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九银十”,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以下借鉴中汽协简称“中国品牌汽车”)而言却似是一场凄凉秋风,给原本就不太亮丽的市场又刮来了一场雾霾。给汽车人的“中国梦”无疑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前10个月的销售数据显示,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呈持续下降趋势,且出口表现出持续5个月下降的发展态势。生存和发展前途日趋艰难,中国品牌汽车被边缘化、危机化的舆论浓浓包围着,一时间,中国品牌汽车前途无“亮”,人心不知去向。 在10月24日举办的首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现代速度”能否被我们学习和赶超成为了讨论焦点。作为后起之秀的现代汽车面对全球化竞争时只对标品牌价值之最的丰田汽车和已是非常大众的大众汽车。 那么现代汽车从中收获了什么?丰田和大众所代表的日本制造、德国制造又能给中国品牌汽车何种启示呢?现代给出了答案:产业政策、发展战略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引导性和辅助性的,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不能急于求成,拿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是硬道理,即品质优先。 在汽车产品价值链的整体竞争要素中,中国品牌汽车最缺的就是核心技术与品牌。当然这背后有制度问题,也有文化问题,更有品牌力不足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态度的问题,态度是所谓工业精神、创新精神、企业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本源。日本精密制造和德国标准制造的成功背后无不体现着敬业态度,他们是怀着敬畏之心对待着哪怕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 杜绝浪费任何一点材料、人力、时间、空间、能量和运输等资源,是丰田生产方式最基本的概念。这就是“态度”。

“厚颜无耻”,这是126年前英国人给德国制造的产品扣上的帽子。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然而,它却唤醒了德国人潜伏的制造能力和质量意识,更唤醒了德国人的对事态度,8月23日于是成了“德国制造”的诞生日。 弗里德曼将态度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点构成,即: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而态度不只是与生俱有的,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自身、社会化的过程逐渐形成的。 欲望、知识以及经验习惯等往往影响正确、良好的态度的形成,我们应向日本、德国学习的正是在危机下保持强烈发展欲望,同时又能耐下心来认真虔诚地做事,而能够为此保驾护航的正是一种良好的态度。 梦想是一种态度,品牌也是一种态度,质量也是一种态度,创新也是一种态度,严格制定标准和遵守相关制度也是一种态度…… 有着什么样的态度,就会养成什么样的文化;有着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质量、制造能力,直至产生世界一流的品牌。不过,时间成本总还是要付出的,这或许更是一种态度,能够静下心来慢慢沉浸在岁月的历练中孜孜以求、每天进步,或许都是通往更高舞台的最有力途径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