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市交界,东北与盐城市交界,西南与南京市、西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城市。
一、扬州旅游品牌形象的偏离与笼统
1、扬州旅游品牌形象的偏离
06年扬州的旅游宣传片将扬州定位为“中国运河第一城”,理由是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这是京杭大运河最初的萌芽。
但编写《中国大运河史》的教授戈春源认为“运河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段不是邗沟,而是苏州段中的一部分。”目前,不管是众多媒体,还是运河沿岸的城市,都普遍认为吴王夫差开凿的由扬州到淮安的邗沟是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而戈教授认为,运河最古老的一段在苏州。由扬州到淮安的邗沟开凿于公元前586年,而于唐时得名的常州府运河却开凿得更早,在苏州建城时与护城河几乎同时挖掘,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14年以后不久。
即使邗沟是京杭大运河最初的萌芽这个史实没有错,扬州也最多只能叫“京杭运河第一城”,而不是“中国运河第一城”。因为见于《史记》、《水经注》等书记载的中国最早的运河,应当是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任用鄙人出身的孙叔敖为令尹,因晋楚争霸战争以及北上会盟“问鼎中原”的需要,而开凿的荆汉运河和巢肥运河。荆江运河把发源于荆山流入长江的沮水,与发源于郢都附近流入汉水的扬水连接起来。巢肥运河把淮河的支流肥水,与流入巢湖,经濡须水入长江的施水连接起来。
同时,国内目前在争抢“运河之都”称号的有江苏淮安、山东济宁两个城市。运河之都是指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沿岸对运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运河的城市。自元代开始,济宁就设有管理运河的机构,到了清代,更把管理整条京杭运河航运事务的衙门设在济宁。淮安明清两朝是“漕政通乎七省”的漕运总督驻节之地,从而成为漕运的中枢。
2008年9月,在第四届中国大运河文化节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高峰论坛上,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教授向淮安市授予“运河之都”匾牌。
而中国唯一以千年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杭州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
2006年5月24日,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考察团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标志着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所以,扬州与运河沿岸众多城市争夺“京杭运河第一城”,优势并不明显,而所谓“中国运河第一城”更是不符合历史史实。
2、扬州旅游品牌形象的笼统
08年扬州市又推出了新的旅游口号:“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
这个口号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笼统,我们把它改成“诗画某某某,人文某某某,给你宁静、还你活力!”,套到许多城市身上,好象都很符合。这就缺少了品牌个性,也就是说没有进行有效的品牌定位,起不到品牌区隔和识别的目的。
而“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每年公历4月18日至5月18日,扬州市都会举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虽然此种活动借用古诗词能塑造出某种地方特色,但此种旅游节将扬州旅游限制在某个时段,不利于扬州四季对外旅游的推广,不能作为扬州旅游品牌传播的主推,而只是一个配乐。
二、扬州旅游资源的梳理
1、对扬州历史的回顾
在中国历史上,扬州曾有过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汉中叶;第二次是在盛唐到晚唐时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所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
唐代的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厂和手工作坊。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当时寓居海外的扬州经商者达5000多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扬州专设司舶使,经管对外贸易和友好往来。唐代扬州和大食(阿拉伯)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波斯、大食、婆罗门、昆仑、新罗、日本、高丽等国人成为侨居扬州的客商。
