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红极一时的吴士宏,完成TCL股票交易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她与TCL的彻底分手,更大程度上,标志着她与中国的IT界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很多年过去后,曾经是中国IT界“打工女皇”的吴士宏一定不会忘记这个日子——2006年4月19日,与上任微软中国总经理、上任TCL副总裁等几个标志自己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时间点相比,这一天也许同样值得纪念。 这一天,TCL集团向外界发布公告,正式宣称TCL集团董事吴士宏内部股权转让的过户手续彻底完成,吴士宏将其持有的TCL集团的1008万股股份,分别转让给TCL的十位高管,不再持有任何TCL的股份。 没有一点留恋,通过这样的方式,吴士宏带着套现得来的3000万人民币彻底与TCL六年来的种种是非画上了一个句号——尽管加入之时,自己还曾经表示要将一腔热血全部献给TCL。 实际上,分析几年来中国IT业的发展与变革,曾经红极一时的吴士宏完成TCL股票交易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与TCL的彻底分手,更大程度上,标志着她与中国的IT界也画上了一个句号,一切已经是烟消云散。 时代不再需要吴士宏 “吴士宏离开TCL集团后的去向一直是一个谜团。”自2002年底作别TCL后,吴士宏隐匿得相当彻底,很少再有人知道她的确切下落,公众几乎见不到有关其本人的消息。 根据有关人士的说法,离开TCL之后的吴士宏一直赋闲在家,并没有开展新的业务。除去几个与吴士宏关系甚好的“闺中密友”外,与外界的联系也几乎没有,俨然成了一个悠闲的“隐士”,不愁生计的她此时更希望“与世无争”地度过每一天。 事实果真如此?就个性而言,吴士宏绝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在人们总是关注传奇与神话的当今,吴士宏之所以总让人念念不忘,因为她曾是一个活生生的励志版本,她的盛极一时,付出几倍于常人,还有她的个性魅力,也多集中于此。“事业的飞扬或折翅,都使我看到后面还有那么多理想。我觉得自己现在还挺能折腾,归根到底,这是我喜欢做的事。”吴士宏曾如此表示,因而在她离开TCL后悄然消失,实在令人无法想象。 “谁会请吴士宏再次出山?”这或许是一个可以引发新闻界无数猜想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有企业要请吴士宏出山,那么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吴士宏给自身带来更高的利润。当年吴士宏离开TCL之时,哈慈老总郭立文发出“如果吴士宏肯加盟,我愿意出1亿元年薪”的邀请就已经说明了问题。之所以郭立文愿意出1亿高薪,前提就是要求吴士宏能够给他的保健品企业带来2亿元的利润。 现今的吴士宏还能否给企业带来轰动性的效益?这是一个问题! 实际上,分析2000年以后中国IT产业的发展轨迹,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以吴士宏当年在IBM以及微软中国所表现出的能力以及知识结构,吴士宏的退隐江湖更可能是由于不适应近两年来IT业的新发展,自己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安身之处的缘故。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本与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当今IT产业和科技制造业企业获得更大发展契机以及更高利润的两大主题。而从当今IT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高级经理人回归参与国内企业的运作,各大企业对提升自身管理和经营的需求已经不如几年前那样迫切,他们聘请大牌职业经理人的目的更多在于能够从资本层面对企业进行提升,或者是为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带来大量有用的人才。正如盛大天价聘请唐骏就是看中了其在资本整和方面的能力,而Google不惜与微软对簿公堂也要将李开复招致麾下的行为,也是为了在中国的本土化。 通过吴士宏自己引以为荣的履历,人们不难发现吴士宏的能力更多地表现在销售和执行两方面,例如在微软中国7个月就完成年销售计划130%的成绩就可见一斑。而从技术以及资本运做的需求出发,吴士宏在TCL17个月的遭遇明显显示出其本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换言之,对于企业而言,在当今的IT产业大环境下,3年多没有露面的吴士宏,价值也许更多地体现在新闻方面,而就资本以及人才方面,则很难体现出吴本人的价值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TCL的前车之鉴,投资者以及企业老板决不会愿意再拿吴士宏来冒险,何况驾御个性极强的吴士宏,对任何一个企业老总都是一个头痛的问题。[Page] 在TCL赢了钱却输了“一切” 为何吴士宏不参与TCL股改,却将股票转让其他高管? 按理而言,尽管在TCL的失败经历是自己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要强的吴士宏从心底不愿再和TCL有任何的瓜葛。但从利益方面看,TCL在一段时间内依然会保持向上的势头,吴士宏的所得不会比如今转让要少,何况保留股东位置,也可以为自己再次出山留下契机,主动放弃股权多少有些不符合逻辑。 事实上,转让行为并不是吴士宏的本意,更多是逼迫下的无奈,这折射出了吴士宏在TCL输掉了一切。 现在看来,当年吴士宏的神话,更像是大时代环境下的一次造“星”运动,由于当时的IT环境以及各种因素的缘故,吴士宏被外界人为的罩上了耀眼的光环,使得人们很难看清楚一个真实的吴士宏,更可怕的是连吴士宏自己也沉醉其中。“作为企业的掌门人,吴士宏无论能力还是眼光还需要提高”,在IBM和微软的经历,对吴士宏个人经历而言也许是在克服逆境,然而,其所处的行业环境时逢千载难逢的巨大机会,吴士宏的成功可以说是与时俱进,顺风顺水的事情。加之按照总部的规划而行,自己只要扮演执行者的角色,这才有了“逆风飞扬”的神话。
