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求职陷阱;涉世之初的学生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由于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打工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普遍现象,不少中介公司以此为“契机”,抓住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明目张胆地进行欺诈活动。
陷阱一:虚假信息。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急于在假期打工的心理,夸大事实,无中生有,以“急招”的幌子引诱学生前来报名登记。一旦中介费到手,便将登记的学生搁置一边,或找几个关系单位让学生前去“应聘”,其实只是做个样子。这样用不了多久,大部分学生对通过中介机构找到工作已不再抱有什么希望。陷阱二:预交押金。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收取不同金额的抵押金,或要求学生将身份证、学生证作为抵押物。这类骗局通常在招聘广告上称有文秘、打字、公关等比较轻松的岗位,求职者只需交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上班。但往往是学生交钱后,招聘单位推说职位暂时已满,要学生回家听消息,接下来便如石沉大海,押金自然也不会退还。
陷阱三:不付报酬。一些学生被个人或流动服务的公司雇用,讲好以月为单位领取工钱,但雇主往往在8月份找个借口拖延一下,而到9月份学校开学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令学生白白辛苦一个假期。陷阱四:临时苦工。一些学生只是想利用假期临时赚些“零花钱”,因此对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往往不太计较。而个别企业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平日积攒下一些员工不愿从事的脏活、累活,待假期一到,找一些学生突击完成,然后给一点钱打发了事。 陷阱五:“高薪”招工。有些娱乐场所以高薪来吸引学生从事所谓的“公关”工作,包括陪客人唱歌、喝茶,甚至从事不正当交易。年轻学生在这些场所打工,很容易受骗上当或自己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