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与赞美能创造奇迹(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343441333725.jpeg)
系列专题:《79个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名流贵胄,还是卑微平凡的贩夫走卒,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与尊重。就连宠辱不惊的华盛顿,也喜欢别人热情地称呼他为“美国总统阁下”;凯瑟琳女皇拒绝接受任何没有注明“女皇陛下”的信函;法国作家雨果希望巴黎有朝一日能改名为雨果市;莎士比亚千方百计想为家族赢来一枚荣誉勋章,等等。如果将他们的这些行为简单地归结为虚荣,似乎有悖人性。荣誉,是社会对个人能力、价值的一种的赞许与肯定,无可厚非。 赞美,并不局限于他人与社会,来自亲人的赞美更能让我们终生难忘,感动至深。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文中的“你”,指的便是她的父亲。一天,父亲偶然读到这篇文章,悄悄给她留条写道:“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三毛看到后,眼泪夺眶而出,在日后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等您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您——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扫去了我在这个家庭用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正是因为期望与赞美的暗示对人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管理、营销等领域。在学校教育中,一些优秀的老师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后进学生,帮助他们更快地进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传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和期望,还更加适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开始利用这个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效益;在营销策划中,策划人可以利用顾客“优质高价”的固有思想,通过提高价格的手段,提升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期望值,获取更高的利润收益。 在家庭教育中,最残酷的伤害莫过于对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伤害,最明智的举动莫过于用鼓励与赞美给孩子支撑起人生信念的风帆,帮助他们步入成功的殿堂。卡耐基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缺乏母亲的管束,他像放纵的野马一般,特别喜欢调皮捣蛋。九岁那年,他有了一位继母。继母刚进家门的那天,父亲指着卡耐基对她说道:“他可是全镇最坏的孩子,你以后可得提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