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投资 把自主创业当作挑战人生的一个选择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理工类尤其是新型实用理工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却一直被看好,一方面说明社会对理工类人才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与毕业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保证就业率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理工类大学的毕业生如何能够更好地就业,也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话题,其实对学校和学生来说,找准定位、有所作为才能提高就业质量。

  找准定位,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个突破口

  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发展定位,这也就决定了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的理工大学办学目标大多是培养科研技术人才,毕业生大多会选择出国深造,或者到科研院所跟随导师开展学术研究;地方性的本科院校则是为了满足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理论功底扎实、专业口径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能设计出问题解决方案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还有一种院校就是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直接深入到工厂车间进行实际操作的技术工人。

  虽然名牌高校和综合性的高校有着资源丰富、牌子老、声誉广的优势,但是地方高校也有自己发展灵活、扎根地方、易于调整的优势。

  如老牌高校专业设置相对齐全,更新度较低,但地方高校在设置新专业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诞生的新兴产业所需的专业、当今科技发展趋势中的交叉学科专业、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等,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说,不同类型的高校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真正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一定会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培养的毕业生也就不愁“英雄无用武之地”。

 自主创业投资 把自主创业当作挑战人生的一个选择

  对于大学生来说,进入了高校就等于一只脚跨入了社会,等待自己的就是确立发展目标、充好电、驶上就业的征程。无论是中国的俗语“走路无方向,好比瞎子摸溪滩”,还是英国的警句“无目标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远征”,都说明了目标对于一个人向前迈进的重要性。

  近几年日益兴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高校帮助大学生尽早确立自己就业目标的很好的途径和平台。不同大学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职业目标,同一所大学的学生的就业目标也不尽一样,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思考各自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自己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团队,想获得什么样的成就,去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并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既定的目标。

  因为是规划,所以内容可以调整和改变,不会改变的是大学生在参与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所确立起来的发展信心、逐步积累的求职经验和为实现目标而日益培养的综合技能,这些正是另外一只脚跨出大学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需的。

    重视应用,把实习经验变成就业的一块敲门砖

  理工类的高校与其他大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侧重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对传统意义上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重要挑战。教师不再可以“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包打天下,学生也不再能凭滚瓜烂熟的书本知识去获得好的就业机会。社会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环境,这些都充分凸显了实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一般来讲,实习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前深入社会进行的一种专业知识锻炼,而现在理工类高校所提倡的实习则是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主动参与的专业实践和职业实习,它虽然具有社会实践的功能和意义,但又与普通的增强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相区分。这里提倡的实习更多的是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服务于社会,以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为目的的社会实践。当然,实习中最重要的还是大四的毕业实习。

  实习在当前日益成为就业竞争的前沿阵地,实习的目的已经从过去的专业实践转而直接指向了就业。拥有实习经验已成为各大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重视并充分利用实习生正日渐成为跨国大公司一个有效的招聘战略,入选该刊“雇主50强”榜单的公司中,有6家当年招聘的新员工中50%以上曾经是实习生。

  面对社会的需求,高校唯一的对策就是聆听企业的呼声,满足社会的需求,那样自己生产的“人才”才能和企业生产的产品一样适销对路。调整专业设置,修改培养方案,改进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机会,把企业老总请进校园来传经,把教师代表送到企业去锻炼,等等。为了实现就业率和扩大办学声誉,尽管力度有大小,途径有多少,绝大多数理工类高校都在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地进行转型和调整。

  而校园内的大学生是否能理解社会和高校的这片苦心呢?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特色的大学生活中,更多的需要大学生主动出击,但是“找实习,学校应该推荐”、“要实习就要到外企”、“只要给实习机会,什么活都干”、“没有实习工资我就不干”的极端思路也不可取。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把每一个参与的实习机会都变成自己未来求职的敲门砖,平时的专业实习应该是为获得毕业职业实习的机会作准备,目的既不是为了填补学校需要的学分表,也不是作赚钱谋生的廉价工,而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有些工作没有报酬也应该干,因为你收获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未来独立工作的能力;有些工作再多的报酬也不能干,因为它可能浪费的是你实现自己发展规划的宝贵光阴。

       提高素质,把人文素养作为脱颖而出的一个闪光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哈佛大学原校长陆登庭在谈到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时指出,“最佳教育不仅应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这些不同的表述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于21世纪的人才来说,人文素养非常重要。

  从当前高校学生的整体现状来看,理工类的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低于文科的学生,而面对社会上理工类的职位供不应求和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无法就业或在就业岗位上表现平平,我们应该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来找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外资企业纷纷入驻,世界五百强企业也瞄准了在我国的发展机会,他们需要的理工类的应用型人才非常紧缺,甚至部分地区的职位供大于求。面对这样的“买方市场”,很多理工类的大学生却无法敲开企业虚掩的大门,或者勉强进入之后也无法融入团体而受到“蘑菇管理”待遇。

  理工类学生因为需求旺盛,相对文科生求职比较容易,但是又因为所有的岗位都与人文素养相关联,很多理工类大学生又只能望之兴叹。其实,只要理工类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他们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一方面,学校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气氛,通过各种各样的以培养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以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质。

  另一方面,作为主体角色的大学生更是要有主动的意识,在掌握好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关注校园里的各种讲座,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观察视野,不断培养自己的文字阅读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听说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凭借自己较好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在面试官的面前你一定能够出彩出众,把握机会脱颖而出就不再仅仅是梦想,这些媒体上屡有报道,但是你读出了其中的机遇了吗?

