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毕业后敢于直接创业的大学生很少。苦于资金不足,不少师兄师姐失败的“前车之鉴”,也让他们不敢轻易迈上创业路。
由团省委主办,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技能、扶持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广东大学生“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在上月启动。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较有实力的参赛团队和个人。
大学毕业 转身成了CEO
在创业者交流会上,陈晞发现了一种现象:一些老的创业团队解散了,出现了更多的新团队。这些新团队中,理工科学生要比文科生多。
“我并不认为大学生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去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可能跟经济环境比较开放和媒体对创业案例的报道有关。”陈晞说,她身边的很多同学喜欢看《赢在中国》。大一时,跟她同在一个摇滚乐队三名成员,如今有两人选择了创业。
一年多以前,这个潮汕女孩承租了广州大学城穗石村东门广场的一个商业区。一年多的创业路,陈晞的广州新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财务、人事管理上碰过壁,也曾遇到招商的尴尬。作为CEO,陈晞背负了不少压力,“每天早上起来就有几千块在倒计时不见了”。
最近,她正在与广州某环保投资公司谈一个项目。“估计一月份能谈成,到时双方将成立一个子公司,由对方出资,共同建设商业区的学生俱乐部。” 陈晞胜券在握地说:“谈成了,我们就能翻身。毕竟,15年的合约,花一两年来完成格局并不算长。”
如今,东门广场的人气比去年旺了四倍。三楼的创业园也实现了盈利。“一年多的历练,使我更清醒了。更清醒理想中哪些是可以去追求的,而现实中哪些又是摆脱不了的。”陈晞淡定地说。
很多难题 每天等老板解决
“每天能盈利3000-4000元。”由三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创建的“岛·网上超市”,已在大学城的几家网上超市中脱颖而出。
2004年,作为第一批入读广州大学城的学子中的一员,黄泳芝发现买东西很不方便,于是,“为自己、为同学解决购物难的问题”成为她创建网上超市的初衷。作为超市CEO,黄坦言:“读计算机专业的女生,不太适合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就我自己的个性来说比较适合做销售,当老板更有成就感。”
至今,岛.网上超市运营将近一年,投入约10万元,会员已从最初的一千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每天能获得三四千元的利润。现阶段超市的难点在于电子商务技术方面,即处理网络和现实中的商品的库存问题。另一位主创人阿华说,因为超市的商品达上万件,目前还没有能力开发出软件实现库存对接,导致有些顾客订货却买不到商品。
类似的创业例子也发生在梁远耀和王小婉身上。两人都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一个多月前,投入10万元创建了一家形象设计有限公司。10万元一半来自打工钱,一半是借来的。
创业支持 政府给得还不够
近期政府有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大学生创业,但梁远耀也道出了难处:“不知道怎么申请贷款”。他没有找到办理申请贷款的相关机构。他坦言:“如果能申请到5万—10万元的贷款,对公司将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梁目前仍在广州某家医药企业上班,拿工资投入到公司的营业中去。
为什么会出现“贷款难”?广东大学生“U势界”创业服务平台组委会成员之一戴敏认为,这并不排除某些银行存在商业操作行为。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力度,从政策、资金上支持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资金落实难,社会各界都在努力。由团省委主办的广东大学生“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与挑战杯的不同之处在于,能从中学到知识,还会得到实体企业的资金扶持。通过比赛,往往会有30-40%的团体也会成立实体企业。
就业困难 空有实力缺技巧
“许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其实本身是具备实力的。”陈晞说,只是他们还要提高求职技巧,建议他们多参加一些职业能力培训和职业规划测试等。
化妆品专业出身的王小婉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没有清晰自己的定位。在求职的过程中,她建议大学生多参加服装、化妆、求职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创业未必比就业辛苦。”陈晞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心得。从高中开始,她就已经在卖一些小商品了。陈晞说,未必就一定要组建一个团队,开一家公司,有一定的业务范围,才叫创业,比如圣诞节卖帽子,也是一种创业的形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模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