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被誉为企业界奥斯卡奖的“安永企业家奖”在北京揭晓,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主席兼行政总裁潘慰女士成为安永中国企业家奖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大奖得主。与她一起获奖的还有中国大陆地区的刘永好。2007年11月26日,胡润百富机构发布《2007胡润餐饮富豪榜》,潘慰以60亿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餐饮业首富。
对很多人来说,靠卖拉面卖出60亿身价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对很多同行来说,在短短10年里,从零开始到上市,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十年磨一剑,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味千拉面如何从无到有,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国餐饮业的领头羊之一?
建厂夺得先机
味千拉面是日本九州的一个拉面品牌。当时,想做味千中国代理的不止潘慰一人。但潘慰多年的食品行业从业经验和内地已有的人员、厂房、设备,使她具有竞争优势。“我们联系了味千拉面的崇光社长,带他来深圳看我的工厂,亲自带他去大山里看我们采购的柿饼。”考察完毕后,崇光社长对潘慰说:“我来教你怎么做,我对你很有信心!”终于,潘慰取得味千拉面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独家代理权。
“拿下代理权之后,我决定先建工厂后开店。我感到工厂是味千拉面最有含金量的部分。我投了1000万港币,用于厂房的建设。现在想来,如果不是先建工厂,日本味千拉面可能就不会把最好的食品技术传授给我们。先建厂的策略还保证了味千后来扩张时的成本控制。1996年,味千在铜锣湾开出了第一家店,利润率达到30%,就是因为我们先建了工厂。”潘慰如今回想起她当年的公司规划时非常肯定自己当初的举措。
而把一家新店选在哪里才能真正合理又经济?想必这也是让众多餐饮连锁企业头痛的事情,这曾经也令潘慰伤神。10年前,味千拉面在深圳“世界之窗”前推车试卖,顾客们排队等候,几天下来取得令人惊喜的销售成绩。味千在大陆的首次亮相以一种最低端的方式,却得到了最高规格的认可。巨大的成功激起潘慰迫切地开一家真正的味千拉面店的热情,但是店址选在哪里才合适呢?当时潘慰几乎跑遍了深圳的大街小巷,是选在居民区还是商业区?潘慰左思右想,她脑中挥之不去的,是“世界之窗”前那列队等候的顾客。“对了,选店址首先要方便顾客。”于是她毅然将店址定在了华强北——当年深圳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黄金商圈。味千拉面在大陆的第一家店与肯德基、麦当劳毗邻,店铺面积达160平方米,是日本本土一般味千拉面店的5倍大。
一碗拉面,选在黄金商业街,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不可理喻的行为,然而这一冒险行为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庞大的人流量解决了味千的客源问题,快速的上餐又成就了超高的翻台率,地道的口味吸引了不少回头客的同时,也使得味千拉面口碑相传。仅仅一个月时间,华强北店便实现了盈利。华强北店的成功,更坚定了潘慰将店址选在顾客身边,让顾客第一时间就能找到味千的选址策略。从此,人们便逐渐在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看到味千拉面。
众口不再难调
如果说10年前“世界之窗”门口排队吃面的场景,让潘慰看到了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在商机;那么吃面人的那一句“还可以”,则种下了10年来味千拉面不做广告、只靠口碑宣传的基因;就这一句“还可以”,形成了味千拉面口味至上的信条,即使在10年后“卖服务”大行其道的时候,味千依然固执地认为:口味是一个餐饮品牌得以延续的最重要因素。
有人说,味千卖的是服务,味千人自己说,味千卖的是口味。味千有一个庞大的产品研发部门,潘慰每次去日本都要带一堆餐饮方面的书回来,给研发部人员看,时刻追踪世界流行的口味趋势。在味千拉面店,有近100个菜品,这是其他快餐店所没有的,并且保持了每年40%的更新率。在市场竞争极其激烈的今天,味千更加注重差异性定位和消费者需求,以多元化的食品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消费者。
俗话说“众口难调”,然而但凡品尝过味千的消费者普遍对其口味表示出惊人的认同,均表示:“汤很鲜”,“面条口感好”。味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这也许要归功于味千高层的试吃制度,这也是味千检验产品的一个重要步骤。每一个新产品的上市,都要经过味千(中国)高层们的亲自品尝。这道品尝面条的工序,叫做试吃。
“你们觉得哪碗味道好?”潘慰一边咂着口中的汤,一边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我倒是觉得第二碗味道好,第一碗只是喝进去觉得香,但是过去就过去了;第二碗的香味更醇厚,吃完了还留在喉咙间。不仅年轻人喜欢,老年人也可能更喜欢这种有内涵的。”对于半年更换一次菜单,每年菜品更新率高达40%的味千拉面来说,试吃是每月都要频繁进行的工作。而老总们手中的这碗汤面,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在味千拉面的新产品菜单上。
潘慰保持至今的一大习惯就是下班后到处巡店。味千(中国)市场部经理蔡忠伟介绍了老板巡店的流程:通常潘慰会先来到递菜窗口,试试面碗的温度;接着来到后厨,打开垃圾桶看看,有时还会用工具翻一翻。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看原材料有没有浪费;其次,潘慰还会观察顾客剩下的是面多还是汤多,以改进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