,纷纷指着我上头的大包嘲笑道:"一个头,两个大,脓包也能当皇上。"低能、弱智、傻冒、白痴,总之一切与脑残有关的词汇,都化作瓢泼脏水,往我头上泼。 不仅敌人诋毁我,就连同一阵营里的自己人,瞅我的眼神和表情也怪怪的。那眼神欲语还休,那表情欲笑强忍,穿越绵绵的人心之海,弥漫于朝野宫廷,铺天盖地无处不在。 我十三岁那年,父亲已据有汉中。为了培养我这个接班人,他特意让我跟随左右,学习处理军政事务。记得那天是我第一次学升帐点将,不免有些紧张。我打开花名簿,看了看,点道:"张艺谋!" 底下鸦雀无声。 我以为点将声太小,便又大声道:"张艺谋何在?" 众将面面相觑。老黄忠结结巴巴地禀道:"少主公,应,应该是张翼德吧?是张翼德……" 哦?我仔细一瞧,果然是张翼德。真尴尬,只得干咳两嗓子掩饰,继续点名,下一位是:"陈凯歌!" 又是一阵死寂。 我慌忙低头,瞪大眼睛认真瞧那三字,没错啊,的确是读"陈凯歌"呀! 陈式忍不住了,上前欠身道:"少主公,您是叫我吧?末将字‘恺恪‘,‘恪‘读kè音,陈恺恪,不是陈凯歌……" 三叔白了我一眼,叹道:"槑……都十三岁了,字还认不全。唉,都是当年长坂坡那一摔惹得祸啊。"他快人快语,从不因为我是少主而在言语上有所避讳。而他说的,正是不少人想说但不敢出口的心里话。 我知道,满朝文武对我这样一个"傻儿",私底下是颇多风言风语的,他们都认为我蠢,以为我呆,认定长坂坡那一摔,摔得我很傻很天真。 真是千古奇冤哪!我要翻案! 要翻案,先要弄清一个关键问题:长坂坡亲爹摔儿子,是真摔,还是假摔?由真摔假摔这个"因",才能推理出真傻假傻这个"果"。 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这是一个"罗生门"。 针对这个重大历史谜团,朝野上下大致分为"真摔派"与"假摔派"两派,各有论点论据,彼此辩驳,互不相让。 二叔、三叔等和俺爹有过命交情的老兄弟,是坚定的"真摔派"。因为他们都是跟俺爹从零开始,出生入死闯过来的,深知在那艰辛的创业时期,赵云作为万中无一的将才,绝对比儿子来得重要。 二叔曾一边抚摸着我脑后的大包,一边语重心长地说道:"乱世什么最重要?人才!赵叔叔可是了不起的大人才啊!他是咱们打江山、成气候的重要骨干之一,无论如何都少不得他。试想当时大哥若一直亲你个不停,败军之际,定然冷了众将士的心。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啦。因此,只能真摔,既显示了爱惜大将之心,又教育和感化了在场的文武部下,一箭双雕。这在管理学里,叫作‘情感投资‘。关键就是抓住一个‘心‘字,互相交心、互相关心、以心换心,从而心心相印、同心同德干事业。我在长沙义降黄忠,你三叔在巴郡义释严颜,就是深入学习和贯彻大哥这种用人观的结果。小斗,你懂吗?" 是的,我懂,这与"曹操哭典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效果更佳。要知道典韦是由于曹操去喝花酒才被连累丧命的,子龙却与俺爹患难相从。曹操当时已权势熏天,仍要痛哭昏绝于地,俺爹那时不过是个流寇,爱惜战将自然更要胜过曹操。 三叔也曾话粗理不糙地跟我讲过类似的话:"斗啊,战乱中的孩子是很难养活的,再说大哥当时自身难保,穷得就剩下理想了,要儿子有什么用?大哥常说:‘妻子如衣裳,兄弟如手足。只要有精子,不愁没儿子。‘儿子没了再生一个,若失去一员上将找谁生去?所以,孩子,别怪你爹心狠,你要理解他,在那种形势下,就必须真摔,别说摔成脑震荡,就是摔死也得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