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六七月份,梅花鹿就开始变得异常敏感而警觉,鹿场里弥漫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怖气氛,因为采收鹿茸的季节到了。
记者:“这是麻药?”
鹿场技术负责人 董善俊:“这是锯茸用的,把鹿麻倒,不用麻药行吗?不用麻药抓不住,你七八个小伙子也抓不住。”
记者:“打上了吗?”
董善俊:“打上了。”
记者:“早上打了几个了?”
董善俊:“打了4个了,那个等反应吧,等它反应过来,可以锯茸了。”
吴丽华:“像这个顶端的这个部分,切完片后属于蜡片,像这个,一般的能够切2片到3片的蜡片,而且这个含胶原蛋白特别多,这个蜡片卖的话,一公斤是12万元。”
从鹿托盘脱落到长成品质不错的鹿茸,大约需要45天的时间,采收鹿茸一般要赶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这样伤口不易感染,加上空腹使用麻醉药,对鹿的身体影响极小。
眼下,吴丽华的鹿场里有180头梅花鹿需要陆续采收鹿茸,如果成熟过头的话,鹿茸的品质就会下降,这段时间她不敢丝毫懈怠,对她来说收获才刚刚开始。
吴丽华:“因为我先生杨正郄原来是亿万富翁,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所以他把它的希望都寄托在鹿产品的酒上,想东山再起。”
河北丰宁冶金局局长 孙仕文:“杨正郄是一个中医,再一个它有一个秘方,我看到过他这个秘方,咱也不懂他这个东西。人家在丰宁发展养鹿,是想利用这个秘方的,最后在丰宁没有利用了。”
董善俊:“至于这个秘方,怎么配的,几种配方,我跟杨正郄先生七八年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因为秘方嘛,是一个秘密,一般的人他不会告诉的,是吧?告诉谁了,谁也可以赚钱,把他的秘方也就偷走了。”
那是一个关于鹿产品的酒的配方,到现在依然充满了神秘色彩,除了吴丽华之外无人知晓这个配方的构成,而这个秘方怎么和吴丽华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呢,故事还得从头讲起。
1999年9月初的一天,吴丽华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女人打来的电话,家庭表面平静的生活顿时被打破了。
吴丽华:“我说你是谁啊,你说话这么横,她说你甭管我是谁,后来,我气得把电话就撂下了。第二天跟我丈夫到民政科,双方都没有意见,就协议离婚了。”
吴丽华的朋友 阎国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她这个一半不灵了,对她来说是一个打击。”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1999年9月10日,吴丽华从北京市海淀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下岗了,生活把一个将近不惑之年的女人逼得走投无路。这个时候,吴丽华结识了在海淀区南安河乡里养鹿的台湾商人杨正郄。
董善俊,安徽长丰人,曾在北京某部当兵,1994年成为杨正郄鹿场里的技术负责人。
鹿场技术负责人 董善俊:“他一开始是来大陆搞房地产投资的,他在上地科技园区,建设了一栋办公楼,他又从北京海淀区南安河乡租了2000亩山地,他在租2000亩山地的项目上,建设了一个鹿场。以鹿看山,以山养鹿。”
杨正郄在做房地产生意中赔了个精光,身边只剩下了170头梅花鹿。两个同病相怜的人走到了一起,2000年3月,北京沙尘暴来势汹汹,沙源就在吴丽华的老家河北丰宁,当地政府提出压马限羊政策,试图改善环境,他们觉得是一个商机,就一起到丰宁养鹿。
吴丽华:“这就是我们当时在丰宁原来的鹿场,当时满院花草树整整齐齐的,你看现在已经破破烂烂的了,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丰宁的蔬菜加工厂了。”
鹿场员办公室原主任 蔡桂茹:“他们上这里来养鹿,不仅仅是为了养鹿卖小鹿,卖原料,重点是他们把眼光盯在深加工这一块儿上,他从台湾带回来这个秘方要上这个酒。
每到六七月份,梅花鹿就开始变得异常敏感而警觉,鹿场里弥漫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怖气氛,因为采收鹿茸的季节到了。
记者:“这是麻药?”
鹿场技术负责人 董善俊:“这是锯茸用的,把鹿麻倒,不用麻药行吗?不用麻药抓不住,你七八个小伙子也抓不住。”
记者:“打上了吗?”
董善俊:“打上了。”
记者:“早上打了几个了?”
