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时间,分享快乐”已经满周岁了。一年前的现在,刘润在电脑上敲打着计划书。
刘润的头衔是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高级经理;另一个头衔是上海的民间公益组织“捐献时间”的创始人。
“捐献时间”成立于2005年的国际志愿者日(10月23日),是国内第一家借助互联网力量把志愿者和需求者联系起来的公益平台。
用商业模式运作公益组织
刘润很欣赏微软一位前高管、华盛顿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约翰·伍德。他在上个世纪末放弃了高薪职位,在南亚一些国家的山区建立了50所小学。
刘润崇敬的不是伍德“伟大的爱心”,而是“他用商业的模式做公益的事业”。
刘润对这个商业模式的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足够支持公益的运行;二是要用商业公司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益团队。
“经济来源不仅是起到一个支持运行的作用。很多的民间公益组织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经费完全是极少数人募集而来,太大的随意性也造成了不稳定性。一旦失去这个经济来源,就不幸夭折了。”刘润告诉记者。
因此,尽管目前捐献时间平台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花费,但是刘润已经开始逐步寻找“输液管”。他准备联系一些赞助企业,每次搞志愿活动的时候带上企业的宣传手册。赞助费将用于网站的日常运营,志愿者的交通补助,以及适当的奖品鼓励等。
“我现在做的,就是把‘捐献时间’的管子慢慢拔掉,让它可以开始自我维持,不断自我成长。”刘润微笑着说。
在“捐献时间”里,刘润和其他几个负责人并不组织任何志愿者活动,也不参与、不评价任何匹配及其发生的活动。他们只是打造这个平台,审查志愿者和需求者的身份,负责网站功能完善和发展。
借鉴:微软、eBay以及淘宝
创办“捐献时间”以前,刘润也一直在从事公益事业。但他发现,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捐献者即使有三头六臂,一个人也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刘润想到了eBay的模式。为什么不试试C2C,这个互联网最大的发明?一个C2C的平台,让需要帮助的人,和可以提供帮助的人在这里找到最短路径。
“在‘当当’模式和‘eBay’模式之间,我想了很久,最后决定用‘eBay’模式。”刘润说。
第一个捐献时间的是一个外国教授,希望通过两个小时捐献关于“化工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消息发布后,吸引了两所学校,最后120多位老师和同学前来。
去年11月,一位纽约律师联络网站,表示想捐献时间,交流与美国劳动/雇佣法相关的话题。志愿者Benno连夜将演讲资料翻译成中文。Benno把这次志愿者活动定义为“自己专业的公益化运用”。
“我不在意他们是否希望通过参加公益组织来满足自己的某个特殊要求,只要他的确为这个平台贡献了力量。”刘润说。
“捐献时间”里,每名志愿者都拥有专有网页,记录他参与的公益活动、帮助过的人数、捐献过的时间,以及得到的评价。“捐献时间”建立了一个信用累计的评价标准。需求者、志愿者在活动完成后相互评价累计信用。平台本身是中立的,不参与、不评价任何匹配及其发生的活动。“我们参考了淘宝网上的信用管理。”刘润告诉记者。从微软,eBay,到淘宝,“捐献时间”一直在不断地借鉴中。
“如果要我定义的话。我更认为这是种时尚趋势,不是走秀。”在他看来, “捐献时间”真正成为大家愿意跟随的一种时尚时,“捐献时间”已经成长到了一个阶段。
刘润和他的“捐献时间”,怀抱一个很美好的梦想:有一天在某个广场上,一个巨大的电子数字牌飞快地翻动着。这就是“捐献时间”的计时牌,飞快地刷新到几乎看不清的数字,就是此时此刻发生的志愿者行为。
刘润
●1998年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
●1999年进入微软中国公司
●2003年接触公益事业
●2005年创办“捐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