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胜者才能生存的商业原则:靠结果生存》
三、结果的三种思维 什么是结果的底线? 可交换的才是结果,没有交换价值的,即使再好、你付出的辛苦再多,如果客户不满意,也不是结果! 我们要的结果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结果?这些都是在做结果之前必须考虑的,如果你连结果最起码的底线在哪里都不知道,那么很可能劳而无功。 我想在自己家院子里种一棵树,请了园艺工人来做,他要挖坑、浇水、施肥……等等,但他做了这些就能得到我要的结果吗?当然不能,这些只是过程,我要的结果是把树种好,那么种树的底线是什么?是要有树苗。 我要买一块手表,那么走时准确就是手表的底线; 我要买一个杯子喝水,那么坚固、可盛水就是杯子的底线; 年底到了,公司总裁要组织所有分公司经理进行一场钓鱼比赛,总裁让他的助理准备相关用品。助理很认真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我们来看看他都做了什么: 凳子--休息用 手套--保护手以免受伤 雨伞--可以挡风遮阳 雨衣--以防下雨淋湿 药品--以防有人受伤 喇叭--领导讲话用 摄像机--做纪念宣传 照相机--合影留念 还包括鱼饵、鱼篓、演讲稿、润喉糖、午餐、饮料…… 这个看似无微不至的准备中少了什么?对,少了鱼竿和鱼钩!没有凳子可以钓鱼吗?可以!没有药品可以钓鱼吗?也可以!但是,没有鱼竿和鱼钩能钓鱼吗?显然不能!这说明鱼竿和鱼钩就是钓鱼的底线! 我们再来做这样一道思考题:
![第32节:结果的三种思维(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285779846698.jpeg)
一个热气球上载着三位科学家,他们在南部非洲上空做科学考察。这三位科学家都非同小可,他们关系着世界的兴亡命运。 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人,使人们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厄运。 第二位是核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子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 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食物,使几千万人脱离饥荒的命运。 忽然,热气球意外遇到了冰雹,热气球的气囊被打破,即将坠毁!现在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延缓下坠,才能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有人认为可以放弃环保专家,因为他研究的课题并不是特别急迫的;有人认为是核子专家,因为核战争的爆发与否和他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取决于各国政府;还有人认为是粮食专家,因为他的研究项目现在已经有别人在做,损失他一个没有多大影响。 基本上大家都是这种思路,对不对?考虑的都是各位专家的贡献大小。那么我告诉你正确答案:丢下最重的那一位! 为什么?因为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热气球超重坠毁",而不是任何其他科学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减轻重量,所以"减重活命"在这个故事里就是底线答案。 至于谁能对社会贡献最大,那是等到科学家能活命之后的结果了。 成语"南辕北辙"大家都不陌生,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底线思维"最好例子。 故事说: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路上遇见朋友说:"我想要去楚国。"朋友很惊讶说:"楚国在南方,你为什么要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 朋友更不解:"马好也不顶用呀,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又说:"我的路费多着呢。"朋友说:"路费多也解决不了,你这样走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坚持说:"不要紧,我的马夫很会赶车!" 故事里的这个人出门远行,要不要好车好马?要。要不要充足的路费?要。他远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向南走去楚国,到达楚国才是结果。在这里,选对方向是赶路的底线,但是这个人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如果方向错误,其他条件越好,就离楚国越远! 底线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的定义结果,找对做结果的方向,否则,在做结果时付出越多就越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