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语见真谛点破人生:听听老子怎么说》
因为老聃出生的这一年是庚寅虎年,乡亲们便唤他为"小狸儿",即"小老虎"的意思。江淮地区的人们把老虎叫做"狸儿",发音很像"李耳"。久而久之,"狸儿"被传成了"李耳",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春秋时期,人们称呼有学问的人,总是在其姓之后直接加一个"子"。当老聃成为周王室的守藏室史官时,人们开始尊称他为老子。 第二节 童年往事 "槐"与"楝"之争 童年时代的老聃在曲仁里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他勤学好问,而且思考问题深刻,能从小事中悟出大道理。 一次,老聃跟伙伴们到隐阳山深处的丛林里玩,发现一棵罕见的大树,大家互相询问,竟没人知道这是棵什么树。于是,他们便仰着头,一边思考一边绕着这棵树漫步,希望能得到答案。 老聃走到树的右侧,看见树干上写着一个"楝"字,便兴奋的告诉伙伴们这是棵楝树。而他的伙伴走到左侧,看见左侧的树干上写着一个"槐"字,也高兴的大喊这是棵槐树。老聃和同伴因彼此无法说服对方而争论不休。 这时,一位长辈路过这里,听到他们的争论后哈哈大笑着告诉了他们真相。原来,那个"槐"字和"楝"字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了捉弄人故意刻上去的。这棵树真正的名字是"槐楝树"也就是合欢树。至此,老聃和伙伴们才恍然大悟。
![猴王出世 第11节:第二章 圣贤出世(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302323909685.jpeg)
"槐"与"楝"之争使老聃认识到,要辨别自然界万物的真面目,必须全面观察,认真考证,不能人云亦云,以偏概全,妄下定论。 "知人容易知己难" 老聃经常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为了不让同伴找到自己,他们常常藏到树洞或者草丛中。因此,每次游戏结束之后,他们头上、身上都会带上一些小木棒、小草屑。 像往常一样,老聃又和伙伴们玩了很长时间捉迷藏。大家玩累了出来休息的时候发现彼此头上都有一些草屑,便开始笑话对方。其中一个小伙伴也从老聃头上拿下一些草屑。老聃将草屑拿在手里,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大家只知道笑话别人,而没有想到自己呢?每个人都能很容易的发现别人的缺点错误,可是放到自己身上时却不以为然。按照严格的标准要求别人,却一再以不同的理由原谅自己的过失。因此,人们对自己的了解并不比别人对自己的了解清楚,知人容易知己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