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不要强加自己的观点--投射效应(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342847840098.jpeg)
系列专题:《处世哲学: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17.不要强加自己的观点--投射效应 你喜欢吃什么,便以为你的朋友也喜欢吃什么;你喜欢穿什么衣服,便认为你的朋友也应该喜欢穿这样的衣服;你自己是个思想狭隘的人,便以为你的朋友也不大度;你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便认为所有人都是好人;你害怕失去,便以为所有人都不能放下……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简而言之就是,你总喜欢以自己的认知标准去衡量他人。这种认知倾向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投射效应。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着牌子在大学里走动,并且,他们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子的大学生们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这个结果表明,这些大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去了。 我们经常会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所以跟他人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也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 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和行为不理解。你觉得某个人的想法"大胆而不可思议"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你自己不敢去冒险;你觉得某个人的生活不应该那么"忙碌",是因为你自己过惯了清闲的生活;你感到某个人不应该那么"固执",是因为你自己太容易妥协…… 其实,当你说别人"不可理喻"的时候,是因为你自己不可理喻。 联合国的一位亲善大使有一次去非洲某个国家考察。回来后他宣称,那里的人是全世界最差的人,因为海关人员总是板着僵硬的脸,计程车司机态度蛮横,餐厅侍者傲慢无礼,市民极不耐烦而又满怀敌意…… 后来,这位亲善大使偶尔看到这样一句话:"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像。"看后他恍然大悟,他眼中的这个国家,原来就是潜藏在心中的自己的影子。于是,当再次去那个国家时,他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一路都微笑。结果,他竟然看到一个全新的国家:海关人员、计程车司机、侍者和市民,人人都面带笑容,个个都亲切友善。 小路和同事们的关系总是处理不好。同事们似乎都不太喜欢他,其实,并不是他有多大的缺点,而是他总对他人充满了敌意。在工作上,他总希望自己什么都得第一,同时,他又感觉同事个个都在暗地里与他竞争,甚至认为别人对他有仇恨心理,似乎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具有挑衅的意味。 别人的一句玩笑,他会当真;别人不经意地轻拍他一下,他会以为是蔑视他。这些都会引发他的强烈反应,他会用激烈的"反击"来回应对方,有时候他甚至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跟人家大吵一架。 有一次,部门的领导过生日,办公室的同事相约一起请领导到某酒店庆祝一下,有人倡议说,大家都准备一份小礼物吧!同事们都表示赞同,接着,有人说"那我买花!"还有人说:"我买蛋糕!""那我就买卡片吧!"大家如此商量好了,准备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