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一语见真谛点破人生:听听老子怎么说》
老聃思之,又问:"天下失和,乃苍生之大祸害,君王为何视之而不治。"先生答道:"若民相争,则失小和,失小和必有小祸,然君王尚可以治理也。若国相争,则大和之所失,必得大祸。大祸之所成,乃君王之所为,何能自治?" 老聃再问:"虽君王不可自治,但神为何坐视不治?"先生片刻无言,不得答道:"圣贤没有传授,典籍从未记载,愚师更不敢妄下定论。" 夜晚,老聃再以其疑惑问母亲,母亲惭愧而仍茫然不知所措;再问家将,家将无言而不知所云。于是,老聃访遍苦县有识之士,读变苦县所能见之书,暑往寒来,孜孜不倦。 三年之后,常枞自知已无力再教授老聃,便来与老夫人共商老聃的去处。他向老夫人名言:"今日我来,并非因为教无所终,也并非因为老聃学之不勤。实在是因为老夫之所学,老聃已尽知。然而,以老夫之有尽供老聃之所求无尽,必耽误其前程。" 老夫人也知道常枞所言非虚,便请教先生:"老聃日后将去何处?而又将以谁为师?"先生答道:"老聃,是我志气最远大的学生,想要雕璞石而为稀世之玉,入周都求学,恐怕是最好的出路。" 老夫人闻此言,不由得犯起难来。一是周都距离苦县不下千里;二是老家在那里无亲无故,老聃一人独行,怎能教人放心。老夫人正在犹豫,不知道怎样回答常枞的话。不料常枞先生已经看到她的疑虑,忙解释道:"如果老聃愿前往周都,老夫自会安排。" 此后不久,常枞先生生了一场大病。老聃前去探望,师徒坐定之后,先生问了老聃三个问题。 先生问:"身居异地,然途径故乡应徒步而行,你可知这是为何?"老聃答道:"途径故乡下车而行,此乃不忘家乡,不忘根本之意。"先生又问:"遇参天古树伛偻(腰背弯曲)而行,为何?"老聃答道:"伛偻于古树之前,此乃爱老敬老之意。"常枞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张开嘴,问老聃道:"观吾舌尚在否?"老聃答道:"尚在。"先生继续问:"牙齿尚在否?"老聃摇摇头答道:"否。""为何如此?"先生问。老聃道:"牙齿看似刚强,却难免遗落;而舌头却因柔弱,而依然存在。" 常枞对老聃的回答很满意,笑道:"柔能克刚,万事万物皆是此理。天下最根本之理我已教授于你,此后,无所授矣。" 老聃表示愿往周都学习,并请常枞先生相助。先生说:"此事我已安排妥当,周朝太学博士乃我同门师兄。他学识渊博,心胸旷达,惜才敬贤,以助贤荐贤为乐。收留民间聪慧子弟十余名,待之与亲生子女一般无二。师兄闻吾言你聪慧,早愿一见。" 老聃听先生如此一说,不免高兴起来。他三拜先生,以谢教导之恩,并誓言:"决不负先生重望,定当业成功就。"先生又将一封荐书交与老聃,命他交给太学博士,并言:"博士见信,定会待你如己出。" 于是,老聃在向母亲说明情况后,踏上了前往周都的路途。老夫人虽心有不舍,但考虑到老聃日后的前途,便敦促他到周都一心向学,万不可懈怠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