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多说不如巧说--超限效应(2)



系列专题:《处世哲学: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在听众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让人敬佩。我有一个同事小金,就是一个说话常常不在点子上的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大家都不爱听。虽然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但是同事们都叫他大姨妈。

  每次他说话怕别人听不懂,都要重复的解释好几遍,东一句,西一句抓不住重点。讲得自己筋疲力尽了,别人也听得晕头转向。同事们打趣地说:"开会的时候听小金做个汇报,我睡一个小时,醒过来照样能听懂他的讲话内容,因为他还在讲我睡觉之前的内容呢!"

  鉴于他的这个说话"特点",每次开会,无论是部门开会,还是公司开会要发表意见的时候,经理都安排他最后一个发言,因为害怕耽误大家的时间,有很多次,他的话还没说到一半,经理就不耐烦了: "行了,行了,你说重点吧!"或是干脆让他别说了。

  我还有一个姓东方的女同事与小金正好相反。她说话干净利落、条理清楚,而且肢体语言特别丰富。平时不怎么说话,但是每次说话都语出惊人,切中要害。同事们每次发言完毕,都会主动地要听听她的意见:"东方,你来总结一下!""东方,你觉得我们说得对吗?"

  小金喜欢说话,但大家不愿意听他说;东方没说话的时候,大家盼望着她说。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言魅力不在于他说了多少,而在于他说的是什么。一些人所以话太多,喜欢讲长话,是想显示自己的"才能"。他们往往把讲长话当作是有水平的表现,其实,话讲得到位

  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口才。

  语言学家拉克夫曾说过三个说话的原则:1.说话不要咄咄逼人;2.让别人也有说话的机会;3.让人觉得友善。

  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唠叨不停的人,常常不考虑听者的感受,不考虑自己所说的话是否是别人需要的,也经常不给他人说话的机会,所以有时候也容易招人烦。

  马寅初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有一次曾经在百忙中参加中文系郭良夫老师的结婚典礼。贺喜的人们发现校长亲临现场,情绪顿时高涨起来,鼓掌欢迎马校长即席致词。

  马寅初先生本来没有想到自己要讲话,但是既然大家热情相邀,又不能让大家扫兴。讲什么呢?多夸奖新郎几句吧,又显得是客套话;讲学问吧,显然不切时宜。最后,他来了个一句话的演讲:"我想请新娘放心,因为根据新郎大名,他就一定是位好丈夫!"

 第51节:多说不如巧说--超限效应(2)
  人们听了马校长的这一句话,起初莫名其妙,后来联系到新郎的大名,恍然大悟:良夫,不就是善良美好的丈夫吗?

  记住,任何沟通,特别是旨在诱发别人态度改变的说服和引导,都必须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46091.html

更多阅读

第29节:‘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2)

系列专题:《职场女性生存法则:人人都是杜拉拉》  卢瑟福问道:"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其实这个学生就是很多职场菜鸟的缩影。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但如果你问他们取得了什么成绩,他们可能答不上来。对于他们来说,忙碌是他们工

第60节:发泄情绪是心理需要--霍桑效应(2)

系列专题:《处世哲学: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这个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员工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美国国家研究

第50节:多说不如巧说--超限效应(1)

系列专题:《处世哲学: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齐景公喜欢射鸟,让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  景公说:"可以"。于是招来烛邹,晏子在烛邹面前指

第46节:先做他人的‘自己人‘--同体效应(2)

系列专题:《处世哲学: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2.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  3.社会背景、社会地位的相似;  4.年龄、经验相似,以及其他方面的相似。  还要注意,实际的相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性。这让我想

第30节:你的外表会说话--首因效应(2)

系列专题:《处世哲学:20几岁要懂得的处世心理学》  门为这个应聘者安排了一场面试。  这天中午,在约定的面试时间中,郭冬见到了他。身穿浅黄色的衬衣和灰色西裤,头发有些凌乱,胡须也没有修剪,但还算是彬彬有礼。  这个形象已经让郭

声明:《第51节:多说不如巧说--超限效应(2)》为网友随性随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