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金融要回归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有多种解读,其中有一种解读是金融在实体经济之外,然后服务于实体经济。这和我们现在要说的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有什么差别? 在宏观经济学,有个最基本的模型叫“两部门模型”,即居民部门和厂商部门,这两部门当中,居民是资金供给者,厂商是资金需求者。他们之间进行着最基本的金融活动。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了厂商彼此之间的金融活动,比如说股权投资、资金借贷、商业信用、设备租赁等。像这类的金融活动,厂商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收益,或者以股权分利的方式,或者以借贷利益的方式,回馈给居民部门,我们称作内生金融活动,它是从实体经济部门内生出来的金融。 当这种金融活动扩大以后,这些实体企业本身无力经营金融活动。由此,促使形成一种专业化的金融机构诞生。但是,这些金融机构乃至各个企业居民要进行金融活动都需经过审批,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从外部植入到实体经济内部的一整套金融体系,我们称这种体系为外植型金融体系,它改变了原来内生的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产品体系最大的部分是在存款和贷款上,在存款市场上,存贷款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等卖出存款,这些实体企业乃至城乡居民,是无法与银行存款单竞争,因此在这个市场上,买方没有能力与银行相抗衡。在贷款上,银行卖出贷款,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也处于买方,跟银行相比,同样没有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否能够形成一个成熟的、合理的市场利率?答案是不能。 举个例子,消费金融概念大家现在并不陌生,我们也成立了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但是最开始它是在西方国家。本来是商家在做,它最初推出会员卡,然后持卡会员享受优惠,会员之后再把钱存进卡里,商家有了钱就可以拓展业务,进一步扩展。通过这个过程,商场的会员越来越多,资金也越来越充足,最后这些机构就成为商业消费金融平台。这里面集合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 但消费金融在中国却是相反的应用,资金流走的是银行卡,通过银行卡去购物,然后商家走的是物流,把东西卖了,客户所带来的信息流没人管。商家实际上就是一个卖东西的店,没有稳定的客户,当他扩展经营的时候需要从银行申贷,需要面对各种贷款条件和利率限制,实际上原本一个统一的商业消费经营,却通过这套体系,变成了碎片化的东西。
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让金融回归到实体经济中来。 金融要回归到实体经济可做的事情非常多,其中一个路径就是公司债。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通过债券直接联系起来。因为发行的债券几乎被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购买,其他金融机构最后再把债券拿到银行抵押或者卖给银行,这样一来,它的资金不是直接的资金供给,而是从资金供给者以存款的方式获得支持。 所以,要让企业直接面向全国其他的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这样就打破了银行金融机构垄断的怪圈,也能使实体经济回归到直接金融。 本文为本报记者杜丽娟根据王国刚在2013年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金融论坛上的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更多阅读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经济蓝皮书>2011年12月08日14:31陈郁来源:中国经济网 热点专题 手机看新闻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8日讯 (记者 陈郁)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天发布的2012年经济蓝皮书《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1年和2012年
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我曾经的工作单位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 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要改革和创新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要改革和创新 中国金融领域发生的很多问题,根源可能是在实体经济。大家都说中国现在的实体经济融资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但是,从金融层面来讲,中国已经发了全世界最
王国刚:民资办银行有三大误区
中国没有民营银行,存贷款金融机构太少了, 办银行后想怎么用钱都行 自今年7月初国务院发布金融“国十条”以来,各地民企迅速掀起了申请设立民营银行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6日,总共有23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国家工商
阳琨:投资要跟上经济转型
成立于1998年的基金兴华,15年来净值累计增长超过11倍,年化收益18.5%——这一成绩已可比肩“股神”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创下的年化19.7%的长期投资收益。4月18日,作为仅有的一只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11倍的封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