宋代,扬州再度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商业税收年约8万贯,在全国居第三位。元、明两代,扬州经济发展加快。来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渐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为最。元时,几次整治运河扬州段,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漕运,扬州又迅速繁华起来。明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货贸易。盐税收入几乎与粮赋相等。商业扩大到旧城以外。手工业作坊生产的漆器、玉器、铜器、竹木器具和刺绣品、化妆品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明代,扬州被列为全国16个大城市之一。
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使扬州出现空前的繁华,成为中国的八大城市。城市人口超过50万,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十大城市之一。当时的扬州,居交通要冲,富盐渔之利,盐税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关系极大。各地商人增多,纷纷在扬州建起了会馆,各有营业范围和地方特色。在文化上,一些盐商广结文士,爱好藏书,修建府学、县学,恢复名胜古迹,兴建园林,对扬州的文化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2、扬州主要观光、旅游资源
(1)瘦西湖景区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位于扬州市北郊,现有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左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 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扬州的白塔高 27.5 米 ,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稳健不同,扬州白塔比例匀称,玉立亭亭。和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
(2)“双东”街区
东关街和东圈门历史街区被扬州人叫做“双东”街区。
东关街:东起泰州路,西至国庆路。为唐宋时期扬州城著名街道。繁盛于明清,是旧时扬州东乡和苏北里下河地区进入扬州的主要干道,街道两侧店铺连片,行业俱全,生意兴隆。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扬州新城时在街东首筑“利津”城门,因城门外古运河有古利津渡,故名。清代利津门改称东关,因此街由西向东直抵东关城门和东关渡口,街西段南侧昔有盐业生产、运输、税收的关口,有“盛世严关”门楼一座,故名东关街。昔名东关大街。
东圈门街:东起三祝庵街,西至国庆路。因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署位于此街西首,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在街口建“宾阳门”,俗称东圈门,街名由此而得。
(3)私家园林、会馆
扬州园林素负盛名,《扬州画舫录》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后来,经过多次变乱,扬州园林很多都荒废了。但是,直到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很有特色的、秀丽多姿的园子。有人认为,扬州园林是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的一种介体,其原因一是清帝南巡,四商杂处,交通畅通;二是南北园林匠师技术交流的结果。扬州园林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个园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何园里还蕴藏着四个“天下第一”,三处位于西园。“天下第一廊”指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或直或曲,贯穿全园,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雏形。而复道回廊上的花窗被称为“天下第一窗”。造型阔大,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一座中国仅有的水上戏台。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的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称为“天下第一山”,在石涛大师叠石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一座石屋。石屋有两间,东西都有洞门出入,盛夏酷暑,烈日炎炎,这里便成了养心消暑的绝佳之处。
盐商第一楼——卢氏盐商住宅
在“园林多是宅”的扬州,康山街22号一带青砖黛瓦的高大古建筑群,是一座扬州晚清盐商最大的豪华住宅,被誉为“盐商第一楼”的卢氏盐商住宅。宅主为 商界巨富卢绍绪,据介绍,此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当年兴建此宅耗银7万余两。
