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前些日子与朋友聊天时得知,有几位哈萨克族大学生创办了一家公司,听后觉得很好奇。现在政府大力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怀着勇敢无畏的豪情去创业的大学生能有几个?当时我就有了去跟他们聊聊的想法。
公司名为“乌鲁木齐巴乐斯工贸有限公司”,是胡斯曼、朱玛别克、努尔台、多山4个哈萨克族小伙子创办的。
我是在他们那简朴的办公室里见到他们的。他们很忙,电话不断地响着。有一个中年男子跟他们握手道别,原来是一个前来受培训的代理人,结束了一星期的产品介绍培训准备返回。
上学时他们就经历了艰难的打工生涯,在课余时间办各种外语培训班。在古尔邦节时上门为穆斯林群众宰羊,宰一只羊他们可以挣到25元。他们还为外国客商服务,有些客商来到新疆之后人生地不熟,很需要当地人的帮助,他们就成为那些外国客商的好帮手,一次两次陪外国客商顺利做完生意之后,外国人也很信得过他们的能力,就在满口感谢声中成为朋友。就这样他们边上学边挣钱,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吃苦,磨练了意志。
有一天,老师在上课时偶尔提到了要让他们看《科技日报》,说那份报纸上登了一个有关刚发明的家用制气炉的信息,下课后胡斯曼就到报摊上买了一份《科技日报》,他看到家用制气炉的信息时不由自主地停留一会儿,头脑里出现了一个想法:销售这些产品可以给新疆的农牧民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我怎么就不去试试呢?下课后他就到网上查找关于那个产品的具体介绍。他在电脑前不知道坐了多长时间,可不管怎么查也查不出相关的资料。都快半夜了,舍友们都睡觉了,他坐在那里反复思忖,突然间他想到了一位汉族老乡,在北京读书的朋友,“我怎么不跟他说一声呢?对!就让他帮我打听打听这个产品。”他松了一口气,安心地睡觉了。
第二天一下课,他就给那位朋友打去了电话,对方也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几个月后,朋友打来电话说,他认识的人不停地在找那个产品,有些人没听说过有此类产品,有些人让他等消息,这样只好等了……
一天接一天的日子在慢慢度过,毕业时刻很快来临了,胡斯曼也去了一些单位,但就业压力很大,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很不容易,他吃过几次闭门羹。
有一天,他那位北京的朋友给他打来电话说:“哥们儿,好消息,我找到那个产品的具体地址了,是湖南某公司的产品。”胡斯曼满怀兴奋,自己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心愿有了希望之火。
他去找了他的几位朋友,给他们告诉了这个令他兴奋的消息,但朋友们却说:“不知结果会怎么样呢?而且我们又没有见过这个产品,要不你先亲自去看看这个产品吧。”
2004年7月,胡斯曼从新疆大学经管系毕业了,同学们都各奔东西,胡斯曼却留在了乌鲁木齐。他与朱玛别克、努尔台等朋友商量好,下定决心去湖南亲眼目睹这个吸引他这么久的家用制气炉。这台炉子与普通炉子有区别,它的燃料就是所有的可燃废料。这个对农村农牧民来说再方便不过了,而且既环保又节能,胡斯曼越来越迷恋这个产品了。
回来以后,他们几个决定投资这个产品,可他们都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一下子怎么能筹到那么多钱投资呢?他们几个人把自己这些年上学时打工挣的钱都凑在一起,但还是不够,父母永远都是孩子遇到难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对象,他们也不例外只好向父母伸手借了钱。
胡斯曼再次去了湖南,这次他跟朱玛别克一起去的,这次去他们买回了这台家用制气炉的代理权,就这样成为了这家公司在乌鲁木齐的总代理。
货虽然买回来了,但这离成功还有艰难的一段路,要销售这产品,先必须得熟悉产品才行,他们每天都把这台炉子放在一边按照公司介绍的方法,一遍又一遍地试用,当初不知道该怎么用,有时用的燃料太潮湿冒出的烟很浓,地下室又不通风,他们几个被烟呛得很难受,但还是坚持在那里试用,并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半夜醒来就想到那台炉子。
他们4个人共同琢磨了这台炉子一个月的时间,这期间通过他们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嘴,这台炉子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新疆各地州,人们纷纷上门来找他们。他们开始不断地从新疆各地州招商并寻找代理人,不停地扩大他们的经营范围。
2004年10月他们用汗水换来的——乌鲁木齐巴乐斯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了。虽然他们的事业刚刚起步,但满怀激情、充满自信的这些哈萨克族小伙子把目光放到了各地客商交流商品的舞台——乌洽会上,他们准备把自己的代理产品带进2005年的乌洽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