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奥巴马指引美国改革的枕边书:助推》
默认选项就是最优选项吗? 助推:给懒人们提供选择最佳的机会 “损失厌恶”并不是造成惰性的唯一原因,诸多原因使人们总体上更倾向于保持现有的状况。这一现象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发生,因此在1988年,威廉姆?萨缪尔森和理查德?济科豪瑟给它起了个“现状偏见”的名字。多数老师都知道,学生们上课时倾向于每次坐在同一个座位上,即便是在没有座次要求的情况下。然而,如果在一些危急情况下仍保持“现状偏见”,那么我们会遇到许多麻烦。
![第21节:偏见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1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425142430574.jpeg)
比如,面对诸如401(k)401(k)养老金计划是美国国会在1981年通过的一项延迟纳税的储蓄计划,因《美国国内税收法》中的第401条第(k)项而得名。——译者注等的养老保险方案,大部分参与者只是随意选择了一种资产分配方式,然后便忘到脑后了。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一次研究中,人们发现,TIAA-CREF(美国退休教师基金会)养老保险计划的大部分参与者在其一生中对资产分配方式的改变为零,信不信由你。换句话说,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超过半数的养老保险参与者对他们所选择的分配方式没有丝毫的改变。也许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许多在单身时加入保险计划的青年在结婚后仍保留着其受益人为母亲的原状。 “现状偏见”很容易被利用。许多年以前,美国运通公司给桑斯坦写了一封措辞友好的信,信中告诉桑斯坦说它们能够连续3个月免费向他赠送他选中的5本杂志。免费赠送看上去是件不错的事情,不管这些杂志有没有阅读价值,因此桑斯坦欣然选出了5本杂志。但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他在3个月之后仍然每月收到杂志,并且必须照价付款,直到最终他设法取消了杂志预订。就这样,在大约10年时间里,桑斯坦不得不为那些自己几乎从来不看的杂志掏腰包(他曾经很早便想取消掉自己的杂志预订,但却没有成功。我们会在下一章谈到人们的拖延行为)。“现状偏见”的原因之一是用心程度不够。许多人都会采取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一个很好的例子便是看电视时的延滞效应。网络公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考虑节目安排计划,因为他们知道,晚上打开NBC节目的观众会倾向于不换台而停在那里。遥控器已在这个国家普遍使用了数十年,要换台所做的只不过是用大拇指按一下而已。然而,当一个节目结束,下一个节目接踵而至时,多数观众会想:“既来之,则安之,还是继续看这个台吧。”桑斯坦并不是预订杂志的唯一受害者。那些杂志发行机构深知,在杂志订购系统中的默认条件是取消预订,而继续预订便必须要打电话的情况下,会有很多愿意继续预订的人打电话,而如果默认条件是持续预订,而取消预订便必须要打电话的情况下,人们大都懒得去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