汪氏小苑坐落在东圈门历史街区地官第14号,是扬州保存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大型盐商住宅之一。占地3000余平米,遗存老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600余平米。
吴道台宅第建于1904年,坐落在扬州市区泰州路中段,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当年宅主吴引孙道台(光绪已卯年中举,曾任广东、甘肃、新疆、浙江布政使、巡抚等职)用40万两纹银,邀其表兄周颖孝督建,从浙江请设计施工人员,仿造宁绍台道衙署,结合扬州建筑风格,建设而成。
小盘谷在丁家湾大树巷内,系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而得名“小盘谷”。
此外,还有朱自清故居、冶春园等。
(4)古运河、古渡
东关古渡为扬州古运河的一个景点。在古代,该处为京杭大运河的一个渡口。现如今该处已开发为扬州古运河的一个著名的景点。
文峰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位于市区南郊宝塔湾古运河东岸。该塔为砖木结构,七层八面,塔基为石筑须弥座,塔身为砖建,每层有塔檐和栏杆。平面内方为八角,开四门,内壁上下交错,重叠呈八角形。整个建筑既清秀,又雄伟,兼有南北之长,给人以基础坚实、端重稳实之感。塔底层周壁嵌石刻22块,内容为《重修文峰塔记》及募捐者姓名。塔内尚存长形石碑一块,上刻“文峰禅寺”四大字。周围塔院散点玲珑山石,植松竹翠柏花卉,清新宜人。该塔扼古运河进出扬州之咽喉,自落成之日起就成为船舶进出扬州的标志,是扬州漕盐业和古城数百年兴衰的忠实见证。这里也是唐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启航码头之一。
瓜洲古渡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距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中心15km,润扬公路大桥、镇扬汽渡、扬州港与其毗邻相接,镇江金山寺与园区隔江相对。“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千年古渡,胜境犹存,唐代高僧鉴真从这里起航东渡日本,康乾二帝及历代诗人墨客途经瓜洲,留下了许多哙炙人口的诗篇。民间传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为中外宾客寻幽探古的佳处。
(5)陵墓
汉陵苑位于扬州市平山堂附近,为天山汉墓汉武帝之子刘胥的墓。
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普哈丁墓园俗名回回堂、巴巴窑,位于扬州市区解放桥南逸、古运河东岸岗上。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圣人第十六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来扬州传教,此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
(6)寺观
淮东第一观——大明寺
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景区还包括平山堂、天下第五泉等。
扬州仙鹤寺与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齐名,同为我国伊斯兰教著名的四大清真寺。其中杭州凤凰寺状如凤凰,可惜屡废屡修,已看不出凤凰的形貌。扬州仙鹤寺形如仙鹤,并且保存完整,是中阿建筑风格的巧妙揉合,一直为海内外珍视。《嘉靖维扬志》和《江都县志》都曾记述:“清真寺在南门大街,宋西域普哈丁建。”他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裔孙,宋朝时从本国(古称大食国),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古老文化艺术,传播伊斯兰教。从当时都城洛阳出发,途径武昌沿长江到宋时阿拉伯人聚集较多的城市扬州传教。
琼花观始建于公元前十一年,即西汉元延二年,原为供奉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的后土祠,位于江苏扬州城东琼花观街,旧称“蕃釐观”,后称“琼花观”,观名之由来是宋时观内有一株天下无双的琼花。明代曾屡次修缮,今殿宇已圮,仅存琼花台和“蕃釐观”石匾。
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国家重点保护寺院。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全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康熙五、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曾驻跸于此。
(7)博物馆、纪念馆
