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力一再表明肯定回A,但不借壳。然而,S*ST新太的连续14个涨停背后,富力“抬轿”有迹可循。究竟是为二股东背后的番禺国资解套,还是只是为了帮朋友一把?不管如何,李思廉高调买入S*ST新太,在投资者眼中已经被演绎出了众多含义。
二股东“深套”其中 富力回A“不差壳”
李思廉“抬轿” S*ST新太14个涨停求解
●本报记者 寇建东 北京报道
2010年1月6日,富力地产(2777.HK)销售策划部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再次重申,富力地产没有任何借壳S*ST新太(600728.SH)A股上市的意向,尽管“2010年回A是今年公司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 而早已资不抵债、“披星戴帽”且未股改的S*ST新太因众多概念集于一身,在最近一个多月内已经拉出14个涨停,记者调查发现,这14个涨停背后故事的主角,不仅仅是富力地产。
新太往事
故事要从S*ST新太的辽渔时代说起。1996年,辽宁远洋渔业集团(下称辽渔集团)成功将下属企业辽宁省大连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向资本市场,取名远洋渔业,股票代码为600728,这就是S*ST新太的前身。
1999年11月,前身为“广州市新技术研究设计院”的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壳远洋渔业登陆A股,2000年6月,远洋渔业改名为新太科技。2002年6月,新太科技出让所持有的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全部股权,渔业资产完全从上市公司剥离。顺利完成借壳的新太科技第一大股东变为广州新太新技术研究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新太新”),辽渔集团则退居第二大股东。新太科技由此步入新太新时代。 “随后四年,新太科技业绩平平,公司财务状况也每况愈下。”新太科技一名老员工向记者表示。资料显示,新太科技的“披星戴帽”源于2006年——截至2006年12月31日,新太科技每股净资产为-0.552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为-20%,但2006年全年净利润尚且为正。从2007年开始,新太科技连续亏损,辽渔集团下定决心全身而退。 2007年12月前后,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都集团”)、广州市番禺通信管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番禺通信”)、广州市美好境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好投资”)通过拍卖股权,获得了新太科技第一大股东广州新太新、第二大股东辽渔集团的大部分股权,新太科技由此步入佳都时代。 根据当年的股权转让协议,佳都集团以1.26元/股的价格拍得广州新太新持有的新太科技5664.86万股,共花费7140万元;番禺通信及美好投资以1.928元/股、共9800万元的价格,受让辽渔集团及其子公司所持有的新太科技5081万股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番禺通信和美好投资都是在收购前半年内新成立的公司。同时,根据广州新太新的拍卖条件,接盘者必须为IT类公司,且总资产不低于150亿元,而佳都集团是当时唯一符合条件的竞拍者。 富力地产和新太科技的故事从此时开始演绎。事实上,美好投资的身后正是急于回归A股的富力地产。《中国经营报》记者经多方调查得知,美好投资的实际控制者为广aihuau.com州美好置业有限公司,而后者是富力集团下属的代理公司。新太科技董事郑尔城曾任职于广州富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至今任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监事。2005年至今,郑尔诚同时出任广州市美好境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而富力地产回归A股的计划,早在2007年就已经确定,在当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高达99%的投资者同意富力地产A股上市。市场由此揣测,富力地产可能以三股东的身份曲线进入新太科技,为以后借壳上市作准备。
李思廉“抬轿”?
