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3秒钟印象决定你的一生:瞬间掌控人心》
05我们能看出一个人正在压抑感情吗 我们的表情时常在隐瞒或伪装自己,因此,要探知一个人的真实情感是很困难的。不过,当一个人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以克制自己的情感时,并不是无迹可循的。 我们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例。设想一下要控制发怒或忍耐不愉快的事,精神会绷得很紧,表情也会随之僵化,甚至出现面部痉挛。这种心理状态和一个吹胀的气球类似,也就是当用手捏住一个地方,别的地方就会鼓起来了。所以当我们在情绪高昂时,精神的紧张度增加,这时如果内在的情绪没有外露,肌肉就会变得紧绷,必定会通过某些细节表现出来。如过分地皱眉、不停地眨眼、不正常的面部抽动、鼻尖出现皱纹等,这都是被压抑的情感在无意识地表露。总之,通过这些不均衡的表情,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个人正在隐瞒自己真实的情感。 06为什么"察言"先要"观色"
![第30节:利用表情解密深层心理(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314543356977.jpeg)
"好语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三伏寒",每个人都在寻找最好的说话技巧,却不知和颜悦色的脸部表情最温暖人心。《论语》记载了一段关于孝的对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什么意思呢?子夏问:"怎样做才是孝道?"孔子说:"最难的是在子女的脸色上。如果遇有事,就由年轻人去操劳,而对于老年人,就只关心他们有没有吃饱吃好,难道说这就是孝了吗?"孔子的话不愧为经典,仔细想想,孝道的最难之处不就是每天都能对自己的父母和颜悦色吗? 我们要给人以好脸色,自然也要学会看人家的脸色。父母看孩子脸色,孩子看父母脸色,上学看老师的脸色,就医看医生的脸色,工作看上司脸色,人生在世,就必须看别人的脸色。相应的脸色是一个人喜、怒、哀、乐的写照,脸也是一个人的"面子"所在,考虑到了别人的面子,就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适时给人台阶下。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不是圆滑世故,而是一种敢于正视现实的表态,是一种冷静睿智的表现,提醒一个人不要冲动、冒失。 07脸色变化暗示内心波动 汉语的词汇资源丰富,民间说法更是妙趣横生,单单一个"脸色"就可以有上百种不同的解读。在观察脸色变化对内心语言的暗示方面,文学家都是高手。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如何解读孔乙己的脸色变化。 孔乙己一出场,鲁迅先生就说他"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寥寥数语,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穷愁潦倒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还好喝懒做,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的"红光满面",只能是"青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