唐城遗址博物馆:扬州唐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存完好,城廓明晰。成象苑为隋炀帝成象殿,前立唐代城阙高大巍峨,后耸庑殿或延和阁,门道,门楣条石,上下千层石阶皆是唐代宫城旧制,几百件唐代出土文物,风采依旧。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扬州博物馆已成为国际、国内颇有影响的藏品丰富、功能齐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地方文物30000余件(套)。200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遂将扬州广陵书社收藏的30万片古籍版片并入扬州博物馆,建立扬州双博馆。
扬州八怪纪念馆是宣传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占地4452平方米。现存古建筑明代的楠木大殿,今辟为主展厅,展示十八世纪扬州的风土人情。
鉴真纪念堂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于1973年建成的。鉴真纪念堂。鉴真东渡日本前,曾为大明寺住持。从唐天宝元年(742年)起,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至第六次东渡成功,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是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扬州市区广储门外街24号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内建史可法衣冠墓,墓前为“史可法纪念馆”,馆内陈列有史可法2米高的塑像和多幅史可法手迹,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文物资料。
马可波罗纪念馆
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人,著名的国际旅行家。1275年来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礼遇和重用,先后代表元政府出使过波斯、印度、安南等地,并在扬州任官三年(1282-1284)。
崔致远纪念馆
晚唐时代的新罗入唐诗人崔致远在扬州为官四年有余,后以淮南入新罗兼送诏书国信等使的身份回国,把唐朝的服饰、礼仪传播到新罗,他的著作桂苑笔耕集是韩国古代史上第一部个人文集,他因此被称为“东国儒宗”。
(8)生态公园
主要有荷花池公园、茱萸湾公园、润扬森林公园、竹西公园、凤凰岛等。
3、扬州主要休闲、体验资源
(1)月亮之城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扬州是“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赏月的地方也多,“月观”就是其中之一。“月观”坐西朝东,前临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凭栏而立,天上水中的两个月亮交相辉映,我们就能体会到这“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的美妙意境。人们常说“月色如水”,在这里,月光和湖水相溶,云影和山影相连。这副由郑板桥撰写的 对联恰到好处描绘出了月观这独一无二的迷人月夜。 月观中的海梅家具也很有特点,雕刻的内容都和赏月有关。那些莲花、鸳鸯、荷叶,藕节,无不自然生动,是扬州木雕工艺的代表作品。
(2)扬州三把刀
①厨刀——淮扬菜系
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淮扬菜是其一大结晶,也是中国烹饪“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这一本质特征的一大体现。 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千古菜系,除了鲁、川、粤外,就是惟一破例以省以下城市及区域称谓的淮扬菜系。四大菜系中,淮扬菜刀功最精细。淮扬菜的主要特点是讲究选料、注重火候、擅长刀工、强调本味、浓而不腻、淡而味鲜、咸甜适中。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即淮菜,以淮安。为代表,“扬”即扬菜,以扬州、镇江一带为代表。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古运河把海、黄、淮、江、钱五大水系贯通,立时将扬州提拔到全国烹饪人才、技艺、原料交流枢纽位置,北方的豆、麦、杂粮、油料南下,南方的粮、茶、果、盐、水产北上,统统会师在扬城。而隋炀帝三幸江都,将长安、洛阳中原美食,随龙舟带进扬城隋宫,进而外传民间食肆;更兼帆樯骤经之处,“夜煮百羊,以供酒馔”,州县上贡珍馐,厨师刻意斗妍,据载当时上贡的食品就有鱼鲚、 河蟹、蜜姜;地方官吏更是设宴献珍。
淮扬菜作为一个“系统”,至唐代基本形成了。
扬州,因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北上赴京的咽喉重地,至唐代,发展为东南经济中心,举足轻重到天下三分明月,扬州便占二分!“万商日落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扬州饮食市场被刺激得火爆了,厨艺精湛了。李白诗云:“玉瓶沽美酒,衔杯大道间。”这一切因素,使淮扬菜发展到一个新高峰。
宋庆历八年春,一代文学巨匠欧阳修给扬州美食界带来福音,这位醉翁常携宾客举行平山堂饮宴,文章太守,挥毫万字,尊中看取美食文;此后,苏轼又知扬州,与四学士飞雪堆盘烩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开创了给淮扬菜系注入文学新鲜血液的先河,淮扬菜典雅俏丽的文人风格由此而起,其后经年不衰。菜系南北风格的碰撞,终在扬州发生又一轮大爆发。公元1125年,宋徽宗在金人入侵之际,仓惶南逃进了扬州城,小市春灯煮百羊,要吃要喝;时隔一年,徽钦被掳,高宗携社稷皇室四万人也逃进扬州城,“行在”玉烩金齑不空口,也要吃要喝!扬州城虽遭掠,但是饮食业却在亡国背景下得到畸形推动也是事实。