      调整心态,把自主创业当作挑战人生的一个不错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往往是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找到自己喜爱的职业,实现个人幸福最大化。但是,真正踏上社会时,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这几项原则并不都能实现,那么我们调整心态,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就非常重要了。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而就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及其家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

  我们提倡“先就业后择业”并不是说“先择业后就业”不好,能一步到位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更好,这样能确定职业发展方向,锁定职业目标,更有效地控制职业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很多人没有办法获得“先择业”的机会,就应该采纳“先就业”的思路。

  先就业积累的工作经验即使不能有益于今后的工作,但在工作中培养起来的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却是可以受用一辈子的,而且短暂的“先就业”,还能帮助自己加深对职业生涯的认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有助于接下去的“择业”。

  理工类的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很多知识往往是相通的,一些操作技能通过短期的就业培训也是能掌握的,这就对大学生择业提供了较宽的口径,为“先就业后择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相对于文科学生来讲,个人创业也是理工科学生不错的选择,并成为很多大学生追逐的潮流。有的同学在大学有一些很好的技术创意,有的获得了一些发明专利,有的跟着导师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并通过学校的产学研合作基地转化成了有形产品,这些都可以作为创业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创业,形成一个良性的就业链。

  当然,学校应该积极加强创业教育和指导,形成领导重视、有创业教育的理念和专门的队伍进行系统教育的良好氛围,把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在全校推广,如南洋理工大学全体本科生都要必修三个有关创业的单元课程,该校前任校长詹道存博士曾经表示:“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科技企业是我们未来五至十年的工作重点。”现任校长徐冠林教授表示:“旧南大早就有了创业精神,我们只要延续这个精神,就能把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富有创意的创业型大学。”据悉,南洋理工大学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以及他们对前途不同的期盼,利用电脑的人工智慧,为学生排出各种适应他们需求的功课表,协助他们日后成为创业的企业家、专业人员或者从事研究开发的研究人员。

  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或创业园区。那些认为自己学校就业好,不需要开展创业教育或者不看好毕业生创业,不应该鼓励创业或者认为学生创业的是极少数,开展创业教育意义不大的观念都是不正确的。围绕“挑战杯”和挑战杯的“创业计划”大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目前高校最为普遍的创业教育形式。大学生要珍惜各种接受创业教育的机会,只要自己定了创业的目标,无论是“挑战杯”还是“创业计划”大赛,都应该积极参与,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47008.html

更多阅读

投资低成本创业好买卖 餐饮店的低成本投资攻略 [

  投资餐饮是众多投资者首先想到的一个创业项目,的确投资餐饮市场准入条件较低,任何人都可能进入餐饮业,而且对餐饮业来讲资金回收比较快。  这里给大家讲一下低成本投资,而回报前景又不错的餐饮投资项目。  1、速食类  如今走

单亲妈妈创业 借你妈的钱创业

很多人做创业方案的时候,往往为了获奖或者拿到投资者的钱而把自己的创业构想说得天花乱坠,我会问他们一个问题:这项目在三年五年后真的会那么好么?你爸爸妈妈有那么多存款么?他们的利率才多高?有那么高的回报率为啥不借你爸爸妈妈的钱去

自主创新能力是 自主创新——饰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品牌创新 品牌创新是企业的观念,技术、标准、制度、管理创新的综合成果。体现在品牌的创新之上,唯有品牌的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力量的象征。这是落脚点和基石,也是载体。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过硬

马云多少岁开始创业 马云的创业是怎么开始的?

 马云的创业是怎么开始的?大学生创业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由于大环境影响,不少企业纷纷败下阵来,但创业的氛围并没因此而减弱,社会创业热潮汹涌。大家纷纷开始摸索新的创业道路,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     近来,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就出

如何创业当老板 成功创业,当老板的年轻人

 正值大好的青春年华,徐佳、刘晟麟和孙媛没给别人打工,他们自己当老板。徐佳是天津商业大学大四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组织了自己的创业团队,他的目标是做IT行业的CEO;刘晟麟大学学的是装饰艺术专业,如今,他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发展公司,开

声明:《自主创业投资 把自主创业当作挑战人生的一个选择》为网友死了的天堂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