两年多以后的今天,三股东并没有显示更多的借壳举动,富力地产依然为回归A股四处奔走。而在2008年、2009年这两年内,新太科技财务状况恶化加剧,在总资产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负债率持续上升,且面临多起来自银行的起诉。因2007、2008连续两年亏损、每股净资产低于1元、尚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新太科技被实施特别处理,成了今天的S*ST新太。 2009年3月11 日,作为S*ST新太的主要债权人,招商银行(600036.SH,3968.HK)深圳东园支行以S*ST新太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司破产还债,广州中院指定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受理。 二股东番禺通信及时现身,其提交的S*ST新太《重整申请书》于2009年11月获番禺法院同意。按照重整计划,S*ST新太累计3.27亿元的债务,将按照不低于21.77%的比例进行清偿。清偿方式为股东让渡股份:非流通股股东让渡9%的股权,共计让渡1143.5416万股;流通股股东让渡6%的股权,共计让渡486.7215万股。这部分股票划转并成功在二级市场售出、非流通股被拍卖后,即可完成对债权人的债权偿还工作,偿付金额不足部分由公司补足。 该计划公布时,S*ST新太的股价是9.11元/股,以此计算,被让渡的股票市值约为1.49亿元,尚不足其累计债务3.27亿元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谁会以9.11元的价格,接手资不抵债且尚未股改的S*ST新太? 2009年11月27日,已停牌7个多月、所有让渡股份划转完毕的S*ST新太以无量涨停的高姿态复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无量涨停持续了6个交易日。紧接着,一件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2009年12月4日,李思廉及其控股的广州金贝壳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购买了S*ST新太管理人持有的1500万股让渡股份中的486.7215万股,即S*ST新太让渡计划中流通股股东让渡的6%股权,成交价高达12元/股,按照当天的收盘价12.21元/股计算,出让方仅仅向李思廉折让了1.75%。 “是我们老板,没错。”一位来自富力地产的消息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确认,高位接盘的李思廉就是富力地产掌门人李思廉,而广州金贝壳投资有限公司是由李思廉、张力等富力高管于2009年2月发起设立的,办公地址为富力地产无偿提供。 李思廉高位接盘后,S*ST新太继续涨停。截至2010年1月6日,复牌不到一个半月的S*ST新力已经上演14个涨停,累计涨幅达94.54%,李思廉及金贝壳已经产生了1500万元账面浮盈。 “连续涨停及李思廉介入,给投资者的感觉是富力地产要借壳。”广州一位投资圈人士表示,尽管2009年12月15日富力地产公告称没有借壳的想法,李思廉的介入纯属个人投资行为,且绝大多数研究员也认为富力地产回归A股只可能采取直接IPO的方式,但投资者并不这么理解。为二股东“解套”?
“投资者认为李思廉的真正目的是通过S*ST新太试水A股市场,有可能将旗下部分业务注入,这成为S*ST新太股价暴涨的主要原因。”广州投资圈人士认为。
“2010年回A是公司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2010年1月6日,富力地产销售策划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但记者调查发现,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S*ST新太大股东佳都集团、二股东番禺通信都与富力地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0年前后,佳都集团实际控制人刘伟和李思廉成为中山大学金融运作短期培训班的同学。2004年,刘伟与新加坡电子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广州佳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系统工程研发,该公司的第一个客户就是富力地产,直到今天,富力地产开发的楼盘中,多数门禁系统都还采用佳都集团的产品。 “估计我们老板就是为了帮一把老同学,没想到炒作新太的人那么多,我们没有借壳的必要。”富力地产一位管理人员说。 “如果只是打算帮朋友一把,李思廉完全没必要用自己的身份来抬轿,随便找个马甲都可以。”有投资者认为,李思廉高调介入此事,应该是希望借助自己的名声让投资者有所期待。再联系到S*ST新太二股东番禺通信的身份,更容易令人浮想联翩。 资料显示,番禺通信成立于2007年8月,由广州市番禺区信息中心和番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注册资金8000万元,实际最终控制人为番禺区国资局。“当初接盘S*ST新太就是为了‘炒一把’,寄希望于佳都集团的重组能让公司产生质的变化,没想到却深套其中。”一位接近番禺区国资局的人士说。 该人士所称的“深套”,并非指股价,而是指番禺通信深陷S*ST新太的巨额债务。事实上,仅就股价而言,番禺通信早已赚得盆满钵满。“根据股权转让协议,这部分股权需要完成股改后才能转让。”该人士称。 资料显示,在番禺通信接盘前,新太科技资产总额约为3.2亿元,负债总额高达4.9亿元,其后各种隐性债务相继浮现。2009年3月更面临破产指控,原本打算“炒一把”的二股东,可能面临巨大损失。 “李思廉高位介入,就是利用自己的名声和资金帮老同学一把。当然不排除出于政府公关的角度替番禺通信解决难题,同时富力旗下的公司美好投资也深陷其中,李思廉的出手一举数得。”一位消息人士称。 然而,即使有李思廉的“高姿态”,S*ST新太的股改进程依然并不顺利。2009年12月21日,S*ST新太公告称,因二股东番禺通信上报给番禺国资委的股改议案审批程序尚未完成,S*ST新太股改暂停。 “只是程序问题,股改很快会重新启动。”前述接近番禺国资委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投资了5000多万元,超过4亿元账面浮盈无法兑现,番禺国资委也很着急,肯定会全力支持股改。 但投资者却并不这样认为。市场有传言称,番禺通信计划将手中股份转让给佳都集团。“还有超过1100万股的让渡股份没人买,S*ST新太的重整仅仅完成了一部分。再加上股改需要支付对价,番禺国资委可能不会继续沉溺其中,而是尽量寻求接盘人。”前述广州投资圈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