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创业,“收获”的是离婚
鲁袁琳1964年出生于武汉市江汉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8个月大时患上的小儿麻痹症,让这个刚出世的女婴左脚再也无法弯曲。懂事后,她知道自己与别的孩子不同,于是发奋读书。然而,她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回报,1983年高考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一所名牌高校,体检时由于残疾被学校拒之门外,父亲觉得愧对自己的女儿,决定提前退休,让女儿顶职,可厂里以她是残疾人再次拒收。命运将她逼向了绝望的边缘。几经周折,她只得在街道办的冷饮店里做冰棍,二年后,冷饮店亏损,她遭遇了下岗的厄运。一次次的遭遇,一次次的挫折,让这个残疾女孩痛苦不已,就在她对未来的人生感到绝望时,她从一篇《创造幸运》的文章中受到了启发:与其黯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不如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挑战的勇气,创造幸运的人生。鲁袁琳发誓:“我不能这样过一辈子,要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要去拼搏!”为了圆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大学梦,鲁袁琳报考了函授大学,学起了会计专业。
1987年春天,鲁袁琳在一次放学途中路过一家商场,发现那里在出售毛线编织机,生产商边出售边做示范,师傅们将一根根毛线编织出一件五彩斑斓的毛衣,令她羡慕不已。她一下子着了迷,仿佛今生与绒线有缘。于是,她决定要学习编织技术。一连七天,她吃完饭就往商场里赶,拿着笔记本记着师傅们怎样计算工艺、倒纱、调试密度、编织、缝合、整烫。对每一个环节和步骤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从不放过。在师傅手把手地教授下,她编织的第一件红色上衣处女作问世,穿着自己亲手编织出的毛衣,她心花怒放。 鲁袁琳认准了编织这条路,她花了3000元钱买回一台编织机,又瘸着脚去新华书店买回一本毛线编织技巧的书在家边看边实践,第一件毛衣是为妈妈织的。为了找客户,一开始,她为左邻右舍的邻居义务编织,并让她们多多提出一些宝贵意见,邻居见这个残疾女孩真诚、执着,纷纷穿着她织的毛衣为她做广告。两天后,就有两位顾客找上门来,鲁袁琳第一次捧着那自己挣来的50元钱时,兴奋得流下喜悦的泪水。 这以后她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与此同时,她也收获了爱情。 1990年,女儿两岁时,鲁袁琳在家中仅有的6平方米的房子里开起了毛线编织店,为了在毛衣的花样款式上更新,她常常利用空余时间背着女儿去商场,在繁华的街道上仔细留心行人穿的好看的毛衣款式,将那些花样图案、颜色搭配一一记在本子上,再反复尝试。一次,在江汉路上,她发现一女子身上穿的毛衣非常时尚,不管是款式、图案,还是色彩搭配都无可挑剔,她背着女儿来到女子身边,正准备开口询问,那位女子误认她是乞丐,将一元钱扔在她面前,鲁袁琳拾起一元钱对那女子说:“同志,你的钱掉了。”那女子恍然大悟,鲁袁琳马上笑着说出自己跟着她的意思,这位女子得知一切后,被她这种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连连赔不是,还告诉她如何编织出花纹的过程,后来她俩还成了朋友。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加上执忱的服务,没过多久,一台编织机已满足不了顾客的要求,于是,鲁袁琳又购买了一台,并请了一个帮手。就在她对自己的前景看好时,一场大火将她所有的希望化为灰烬。那天,她背着女儿去汉正街购毛线,丈夫的弟弟在家做饭时,煤气泄漏着火,两家合住的四十多平方的平房和她的两台编织机以及为别人加工的毛衣全部烧光,鲁袁琳回家时目睹惨景,一下子昏倒在地……