客观而言,吴士宏加入TCL后,的确加速了TCL向信息化拓展的速度。但吴士宏此次却生不逢时,正值IT业的大萧条期,在制定TCL信息产业战略以及产品战略规划的问题时,吴士宏由于顺风顺水而被人忽视的性格以及能力缺陷则完全暴露了出来。 对于如何转型信息产业,当时整个家电业都在采取探索性的尝试。但因为当年自卑的心理阴影造成凡事必要高人一头的心态,使渴望得到承认的吴士宏做出毕其功与一役的选择,希望通过几项IT产品高屋建瓴地把整个企业提升起来,使信息产品顶替家电制造成为TCL的主流支柱。 但吴士宏也忽视了TCL归根到底是一个传统家电出身的企业,家电业才是TCL命根的事实。吴士宏的战略布局对于原来的战略而言是革命而不是改革,势必要涉及到利益重组,这样的做法注定吴士宏的成功标志就是在短期之内使信息产业部门获利。 “这款不伦不类的所谓信息家电(hid)在中国的实用性极差”,正如TCL一位高层后来的评价,缺乏行业敏锐直觉以及市场调查支持的吴士宏推出所谓整和了产品线,看上去很美的“天地人家”计划,实际上完全漠视市场实际需求和消费者实际选择,也完全脱离了当时市场需求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它的前景可想而知。 当年度财报显示信息产业对集团业务的利润贡献是负数之时,对于吴士宏而言,自己最大的本钱,一直引以为豪的“逆风神话”同时也跟着破灭了。 此时,TCL以及李东生也清楚地认识到吴士宏也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自己期待的救世主。于是,失望之情油然而生。“吴士宏女士在任职期间,为TCL信息产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其勤奋、敬业和坦诚的工作精神深得同事敬重。”从这番评价中也不难看出TCL对吴士宏的失望之情,甚至可以看出一丝讥讽,因为这样的评语对于任何一个离职的TCL员工都适用。 在这种备感失望的情绪下,可以想像TCL以及李东生怎会容忍一个掌握大量股票的失败者再在旁边指手画脚。 资本是无情的,随着吴士宏“神话”的破灭,TCL要将自身损失降至最小,就不能顾及吴士宏的面子问题,必须逼迫吴士宏交出股权。由于TCL股改只是时间问题,股改后,退出TCL的吴士宏必然会将变成流通股的股票全部在市场套现,如此数量的股票套现无疑对TCL的市值会产生重大影响,已经心存芥蒂的TCL绝不愿意再让吴士宏再“报复”自己一回。就这样,吴士宏连最后的职业尊严也被剥夺了。[Page]“我不会再失败了!”这是吴士宏加入TCL之初的宣言,实际上,吴士宏不仅失败,而且败得不堪回首,除了钱,吴士宏输掉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切。 吴士宏不是好榜样 “如果及时地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补充,吴士宏的财富决不会止于3000万这个数目,很可能是3000万的十倍、二十倍……”尽管3000万对于普通人,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这笔数字足够一个人一生衣食无忧,但对于吴士宏而言,还是需要掂量一下。 “在吴士宏的职业高峰时期,实际上已经透支了一切。”专家认为,吴士宏正是因为没有及时地将能力提升与自己位置的提升进行相应匹配,才有止步于TCL的结局。 平心而论,以吴士宏家喻户晓的教育背景而言,尽管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以及相关工作的经历,能力得到了相当的提升,但要进一步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原本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并不是通过业内培训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在我内心,始终有着沉重的危机感,如果不先走一步,就意味着被人领先”,分析吴士宏的职业经历,可以说以往吴士宏的成功采用的就是笨鸟先飞的办法。然而当达到职场生涯顶峰之时,需要进行系统学习再次提高自身能力的吴士宏却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放弃了多次“充电”的机会。 1997年8月,吴士宏放弃了去美国攻读MBA高级研修班的机会,而此时却正值全球性网络兴起的大潮,可以说吴士宏错过了最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而1999年,从微软中国总经理位置上退下之时,吴士宏也本应该找机会补充知识体系,但“逆风飞扬”神话的火爆又让吴士宏迷失了自己。 现在看来,如果当年吴士宏放弃TCL的邀请,出国进修,弥补缺陷,尽管会错失一些赚钱机会,但在如今中国IT投资的大环境下,具备了更高能力的吴士宏以微软中国总裁的名声必然能够找到更好的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吴士宏绝不是经理人学习的榜样,因为作为经理人所要做的就是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