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康熙、乾隆盛世,淮扬菜进入了第二高潮。
元朝将扬州列为皇宫食品供应基地。元至正十六年,扬州鹰房打捕鲁花赤总管府,就负责湖泊山场渔猎,以供内房内膳。
朱元璋对淮扬菜情有独钟,饮命扬厨专司内膳;从扬州起家的燕王朱棣夺权登基以后,迁鼎北京,随宫北上的扬籍厨师多有其人,这是淮扬菜系进京扎根的正式记录;正德皇帝南巡扬州,游龙戏凤,当然也不忘淮扬佳肴。
据《食在宫廷》介绍,清帝喜吃的菜有100多款,其中淮扬风味菜如红烧狮子头、清炒虾仁等达60多款,典型的例证,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扬州任巡盐御史,每年都要贡献南味给康熙帝,所谓“水落鱼虾常满市,湖多莲芡不论钱”,常年进贡不懈的是笋,因为,清康熙皇帝喜吃春笋,每次南下必食,曹寅多次进贡扬州燕来笋以博皇上“朕心大慰”。
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总书记宴请美国总统乔治8226;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后人每评淮扬菜,常用个“贵”字。这应当与两淮盐商与河务官员豪甲天下的饮食消费有关,这也是淮扬菜得以壮大的一大保障。徐谦芳《扬州风土记略》说:“扬州土著,多以盐务为生,习于浮华,精于肴馔,故扬州筵席各地驰名,而点心制法极精,汤包油糕尤擅名一时。”由盐商和盐官的饮食规范所形成的场面浩大、环境典雅、菜肴奇特、选料精严、食器精美的风格,基本便是淮扬菜主要特色的翻版。
2001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扬州“淮扬菜之乡”的称号,扬州成为中国第一家以菜系之乡命名的城市。仅扬州就有中国烹饪大师近20人,高级烹饪技师、技师百余人,高级厨师数千人,7所专业烹饪院校已成为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烹饪人才培育和研究的基地之一,每年向全国乃至世界输送大批的烹饪人才。
过去扬州曾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高;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气飘。吃过早饭想中饭,狮子头菜心烧,煨白蹄酱油浇,醋熘桂鱼炒虾腰,绍兴酒,陈花雕,一斤下肚乐陶陶。吃过中饭想下午,浇切董糖云片糕,再来一包香橼条。吃过下午想晚饭,金华火腿镇江肴,咸水虾子撒花椒,什锦酱菜麻油浇,香稻米粥儿粘胶胶。吃过晚饭想夜宵,一碗莲子羹,清新又补脑,一觉睡到大清早。”以反映扬州人对吃的迷恋和讲究。
②修脚刀
扬州修脚刀是与扬州的沐浴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扬州修脚刀的招牌像一张名片,无论出现在全国哪个城市的浴都门口,都清楚地表明了它的含金量。
扬州修脚刀有五种:口窄轻便的平刀(修刀、轻刀),厚而坚的锛刀(枪刀),嵌趾刀(条刀),刀薄柄扁的铲刀(片刀)和刮刀。全套刀又分为大、小两套,大套12把,小套6把。刀型不同,用途各异,修脚师操刀上阵,或撕胼胝,或挖鸡眼,或修嵌甲残甲。
由技而医,由技而艺,代代相传,极具功力。扬州的修脚刀加上修脚师的精湛技艺,真的是各种脚病的克星,是趾甲的保护神。
③理发刀
扬州理发刀曾被乾隆皇帝“御赐一品刀”。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游扬州时,剃头理辫用的就是扬州理发刀。每次剃头、修面、刮胡子,扬州理发师独到细腻的刀功,轻柔柔,绵酥酥,如春风拂面,似鹅毛撩心,使他受用得此身不知何处去,已随剃刀游九霄。
扬州剃头刀,刀身约长三寸,脊厚刃薄,刀柄木质,中间有枢纽相连,便于理发师的手指在运刀的方向、角度、劲力、速度上的准确把握。
(3)早茶
扬州市井间有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语“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所谓“皮包水”,就是扬州人有吃早茶的习惯,全国只有广州和扬州有此习惯。
十大名点是: 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子、野鸭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
十佳风味小吃是: 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 鸡丝卷、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十佳特色小吃是: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
吃早茶时,点杯富春茶社特有的“魁龙珠”茶,它是用浙江的龙井、安徽的魁针,加上富春花园自家种植的珠兰兑制而成。此茶取龙井之味、魁针之色、珠兰之香,融苏、浙、皖三省名茶于一壶,号称一壶水煮三省茶,因而取名“魁龙珠”。
除了富春、冶春外,扬州有名的点心店还有大麒麟阁等。
(4)文化、艺术休闲
