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微软副总裁张亚勤谈创新:变革中的思索》
在确定发展目标和评估研究课题时,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旗下不同职能的机构就会根据其自身的业务特点而在发展速度与风险度之间权衡一个最佳点。比如在研究院,我们强调“鼓励创新、允许失败”。选择课题时,我们鼓励员工去开掘那种难度极大、风险莫测,但可能给公司、给用户带来巨大利益的项目,因为投入大、风险大,成功后的影响也大。而对于产品开发部门,则更倾向于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当然,无论是企业确定发展方向,还是研究机构评估技术课题,都应该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即确保项目是有用的、一流的、主流的、相关的。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希望旗下各机构能够在一种“创新而不因循”的机制之下不断健康发展,创造全新的技术和产品成果,最终孵化出深刻影响公司未来及全球用户体验的产品,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创新智慧。 4. 1+1≥3 有关企业的内部交流及合作,我认为,只有在1+1≥3(或者说“多赢”)的前提下,才是有价值和有必要的。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是由本土高校培养的中国精英、海外归国华人学者及外籍技术专家构成的“多国军团”,而在创新实践时,研发集团员工又与微软雷德蒙德总部产品部的同事以及分布于其他国家的微软员工沟通协作,造就了研发集团独有的内部合作环境。我们强调“融中外、弃劣扬优”,让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员工都能够互信无疑、合作无间。 另一方面,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诞生,标志着微软在华研发资源的完全整合。随着一个由基础研究、技术和产品孵化、产品开发和战略合作所组成的、前所未有的完整研发创新产业链的形成,今后,集团旗下各职能机构之间的合作必然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在这种趋势下,“1+1≥3”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合作的一大必要前提。我们希望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旗下各机构在将创新灵感转化为技术成果、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整个流程中能够坚持“多赢”(对合作各方、对用户、对产业)的理念,从而使每一次合作都可释放出最大化的能量、创造出多元化的价值。 5. △S>0(封闭系统,自发过程)

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开放的、共赢的IT产业生态圈(Ecosystem),和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中国)的学术界、企业界合作伙伴协力创新,共同分享资源、经验与成果。 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 ? 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15年后,他又首次引入了“熵”的概念。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随着时间无限推移,封闭系统中的状态逐渐倾向于无秩序,熵趋于无限大,有规律而可用的能量趋于无限小,最终归于熵寂死的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