董善俊:“打了4个了,那个等反应吧,等它反应过来,可以锯茸了。”
吴丽华:“像这个顶端的这个部分,切完片后属于蜡片,像这个,一般的能够切2片到3片的蜡片,而且这个含胶原蛋白特别多,这个蜡片卖的话,一公斤是12万元。”
从鹿托盘脱落到长成品质不错的鹿茸,大约需要45天的时间,采收鹿茸一般要赶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这样伤口不易感染,加上空腹使用麻醉药,对鹿的身体影响极小。
眼下,吴丽华的鹿场里有180头梅花鹿需要陆续采收鹿茸,如果成熟过头的话,鹿茸的品质就会下降,这段时间她不敢丝毫懈怠,对她来说收获才刚刚开始。
吴丽华:“因为我先生杨正郄原来是亿万富翁,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所以他把它的希望都寄托在鹿产品的酒上,想东山再起。”
河北丰宁冶金局局长 孙仕文:“杨正郄是一个中医,再一个它有一个秘方,我看到过他这个秘方,咱也不懂他这个东西。人家在丰宁发展养鹿,是想利用这个秘方的,最后在丰宁没有利用了。”
董善俊:“至于这个秘方,怎么配的,几种配方,我跟杨正郄先生七八年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因为秘方嘛,是一个秘密,一般的人他不会告诉的,是吧?告诉谁了,谁也可以赚钱,把他的秘方也就偷走了。”
那是一个关于鹿产品的酒的配方,到现在依然充满了神秘色彩,除了吴丽华之外无人知晓这个配方的构成,而这个秘方怎么和吴丽华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呢,故事还得从头讲起。
1999年9月初的一天,吴丽华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女人打来的电话,家庭表面平静的生活顿时被打破了。
吴丽华:“我说你是谁啊,你说话这么横,她说你甭管我是谁,后来,我气得把电话就撂下了。第二天跟我丈夫到民政科,双方都没有意见,就协议离婚了。”
吴丽华的朋友 阎国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她这个一半不灵了,对她来说是一个打击。”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1999年9月10日,吴丽华从北京市海淀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下岗了,生活把一个将近不惑之年的女人逼得走投无路。这个时候,吴丽华结识了在海淀区南安河乡里养鹿的台湾商人杨正郄。
董善俊,安徽长丰人,曾在北京某部当兵,1994年成为杨正郄鹿场里的技术负责人。
鹿场技术负责人 董善俊:“他一开始是来大陆搞房地产投资的,他在上地科技园区,建设了一栋办公楼,他又从北京海淀区南安河乡租了2000亩山地,他在租2000亩山地的项目上,建设了一个鹿场。以鹿看山,以山养鹿。”
杨正郄在做房地产生意中赔了个精光,身边只剩下了170头梅花鹿。两个同病相怜的人走到了一起,2000年3月,北京沙尘暴来势汹汹,沙源就在吴丽华的老家河北丰宁,当地政府提出压马限羊政策,试图改善环境,他们觉得是一个商机,就一起到丰宁养鹿。
吴丽华:“这就是我们当时在丰宁原来的鹿场,当时满院花草树整整齐齐的,你看现在已经破破烂烂的了,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丰宁的蔬菜加工厂了。”
鹿场员办公室原主任 蔡桂茹:“他们上这里来养鹿,不仅仅是为了养鹿卖小鹿,卖原料,重点是他们把眼光盯在深加工这一块儿上,他从台湾带回来这个秘方要上这个酒。
吴丽华:“因为人们都有一种心理,觉得在外边买得不放心,因为现在,特别是鹿茸产品那个作假的比较多,所以人们喜欢在场里直接买,反正我这里所有的产品,我后边就是我的鹿场,来自鹿的身上。”
吴丽华的鹿场有300多头鹿,30多户农民给他养着300多头,因为鹿产品深加工也只是小批量生产。所以,每年他都要卖掉不少鹿产品的原材料。
吴丽华:“他一看这里还有一个鹿场,就直接来这里买鹿产品来了,我这个鹿茸卖8000元一公斤,比药店要便宜50%。”
但仅靠卖酒和零售,吴丽华的鹿产品是卖不完的,以前她只是在家里等着客商上门收购,价钱一直卖不上去。
吴丽华:“原来加工完了鹿茸,就坐在家等,等客户上门来收购,他来了以后一个是挑毛病比较多,再一个是价格压得特别低。”
2004年10月,吴丽华带着20多公斤鹿茸参加了在江西樟树举办的全国药材交易会。
吴丽华:“第一次去,心里没有底,等到哪里去了以后,到那里一转,有几百家卖鹿茸的摊位,自己想着我的鹿茸卖得出去卖不出去啊。”
出乎意料的是,吴丽华的鹿茸产品在3,而且拓宽了销售渠道。
董善俊:“2004年一般的一等三叉茸的排血鹿茸,他们只卖到2100元到2200元,我们的鹿茸卖到2400元到2500元,就这样我们的产品3天也就卖完了。”
吴丽华:“我们开阔了眼界,收入也增加了,而且结交的朋友也多了,所以选择的客户也多了。”
2005年7月5日下午,吴丽华带着酒的样品,再次来到北京一家度假村,商谈合作事宜,她希望打开中高档酒店宾馆市场。
梅花鹿不能用作担保,无法贷款建厂,但吴丽华说她要好好攒钱,攒出一条生产线来,让丈夫留下的那个鹿产品的酒的配方,投入批量生产,那是她后半生的一个梦。
吴丽华:“我命确实是挺苦的,我前半生命运都非常坎坷,这个能改变吗?也能改变,因为我想人这一生当中都是苦乐参半,我前半生这么苦,我后半生应该改变我的命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