就在鲁袁琳还沉浸在痛苦之中时,一份离婚协议书送到她手上。一个接一个的打击,像灭火器一样将心头的希望之火一次次地浇灭了。寒风中,她背着女儿去江边准备结束此生。走到江汉关钟楼下,震耳的钟声撞击着她的心,她停下了脚步,听着洪量的钟声,不由想到:这座钟百年来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但它从未停歇,一直随同日月的变换发出它有力的声音,而我却因为一点点挫折就想到了轻生,这是多么可耻的事啊!她马上打消死的念头,又一次告诫自己:“活着就是胜利!” [Page]
第二次创业,背负的是债务 鲁袁琳带着女儿,带着丈夫分给她5000元钱的债务,租了一间破旧的屋子,白手起家,第二次创业。 她的遭遇和不屈的精神感动了一些老顾客,几位姐妹凑了一万元钱送到她手中。鲁袁琳感激地对大家说:“谢谢你们在我人生最艰难的时间帮我一把,这笔钱我日后加倍偿还。 第二天,鲁袁琳去商场购回一台编织机,为了早日还债,她白天接活,晚上编织,每天只睡3个小时。那晚她太困了,脚都顾不上洗,倒床就睡,不知过了多久,一阵疼痛将她痛醒,她开灯一看,脚趾上鲜血直流,一只肥大的老鼠正在床下虎视眈眈地望着她。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鲁袁琳咬牙坚持了下来。她始终坚持诚信第一,质量第一,编织不偷工减料,花样不断更新,按时完成顾客加工的衣料,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1996年,她又增加3台编织机,请了3个帮手。 就在这时,她突然接到通知——市里修路,出租房要拆,这对于她来说又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好不容易在这里赢得了人气和人脉,如果搬到另一个地方,这就意味着她又要从头开始。但修路是大事,不搬不行。无奈之中,她只有在一个深巷里租下一间房,每天将编织机搬在老地方露天编织。时值隆冬,她拖着残腿和姐妹们在寒风中站了近2个月,脸上冻得像烂茄子,一双手被风吹得裂出深深的血口。此情此景令老顾客们感动不已。 开店当老板,残疾女子成了编织大王 鲁袁琳与命运较量,艰苦创业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多顾客慕名从武昌和汉阳赶来汉口,有的是要与这位坚强的女子交朋友,有的是前来拜师学艺,更多的是送来毛线让她编织,照顾她的生意。鲁袁琳总是满脸笑容地接待四方来客,让每位来者满意而归。这其中有几位同是残疾人,她们无钱投资,鲁袁琳就将这些姐妹安排在自己店里,手把手地教她们学艺,并鼓励她们学好技术自己开店。 到2000年,鲁袁琳已拥有15台编织机和14个帮手,已基本形成一定规模。但她不满足于现状,为了形成毛线出售到加工一体化,她又将挣来的钱投资办了一个毛线专卖店,并成为外地某大公司在武汉的毛线代理商。为了维护顾客的切身利益,她从不进劣质产品。一次一商家上门推销,鲁袁琳在检查时发现毛线的纯毛没达到标准,便将产品拒之门外,那位经销商见她识货,在价格上跌了一半,鲁袁琳坚决地说:“即使你一分不要,我也不会接收,这么多年来,我就是靠诚信才赢得这么多顾客,我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经销商见实在蒙不过她,只好灰溜溜地走人。 鲁袁琳一直梦想找一地域繁华的地段开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形象店,经过几个月的寻找,2004年7月终于在青山建设二路找到,于是她以4万元的转让费和20万的投资,让一个120平方米、装修具有一定的品味、品种齐全的绒线专卖店诞生了。店里四周橱窗内摆放着七彩斑斓的毛线,中间挂着编织的各式样品毛衣,前来购线和上门加工的顾客络绎不绝。她终于实现了多少年的心愿,并将店面取名“梦琳绒线”。 如今,她拥有三家毛线店,30台编织机,27名帮工。她成了老板,在她的帮工中大部分是下岗女工,她对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先后荣获“武汉市残疾人就业明星”、“武汉市十佳自主创业先进个人”等称号。 从残疾下岗职工到女老板,鲁袁琳感慨万千:谁都会遇上困难,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起进取,只要活下去,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鲁袁琳下一个目标,是计划在各城区开连锁店,让更多残疾人和下岗职工重建生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