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如何获取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再启动》
经历了地狱,美国人学会了理财 前面我讲过理财已成为美国的“国民体育运动”。美国的财经频道或财经杂志,不仅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超过日本。 比如,美国CNN、FOX电台、微软和NBC合作经营的MSNBC等详细讲解投资技巧策略的财经频道多如牛毛。另外,一天二十四小时专讲投资话题的彭博财经一线(Bloomberg)、CNBC等金融财经专业频道也丰富多彩。 最近的日本电视频道到处宣传政府的“愚民政策”,闹出了不少“笑话”。与此相比,美国则以相同密度的财经频道,为广大民众提供深受他们喜爱的节目内容。 看报纸,首选财经日报——《华尔街日报》,杂志也是《福布斯》等财经杂志最畅销。另外还有“Investors news daily”或“××公报”等只针对会员发行的信息杂志。这些杂志提供由知名投资分析师或投资顾问向你推荐基金,预测今后的运营业绩等内容,就凭这些内容每年收取几百美元的会费。就像在赛马场下赌注,美国人是如此地认真对待投资问题。理财也成了餐桌上的共同话题,经常被大家讨论。
![第37节:经历了地狱,美国人学会了理财](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472453640681.jpeg)
理财在美国之所以这么盛行,是因为里根政府时期彻底贯彻实施了“抛弃弱者”之政策。 1983年,里根总统开始推行“里根革命”,在采取大胆的放宽限制和大规模削减税收政策的同时,还大幅度削减了社会福利开支,加强了对养老金领取者的课税。这种“弱肉强食”正是“里根革命”的特点。当时推出的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 401k条款就是从养老要靠自己谋求生路的角度投入运用的。 在“里根革命”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美国人品尝了多次个人财产和基金在一夜间全部蒸发的“地狱”般的经历。正因为有了这些痛苦的经历,使美国人知道了“自己的财产要自己保护,资产增值要靠自己”的必要性,从此,他们开始拼命地学习理财知识,这和“撒切尔革命”后英国人所面临的局面完全相同。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如今可投资的金融商品变得所剩无几,市面上也有大量泡沫型次级按揭贷款等金融商品。但由于个人投资者保持了投资组合平衡性,所以大多数人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另外,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日本以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或美元的方式支持了面临破产的美国经济。又因在对冲基金或衍生工具等新兴金融商品领域根本无法抗衡美国,最终被打得落花流水。亚洲金融危机时也同样,日本通过IMF等渠道援助了身受重伤的美国银行,结果再一次被美国耍弄。就是说日本政府在以不断牺牲普通纳税人和储户利益为代价帮助别人。 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日本民众对国民理财方面的知识整整落后美国25年,而且对于这种现状有太多的日本人连最起码的危机感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