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缩水
家具行业早已进入微利时代,暴利“韶华”一去不复返。常有业内人士慨叹,家具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越来越难经营,即使家具卖得比以前多,钱却赚得少了。即便如此,中国庞大的家具消费市场和良好的进出口环境让几乎所有的家具厂家都还有利可图,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生存和发展都还相对容易。然而经过了2007年,已经没有几家家具企业能轻松地游弋在中国家具市场中了。
去年,木材开始全国性的涨价。一方面,木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各国对森林的砍伐有了更严格的监督和限制,这导致木材产量锐减,供需失去平衡,木材价格随之上涨。有数据显示,我国木材市场供需缺口很大,每年木材总需求量超过3亿立方米,但实际可能供给量约为2亿立方米,年均缺口总量为1亿立方米甚至更多。同时,家具辅助材料的价格也在持续上涨,如涂料、胶黏剂、五金件等价格涨势在去年年底开始加速,这使家具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
与此同时,去年9月,家具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今年7月1日,新发布的出口退税政策规定家具产品出口退税再下调至9%。出口退税下调2%,在一定意义上,就相当于成本增加2%。而很多家具企业出口的利润空间往往就在1%~2%之间,这些家具企业就不得不放弃一些订单。此前,很多家具企业都将出口退税作为自己的主要利润来源,甚至是依靠退税的利润维持生存,而人工、原材料、汇率等,所有增加的成本都靠企业内部消化。如今出口退税下调,企业的生存举步维艰。所以,今年出台的出口退税调整对这些利润只是几个百分点的小型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影响将是灾难性的。许多竞争力不强的家具企业在连续两次降低出口退税税率的政策下,已经被淘汰出局。
家具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绝大部分家具的原材料都以木材为主,原材料的涨价直接导致家具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出口退税下调,依靠出口的企业利润也随之降低。用降低成本来降低家具价格、增强自身竞争力是许多家具企业的不二法门。在家具质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低价格自然更受消费者青睐。如今成本提高,但家具价格的涨幅却跟不上成本上涨的脚步,因此,家具的价格虽然在涨,但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家具虽越卖越多,利润却逐渐减少,家具生产企业陷入了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下调、汇率降低、劳动力价格上涨、同行间的竞争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重重包围中。
路在何方
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和出口退税下调,对于大型家具企业而言,有弊亦有利,虽然面临成本提高的压力,但那些被淘汰的家具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将逐渐集中在大型家具企业手中。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不那么轻松了,成本提高尚且难以消化,更遑论开拓市场了。不过,家具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除了降低成本,也并非没有其他路可寻。
家具属于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家具企业提高利润空间的最好出路。家具产品附加值主要包括品质附加值、品牌附加值、服务附加值、文化附加值、感情附加值、技术附加值等。拥有品质保证的家具,消费者会放心购买和使用;相反,因品质问题遭到消费者唾弃的家具产品也比比皆是。“服务创造价值”,随着市场竞争程度加剧,服务已不再是一种营销手段,它已成为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能为企业赢来更多的隐形商机。同样,产品蕴涵的文化底蕴、高新技术、品牌效应等,同样能给生产商带来更多的财富。提高产品附加值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用同样的原材料创造更多的有形或无形的价值,不仅能有效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还能巩固自身的市场份额,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在家具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家具企业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显得愈益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仅仅依靠低价格去比拼,即使能取胜于当前市场,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用创新设计或者新的销售模式,在避开同质产品竞争的同时,塑造了自身的品牌,这比简单的多销售几件家具的意义要深远得多。譬如广东某品牌家具,一直奉行自主创新的经营方针,消费者愿意去他们的专卖店寻找适合自己的家具;再如大家所熟知的某国外知名品牌,它由于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品牌,在众多消费者心目中早早地牢固地树立起了比较高的品牌威信。一个家具企业,如果能拥有鲜明的特色,或者能成为这一特色产品的典型代表,在同行竞争中,无疑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大浪淘沙,家具行业重新洗牌的时机已经来临。家具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特色,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在利润空间缩小的情况下,巩固市场份额,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