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薯大产业:光友的创业故事



一块小小的“红薯”发展成一个产业,一个企业把近70万农户带到致富路上,经过技术创新,这种不值几文的传统农产品迅速脱掉“土气”,变为广受欢迎的系列方便食品。在绵阳,光友的创业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科技”让红薯增值40多倍

    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的邹光友,1992年“下海”,开始从事红薯加工淀粉、粉丝科研生产。经过14年的发展,他创办的光友薯业,从一个资产5000元的小企业变成年销售额1.4亿元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也成为全国有名的“粉丝大王”。

    在前日闭幕的全国糖酒会上,光友推出的“苗条多纤粉丝”成为会上一大亮点,中国粉丝因此贴上了“健康”、“时尚”的新标签。尽管其定价偏高,但200余箱产品一经亮相,即被疯狂抢购完毕,光友订货金额高达3600余万元。

    经过四次重大的技术创新,红薯的价值连连翻番———由黑变白;从粉丝变成方便粉丝;发明无明矾粉丝;推出全薯营养粉丝。注入了科技含量之后,方便粉丝的价格也越卖越高,而红薯的价值提高了好几倍。

    邹光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公斤鲜薯=1公斤全薯淀粉=12碗全薯方便粉丝,从鲜薯到粉丝,其价值相差40多倍。因为巨大的增值空间,光友薯业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投入到红薯的生产和加工中,为全国薯区增收3亿多元,新增利税近1亿元。

    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路径

 小红薯大产业:光友的创业故事

    去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光友薯业列为国际马铃薯中心中国科技示范基地。这是因为光友薯业掌握着拥有自我知识产权的红薯深加工技术。目前,光友薯业获得的国家专利达到47项。

    更重要的是,光友还成功探索了一种帮助农民致富的工业新路径。光友将薯区视为“没有围墙的车间”,薯农就是这个车间的工人。光友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授给薯农,一个企业加工变为成千上百万农户参与加工。同时,光友薯业长期收购农户的红薯淀粉,公司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

    这一模式增强了光友薯业产业化的持续生命力,同时把四川、河南、河北等20多个省份的近70万薯区农户带到了致富路上。在光友薯业的指导下,薯区红薯亩产量由原来的1000公斤左右提高到2500公斤以上,每亩收入由200元提高到500元以上。去年,光友薯业在绵阳及周边地区新建薯类基地5万多亩,带动5万薯农人均年增收720元。

    目前,除了绵阳总部之外,光友薯业还将工厂建到了河南南阳、河北秦皇岛。据了解,光友薯业正计划在河北其他地方以及山东等传统红薯粉丝生产地区,与当地政府或企业采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贴牌生产等多种合作方式,组建多个分公司。此外,光友薯业还将四川特色食品成功卖到了北美市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44683.html

更多阅读

罗大伦:三七粉的妙用

罗大伦:三七粉的妙用2010-04-25方子:三七鸡骨汤。如果有跌打损伤,尤其是骨头受伤骨折,就可用这个方子。取三七粉10克,把鸡腿肉剔掉,取骨头,用刀背把骨头砸碎,然后用这碎骨头和三七粉熬汤。每天喝这个汤,骨骼愈合的速度会加快,能减轻患者的疼

小怪兽和奥特曼的爱情故事 奥特曼和小怪兽的图片

小怪兽和奥特曼的爱情故事(一) “妈妈,妈妈,”小怪兽问,“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正做饭的怪兽妈妈和蔼地问:“干吗想长大呀,做妈妈的乖宝宝不好吗?”“长大了我就能让奥特曼打了。”小怪兽一脸的憧憬。(二) “妈妈,妈妈。”小怪兽兴奋地

关于:“蚊帐”大王刘腾龙的创业故事

一名党员带活一个产业 ———“蚊帐”大王刘腾龙的创业故事 符成生彭松林罗建华 奔波的身影、瘦削的脸庞、干练的作风,是刘腾龙多年来在乡亲们眼中的印象。近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发展蚊帐产业,并带领周边十几个村的

宋嘉宝:内衣mm的创业故事

这个来自苏北一个乡村的女孩到北京闯天下已经一年了,正在为自己开的网上内衣店生意惨淡而发愁。“有时候我真的不想干了!”,可宋嘉宝仍然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在北京立足,在北京买房。 宋嘉宝自言是漂泊于北京的边缘人,对于如何想到来

声明:《小红薯大产业:光友的创业故事》为网友岛屿末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