扬州自古人文荟萃,唐代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压全唐”之誉。欧阳修、苏轼、秦观、姜夔、王令等在扬州留下大量传世名作。娱乐业、服务业,自隋唐以来就是娱乐业就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歌舞、高级妓女、艺人、书画家从业者不计其数,扬州八怪便是其中之一。扬州与南北两京、苏杭二州一同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为全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新旧二城之间的河道被辟为专供旅游的河道,称为“小秦淮”。
①扬州学派
扬州学派指清代活跃于扬州一带,以王懋竑、王念孙、王引之、汪中、焦循、阮元等为代表的学派。不仅研究经学,也研究史学、诸子、历算、词曲、戏剧、谣谚等。在自然科学、哲学、教育、训诂、校勘、编书、刻书等方面都有贡献。
②扬州画派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扬州的盐业进入鼎盛时期。富裕的盐商们热衷于附庸风雅,因而在扬州形成对艺术品的强大购买力。那时在扬州画坛上活跃着一批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是金农、黄慎、郑燮、李鳝、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等8人。他们在生活作风、艺术观点、绘画风格上都有相通之处,因此形成了一个流派——扬州画派,习惯上称之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在研究、学习传统的基础上,不受成法的约束,自由驰骋笔墨,抒发胸怀,以清高绝俗、清新淋漓的画风出现在清代画坛上,被当时主张复古的正统画派视之为“怪”。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他们打破常规,推陈出新,树一代画风,占有重要位置。他们继承了文人画的艺术传统,并在文人画的传统题材中赋予新意。在构图布局上,诗、书、画、印浑然一体;在形式技巧上丰富了水墨写意法的表现力,用笔奔放,挥洒自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③扬州评话、扬剧
扬剧是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的戏曲剧种。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80寿辰,以宝应高朗亭为班主的三庆班进京演出,与其它剧种一起,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扬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苏北地区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扬州评话始于明朝末年,发展于清朝初年,到清代中叶的时候就达到了极盛阶段。扬州评话以描写细致入微、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头绪纷繁但井然不乱而见长,讲求剧情细节丰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语言上生动有趣。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④扬州清曲、扬州弹词
扬州清曲是中国江苏既古老又有影响力的曲艺之一。清代康、乾年间是其鼎盛期,曾流传于全国许多地区。扬州清曲大部分音乐源自本地小调,再次为“传自四方”的各地小调,其音乐具有民间性及地域特性。曲词题材极其广泛,曲目十分丰富。扬州清曲历史久远,元代小唱、散曲是其渊薮,明代的许多小曲风韵至今仍有保留。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弹词原名扬州弦词,是用扬州方言说唱的一种曲艺形式,流行于扬州、镇江、南京及里下河一带。扬州弹词和扬州评话同出一流,弹词约始于明末清初,早期一人说唱,自弹三弦伴奏,故名弦词。在清初,评话艺人往往兼工弦同,乾、嘉以后才逐渐分开,清代中叶盛行期间,发展为双档演出,称为“对白弦词”,增添了琵琶伴奏,特点是说多唱少,唱词只有叙述性的表唱。扬州弹同的传统书目,已记录的有《珍珠塔》《双金锭》《倭袍记》《玉蜻蜒》《落金扇》《白蛇传》等8部。
⑤广陵琴派
扬州的广陵派古琴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古琴,亦称瑶琴,是我国古老乐器之一。扬州古琴活动自唐、宋以来,流传不绝,最盛于清代。广陵琴社于1984年正式恢复。每年除了组织琴人聚会,还与兄弟琴社进行琴艺交流,并经常向中外宾客献艺,受到广泛赞扬。
⑥扬州盆景
扬州盆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它始于唐代,盛于明清,为我国树桩盆景的五大流派之一。扬派盆景受扬州明清时期画风的熏陶,并受古城造园、养花传统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仿效名山大川,借鉴山水名画,方寸之间,意境阔大。造型严谨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一寸三弯,功在剪扎”。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⑦扬州玉器、漆器
