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个中国女孩的成长轨迹:我在美国读本科》
我真是很高兴,能有这么多的荣誉组织肯定我的努力。这些经历是求学生涯中很宝贵的一页,激励着我永远前行。

附国家大学学者组织主页 5. CSSA志愿者奖 中国学生与学者联谊会(Chinese Student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简称CSSA),是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自发组成学生社团的名称。在LSU,有400多名中国留学生参加了这个社团。迎接新生、举行春节晚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都要靠CSSA来完成,特别是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各种信息的交流更是要依靠这个大集体。在CSSA,大家互帮互助,即使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使人充满自信和力量。 我和我的电脑 在来美国之前,我从没意识到电脑对于我的重要性。在国内我是从来不用电脑的,即使是在申请美国的大学时,也只是偶尔地用电子邮件和学校通信罢了。那时候,电脑在我的意识里只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的东西。直到来了美国念书,才发现如果没了电脑,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那就会寸步难行。 学校的图书馆之一--托利·H.米德顿图书馆(Troy H.Middleton)是美国南部最大的图书馆。除了一楼安静的公共学习室内没有电脑外,其他自习室的名字的后缀肯定是以"计算机实验室"(Computer Lab)为结尾的。一排排电脑整齐摆放着。 最忙的时候是在周一,早上7点45分图书馆一开门,就立刻热闹起来了。大多数同学都是有作业、论文(paper)或项目(project)要做的。一整排一整排标有"LSU财物"(LSU Property)的电脑前坐着安静的同学们,一边翻着厚厚的一摞书,一边在自己的论文上涂改着什么。如果有"团组项目"(Group Project)要做的同学,就一起占几台相邻的电脑,小声地研究。我也不例外的,少了电脑,一天的学习简直就是无从做起。 附: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主页 LSU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主页 LSU国际文化中心主页 "黑板"系统主页 "围绕你"系统主页 学生个人主页系统 金融会计科目的一个网上学习中心 我最忙的一天 这个秋季学期的一个普通的星期四,变成了我来美国后最忙的一天了。其实我为着这个周四,在好久以前就开始准备了,因为第二次的金融会计考试就在那个周四。与商科有关的课程一般来讲都是很难的,书要读得刻苦不说,单单为了做好几个"项目"(project),就要花去几个星期来研究才行,而几乎每周都有的课堂小测验,更是疏忽不得,因为每一次的成绩,都直接地影响期末最终的GPA。没学任何商科课程的时候,有的只是好奇,听学长们议论商科课程的辛苦时,也并没有特别的感觉。直到自己学了起来,便不由得从心里佩服起那些经济或金融专业的学长们来了。在这个周四之前的日子里,每天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读厚厚的书,做笔记,看教授的幻影片资料(Slides),给教授发E-mail问问题,做"学生学习中心"网页(Students‘ Learning Center)上的习题,看教授的课前预习总结(Hand-out),直到晚上图书馆11点关门,才匆匆地坐学校的公车(Transit)回公寓了。睡觉之前,还要把复习过的内容回想一遍,才放过自己。这个重要的周四真的要到了,可是贾斯特教授突然宣布例行的高数课堂测验也要在周四考,而柏本夫人也在同一天宣布周四要考小论文的写作了。高数课和英文课我是不怕的,可绝对是怠慢不得的,要想拿高分和写出好文章来,时间和功夫是都要花的。而恰巧在周四,我还有一份工作要做,做我的"中文辅导员"(Chinese Tutor),给一个叫约翰的美国男孩子讲中文,而这要花费我两个小时的时间。事情都积到了一起,这让我紧张起来了。于是,图书馆里也不能一心复习最难的科目--金融会计了,还要不停地计算数学题,读英文书,查背景资料,记生僻的单词,还要抽出时间来备中文课,忙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