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业记者工资 “报业女王”衰落记

 南方报业记者工资 “报业女王”衰落记


1998年12月18日,对香港星岛集团主席胡仙女士来说,是极为痛苦的一天。那一天,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宣布,斥资亿元港币全面收购虎豹别墅。    虎豹别墅由胡仙的父亲胡文虎于1935年建造,迄今已有64年历史。位于香港岛半山大坑道,总面积9万平方英尺,为东方园景式建筑,最大的特色是别墅内有大量的佛、道传说的山壁雕塑,透出诸多警世寓意。这所别墅是香港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星岛报业集团的标志,更是胡氏家族的祖传家业。虎豹别墅的出售意味着胡仙已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人们不禁叹息,曾经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报业女王”,胡仙究竟缘何落到今天这般地步? 继承父业,成为一代“报业女王”    “最畅销的药品,必定是千千万万人最常见的药。”这句话出自“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之口。胡文虎制售的“万金油”、“八封丹”、“头痛粉”等“虎”字商标的药品,使他成为富冠南洋的亿万富豪。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南洋虎”在经营万金油的同时,于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了第一份海外中文报纸《星洲日报》,接着又陆续在新加坡、厦门、香港、曼谷等地创办《星华日报》、《星岛日报》、《星岛晚报》、《英文虎报》,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报业王国。    1954年9月4日,72岁的胡文虎因心脏病复发,在檀香山与世长辞。接掌胡家报业的是他最小的女儿胡仙。那一年,胡仙只有22岁,当时的星岛报业尽管名声在外,但业务经营却相当不景气。当年《星岛日报》只是一间在湾仔道有一幢4层办公楼的报馆,而其附属的报刊《星岛晚报》,则处于负债状态。    对年轻的胡仙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挑战。上任第一天,她独自一人和员工一起步入报馆乘电梯上班,并不时以微笑和熟人打招呼。她分头到各个办公室看望大家,听取属下对重振报业的建议。这样一来,整个报馆上下对她有一个极佳的口碑和印象。“老板没有架子,充满活力,善于体贴人,是个值得信任并有追求的领导。”员工们的评价正是胡仙所需要的,她知道星岛报业最需要的是凝聚力、士气和信念。最初的胡仙是精明强干的,她赢得了属下的高度信任。    随后,胡仙又接连做出了一系列出色的举动,星岛报业变得越来越兴旺。1972年星岛报业在香港上市,80年代雄霸香港报业的广告,一度垄断了地产广告收益,其经营收益无人能与之匹敌。鼎盛时期,胡仙名下控制的报章多达7份,包括《星岛日报》、《星岛晚报》、《英文虎报》、《快报》、《天天日报》、《华南经济日报》及在深圳创办的《深星时报》,还收购了著名的文化传信公司。星岛集团及文化传信的市值高达84亿港元,胡仙本人拥有50亿港元。此时,星岛集团俨然是一个稳如泰山的报业王国,胡仙则成为这个王国名声显赫的女王。    初涉物业,获暴利亦埋下祸根    1985年在一次土地拍卖会上,一幅尖沙嘴广东道太阳广唱—地王正在叫价,由于地皮在九仓的海洋中心对面,地产界均以为九仓志在必得。然而在拍卖的当天,九仓竞价,结果九仓不敌,地王由洋人以6.36亿港元投得。第二天当《星岛日报》出版后,众人方知竞购地王,是胡仙与怡胜太平洋联手操控。仅仅半年以后,胡仙以8.3亿港元将地王转卖,获利近2亿港元。如此丰厚利润,比起办星岛报业,一年才赚得1亿多港元来计,自然引发胡仙大举投资地产的念头。    从那以后,胡仙除了进军香港地产外,还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大举出击,参与了近20项物业投资。特别是她在策划星岛迁册澳洲期间,由于经常赴澳的关系,对投资澳洲地产的意欲尤为高涨,有人戏称她是“加入豪赌行列”。岂料从1989年起,海外地产市道一落千丈,胡仙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1992年9月在股东大会上,胡仙首次承认以往投资海外地产比例过高,导致星岛集团背上巨额债务。尽管如此,她并没有打算就此在地产上歇手。同年12月,她开始涉足中国大陆之后,对大陆地产显得雄心勃勃。1996年1月,胡仙连同香港的新创新公司、广州市煤建公司、广州五羊房地产公司在广州翠湖山庄投资了16亿元,指望扭转投资地产的不利境地,可是至今这个巨型项目的前途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由于负债累累,1992年起星岛集团开始进行债务重组,变卖资产救急。胡仙首次出售的财产是其个人名下持有的《快报》,当时以3500万港元卖给了南华证券;后来她又向香港烟草商何英杰借巨款还债。经过重组后,星岛又现出生机,到了1994年获利达4.25亿元,创下了10年来的最高纪录。本来胡仙是有机会翻身的,1993年香港地产市道转好,但她没有及时脱手以清偿债务;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香港股市、楼市再次升温,《星岛日报》股价达5元,但她没有把握机会出售股权,又一次坐失良机。