扬州是我国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古籍《书经8226;禹贡》中便有"扬州贡瑶琨"的记述。唐代扬州琢玉,在手工业兴盛中有新的发展,贵族豪门用玉件装饰楼阁,所谓"雕栏玉户"。清乾隆时,扬州琢玉进入全盛时期,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10件大玉山,多半为扬州琢制,其中重逾万斤被称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成为稀世之宝而名闻遐迩。
扬州玉器厂创建于1956年2月,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的护城河畔,东临古运河,西邻史公祠,与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隔河相望,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工厂是国家商务部命名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全国玉器行业首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扬州玉器也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饮誉海内。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嵌产品日益增多。明清两代为扬州漆器的兴盛时期,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亦有所展。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漆器装饰纹样大量摹刻"扬州八怪"等名人书画,更提高了扬州漆器的艺术欣赏价值。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秦汉,鼎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扬州是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⑧扬州剪纸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具有优美、清秀、细致、玲珑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观以为乐。另外还剪制纸钱、纸马等,专门用于祭奠。至清代,扬州商业兴盛,剪纸艺人亦数量大增。
⑨传统化妆品
扬州“谢馥春”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其历史可追溯到清道光10年(1830年),曾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并名列“全国300家重点保护品牌”。“谢馥春”,一九一五年曾荣获巴拿马万博会大奖。谢馥春传统产品分“香、粉、油”三大类,鸭蛋粉最具代表性。传统采用“鲜花熏染冰麝定香”工艺精制而成,产品具有“轻、白、红、香”特色(《红楼梦》中相关描述),清廷选做贡粉,民间称之为宫粉,故有“天下香粉莫如扬州”、“苏州胭脂扬州粉”诸美誉。
⑩毛绒玩具
扬州有“中国毛绒玩具之都”称号,兴建的五亭龙国际玩具城是中国最大的毛绒玩具及原辅料市场,座落在美丽的瘦西湖风景区畔、古老文明的扬州城区西北郊、江阳工业园区域的一块风水宝地,占地面积为180亩,扬子江北路西侧,规划设计中的五亭龙国际玩具城具有新颖独特、恢弘气魄的建筑形象,以成名玩具、玩具辅料、玩具展览、休闲产品等交易、展示为主的专业销售、学术交流平台;另建办公、仓储用房和大型停车场等。它是情与景交汇,游和买合一,制与售一体,批和零兼营的顶级国际级玩具城。
三、对扬州旅游品牌的重新提炼
扬州古时的繁华,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想象。可以这么说,今天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拥有的种种优势,当时的扬州基本上已全都具备。唐朝的时候,海上交通开始发达起来,我国的东南沿海对外贸易大盛,扬州是水路运输的重要枢纽,要想把海外的货物运到京城去,扬州是必经之路。那时候的扬州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唐代诗人眼里的扬州,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十里长街市井连”,“九里楼台牵翡翠”。扬州的繁华在清朝达到了鼎盛期,和苏州耕读传家勤劳致富的传统不一样,扬州的富庶主要还是靠盐商和垄断漕运。
在扬州,帝王、商贾、文人、艺人、洋人,或流连,或扎根,各种文化艺术、高级享受,可以说都发展到了极致。在中国古代,很少有这样一座将皇家、商贾、文人、艺人和海外文化高度融合的城市,将整个城市的生活品位提升了风雅绝伦的地步。因此,扬州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风雅古城”。各种美食、美景、园林豪宅、文化娱乐、休闲养生、工艺美术品等,使得生活其中以及前来休闲的人们得到身心的沐浴。而扬州的文化传承,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所以,品牌口号可拟为“风雅古今,沐浴身心。”
所以,扬州的旅游品牌定位就是“中国第一风雅古城”,品牌口号为“风雅古今,沐浴身心。”从而使得它从中国众多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成为高品位生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