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语见真谛点破人生:听听老子怎么说》
老聃因被甘简公罢黜,而被甘成公、甘景公误认为是自己这方的人。于是在甘悼公被剿灭后不久并将他官复原职。 这些年的在野生活使老聃的思想更加纯熟,也更加深刻了。所以,对于发生在周王室的这场政治纷争,他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时,前些年晏婴在齐鲁之地的一些事迹,也给了老聃很多启示。 以庆封为首的庆氏家族在公元前546年掌握了齐国国政。第二年,齐国四位大夫联合攻打庆封,最终将他杀掉了。于是,原属于庆封的领邑被齐王分封给了诸大夫。但当齐王将邺殿边鄙的六十个邑封给晏婴时,却被他拒绝了。 齐王不解,于是晏婴解释道:"庆封在时,极尽所能的扩大领邑以满足其欲望,以至于召来杀身之祸。现在我的领邑还不足以满足我的欲求,但如果再给我六十个邑,我的欲望就满足了。然而,欲望一旦满足,灭亡也就不远了。并非是我不爱财,正是因为爱财,我才不敢贪得无厌。保持一定的度才是永远拥有财富啊!"

从尧、舜、禹到晏婴,老聃看到的始终是一种无欲则刚、守弱谦下的精神。先贤有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意为:想要击败对方,先要使他恶贯满盈;想要得到他,先要让他得到一点好处。)不难看出,这里的"辅之"、"与之"的最终目的是"败之"、"取之"。 因而,如果一个人不想被别人打败,就不要太过于张扬,显示伟大;不想被吞并,就不要妄自尊大,表现强大。对人而言,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 甘简公不正是因为骄横过度,而遭致覆灭的吗?而且还贻害到甘悼王身上。 由此,老聃又想到了自己丢官的原因。在甘氏家族的这场纷争中,自己因得罪甘简公而被黜,也正是因为言行有失检点,忘记了福中蕴藏着祸患的道理了呀。 日积月累,暑往寒来,老聃最终将避免灾难的办法总结为:守柔弱,守静笃。 谨言慎行的老聃本以为自己会老死在藏书室史官的官位上,却不料周王室的又一次内乱结束了他的史官生涯。但这无疑更有利于他成为得天明道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