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后,星岛股价跌到不足1元。胡仙彻底绝望了,她的个人负债已达6亿元之巨,终于被逼下决心出售祖传物业,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虎豹别墅。    出售股权,失去了整个祖业    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更令人揪心的事还在不断袭来:为了偿还巨额债务,她不得不出售所持有的星岛集团所有股权。    1998年5月,胡仙召集星岛股东开会,正式申明将与第三者洽售星岛股权。随后名力集团宣布与胡仙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名力拟占51%的股权,并由新公司动用3.69亿元,向胡仙购入她所持有的星岛集团五成股权,从而成为星岛最大的股东。胡仙在售股套现后,通过新公司继续持有星岛重要的少数股权,仍留任星岛集团主席。然而仅隔几天时间,名力集团审核《星岛日报》帐目后,要求大幅调低入股比例,收购计划遂无疾而终。l998年7月,星岛在深圳出售《深星时报》51%股权。同年8月,胡仙售出文化传信的股权,市场同时传出国际传媒集团LAZARD计划收购星岛日报,涉及资金5.4亿港元。    国际传媒集团正在与胡仙签约之际,不料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1998年12月,中企发展基金也有意向胡仙收购23%股权,交易条件是中企基金将委任两名执行董事及两名非执行董事进入星岛董事局。中企有权在两年内再购入10%股权,届时胡仙股权将由27.04%降至17.04%,因而失去星岛大股东地位及控股权,不过仍留任主席。应该说,这个收购计划对胡仙来说是下策中的上策,胡仙似乎还能够接受。    而让胡仙大伤脑筋的是,她昔日的恩人何英杰此时反目为仇。何氏1991年曾借5亿港元给胡仙脱困,胡仙拖了7年未还清,何与胡依然相安无事。直到胡仙将星岛股权售于中企基金而放弃国际传媒集团后,何氏才大动干戈。据说,与何氏关系密切的国际传媒集团一直有意染指华文报业市场,但其收购条件之一,就是胡仙退出管理层,而这正是胡仙所留恋的职位。何氏认为国际传媒集团是国际知名集团。由于胡、何两人意见相左,收购计划又一次陷入困境。何英杰在1998年12月15日,正式要求胡仙偿还尚欠的2.9亿港元。翌日,何氏家族向胡仙发出“法定要求偿债书”,这是债权人展开破产申请的第一步。19日,何英杰通过儿子何柱国名下的一家公司正式入禀法院,指控胡仙未能清还借贷,要求法院颁令胡仙破产。1999年1月8日,何英杰展开破产的第二步,正式向法院起诉,申请胡仙破产。这意味着胡仙如果在短期内不能还债,她的财产将拍卖摊分。3天后,破产管理局向胡仙发出临时接管令,告之已临时接管其资产,以防资产流失。这样一代“报业女王”面临破产的困境。    1999年3月,经过几番风雨的胡仙终于被迫同意,将星岛报业出售给国际传媒集团。根据收购协议,国际传媒集团将以每股1.25元的价格悉数收购胡仙持有的50.04%股权。唯一可告慰胡仙的是,她虽然不能继续担任星岛主席,但仍可出任董事会的特别顾问6年,每年获得900万元利润分成。据此胡仙可套现3.16亿元,偿还债权银行1.1亿元,剩下约2亿元可还何氏。另外,胡仙还可从国际传媒集团贷款6300万元,加上较早出售虎豹别墅所得的1亿元,要再偿还9000万元于何氏应不成问题,何氏家族因而也不再逼迫胡仙破产。    本来胡仙如果专心致志一直从事报业,绝不会像今天这样,尽失祖业。星岛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曾说:“她的失败,在于不专于本业又遇人不淑,过于投机又欠缺运气。”尽管如今胡仙幸免破产一劫,但是一代“报业女王”已不复存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48935.html

更多阅读

西藏51003 —南方周末:谁的5100眼花缭乱的股东结构

“中国第一高端矿泉水”八层股权嵌套之谜2011年07月07日 南方周末记者 陈中小路 发自上海■2006年才获得采矿权并建完第一条生产线,2007年就出现在了“十七大”的会议桌上。■中铁快运这一个“超级大客户”,使得5100公司在三年内一

美国退役军人的待遇 2016年部队涨两次工资

“会有你的位子”——美国的退役军人安置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姚远 实习生 张雪彦 赵良美62013-05-17 10:22:21来源:南方周末美国退役军人一度被视为“穿着破军装的流浪者”,如今,却享受着全世界一流水平的福利待遇。政府向他们发放包括

南方周末 2003东京国际电影节—香川照之:感谢中国电影

香川照之在《暖》中,胸口是那个撕了又撕的大洞  □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 发自日本东京  “在演《暖》的时候,穿上农民破旧的衣服,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情,当地农民说你穿得比我们还破还旧的时候,我心里感到十分骄傲和荣幸

声明:《南方报业记者工资 “报业女王”衰落记》为网友我好高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