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笼罩的“陷阱”——安徽太和县一起非法融资事件调查
双阳集团曾在安徽红极一时:省十大民营企业、县支柱企业;企业董事长李文彬曾是省、市、县人大代表;企业鼎盛时期,包括省、市、县在内的各级领导,接二连三到企业考察。
正是凭着这些炫目的“光环”,双阳集团从1998年至2002年间,以高息作诱饵,非法疯狂吸收当地群众存款。截至目前,集团非法融资后仅未兑现的金额至少7000万元,手中攥有双阳集团融资的“白条”却取不到现金的群众已登记了7000多人。
企业非法吸储众多农户遭灾
李文彬揽储生意一度十分“火爆”,群众存钱到双阳集团不到银行,集团所在地方圆10多公里内的农业银行、信用社等营业网点被迫撤离。据安徽太和县、界首市两地群众自发统计,曾经到双阳集团存款的群众,涉及安徽、河南两省以及太和县周边的近十个市县,兑现的、未兑现的存款户共计5万户,少的几百元,多的在万元以上,甚至达百万元。群众在李文彬处存款总额累计2亿元。
双阳集团后勤人员、李文彬委托处理债务的代理人陈加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双阳集团以政治荣誉为信用,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导致非法融资顺利进行,同时埋藏下巨大隐患。
陈加葆介绍,集团发生过三次挤兑风波,因为要不到钱,喝药的、上吊的、闹离婚的事都发生了。印象最深的,一位姓李的老大爷,患肝癌,存了2500元要不回来,趴在地上磕头,结果给了他500元。
政治“光环”掩藏巨大“陷阱”
太和县知情人士介绍,李文彬积极迎合上级领导意图,大搞形象工程,打造企业虚假繁荣。集团占地二三百亩,厂房建得豪华气派,加之上级领导不时前来参观视察,大车小车络绎不绝。李文彬把各级领导参观视察的照片都挂在厂里,企业从外表看非常红火。大家都以为有政府重视和支持,李文彬的企业可信。
皮条孙镇陈庄村民组的上百名群众,至今也不相信李文彬吸收存款是非法的。他们说,李文彬是同村人,大家都相信他,那么多领导来视察,还有那么多广告,这样的企业怎么会出问题?陈庄村民组有300多户,300多亩地也被李文彬征用了。村民没有土地,大多在李文彬厂里上班,每人都交了1万元的押金,平时挣的工资也存在李文彬的厂里。
据记者了解,双阳集团非法融资早露端倪,从1998年群众发生第一次挤兑风波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三次大的风波。1998年第一次风波时,太和县财政直接拨款扶持,风波很快平息。李文彬在“致全体融资户的一封信”中称,“大家的钱和银行贷款都还清没有任何问题,我已向市、县领导汇报了,他们都表态支持。”其后老百姓对李文彬的双阳集团更加信赖,把自己卖粮、卖鸡蛋、卖猪、卖牛、做小生意、打工挣的钱,甚至是孩子上学钱、工伤事故赔偿钱,都存到李文彬的厂里。
太和县一位干部说,如果有关部门尽早发现并制止李文彬非法融资,事情也不至于发展到现在难以收拾。2001年9月份挤兑风波再次爆发,厂里每天挤满上千人要钱,李文彬委托陈加葆出面给要钱的人发牌子,要钱的人排号排到2002年2月份。
也就是从那时起,厂里就出现一片混乱的景象。李文彬从此不露面,县里派来工作组进厂辅导生产。2004年,第三次挤兑风波发生时,太和县政府还特地注入财政资金500万元,但已无法挽回企业全面倒闭之势。
亟待建立全方位的农村金融监测体系
太和县农村信用联社副主任王海涛对记者说,基层信用社早就发现了李文彬非法融资的问题,每年都向上反映,但上级业务部门顾不了这些。记者为此采访人民银行太和支行和当地银监部门,均被以各种理由拒绝。记者采访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办公室同志说非法融资的监管机构已移交到省银监局。记者采访省银监局,答复说,监管机构暂未成立。
为平息“太和事件”,太和县于去年底成立工作组,由县长任组长。副组长赵坤告诉记者,工作组正在积极开展工作,对集团清产核资,对群众存款进行登记,同时千方百计变卖集团资产,调查非法融资的去向,争取尽快兑现群众手中“白条”存单。双阳集团董事长李文彬也于今年3月被批准逮捕。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自铎说,出现非法融资的事,各级政府首先要承担责任,金融部门更负有直接监管责任。太和县“双阳事件”,不是一般的民间非法融资,李文彬利用其政治“光环”,为其个人牟取私利服务,首先表明地方党委政府存在明显失察,其次是提醒有关领导在考察企业或地方时,警惕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更不能和这些所谓企业家互为利用。
农村问题专家何开荫从金融的角度建议:目前对农村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处于地方政府不管、金融部门难管的尴尬境地。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民间借贷管理条例,将其纳入金融监管范围,明确高利贷的概念、性质和范围,正确引导规范民间借贷。同时可在民间借贷活跃的地区设立相应管理机构,为借贷双方当事人提供咨询和指导,并对因借贷引起的纠纷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