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堂心理课》第2周罗森塔尔效应:将军穿上士兵的制服就会
如果你想做一个聪明人,就必须以一个聪明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几年前流行这么一种说法:“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这种说法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一个人有了天才的感觉,他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天才;当一个人有了英雄的感觉,他也很有可能就会成为英雄。1966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分成两小组,A组交给一个实验员,告诉实验员这一群老鼠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要好好训练;B组交给另一个实验员,告诉实验员这是智力很普通的一群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开始对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让老鼠穿行迷宫。对于老鼠来说,走出去就有食物。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它会经常碰壁,只有那些有一定记忆、一定智力、较聪明的老鼠才可能先走出去。实验结果发现,A组老鼠比B组老鼠聪明得多,都先走出去了。|www.aihuau.com|2针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教授指出,他对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根本不知道哪些老鼠更聪明。他只是把老鼠任意分成两组,把其中一组说成是聪明的,给了A实验员,而把另一组说成是普通的,给了B实验员。
由于实验员已经确认A组是聪明的老鼠,于是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群老鼠就真的变成聪明的老鼠;相反,对被认为不聪明的B组老鼠,实验员用了对待不聪明老鼠的训练方法,老鼠也就真的不聪明了。此外,罗森塔尔教授还进行了一项非常著名的实验,实验结果同样引人注目。在1968年,罗森塔尔与助手来到了一所乡村小学,从一到六年级中各选择3个班级,声称要对这18个班级的学生们进行一项“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罗森塔尔为这些学生做了一些有关语言能力与推理能力的测验以后,就用赞赏的口吻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与有关老师,并且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避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罗森塔尔教授在8个月之后又来到了这所小学,对那些参与过测验的学生进行了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有比较大的进步,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比较强,更加乐于和他人交往,各个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此时,罗森塔尔才说出了真话:名单上的这些学生并不是通过测验挑选出来的,而是随机挑选的,这只不过是罗森塔尔撒的一个“权威性的谎言”而已。不过,谎言怎么会变成真的了呢?其实,“期望”这根魔法棒在其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罗森塔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所以他在人们心目中享有非常高的威信,对于他的话,老师们都深信不疑。罗森塔尔的“谎言”对老师起了暗示性作用,左右了他们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他们相信那些名单上的学生将来的确有发展前途,所以就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而此种期望能通过老师们的情感、语言以及行为传递给学生,虽然他们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例如,在上课的时候,多关注那些学生,多提问他们等,这些学生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期望与关爱。学生们感受到的关注对于自己具有激励作用,所以他们就变得更加自信与自强,最终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后来,人们把像这种由于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家长或领导者这样的“权威人士”)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古希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神话:有一个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年轻国王,他有一个爱好,那就是雕塑,而且手艺非常好。一天,皮格马利翁得到了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就想用它来雕刻一位自己梦寐以求的美少女。从那天起,国王就躲在室内不再出门,天天都认认真真地进行创作。结果,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这块象牙在国王的手中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雕像。这项创作非常成功,美少女栩栩如生,身材婀娜多姿,眼睛里绽放出温柔动人的光彩。从此以后,皮格马利翁国王对那个雕像就爱不释手,天天都用怜爱的目光注视着“她”。皮格马利翁是多么希望“她”有血有肉会说话啊!如果是那样,她就会陪自己说话了。国王整日都在极度的渴望中痛苦地受着煎熬,为“她”仅仅是一个雕塑而暗自神伤。皮格马利翁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雕塑,他终日坐在雕像面前,注视着这位美丽的少女,呼喊“她”,希望“她”终有一天能够变成真正的少女。最后,皮格马利翁的诚心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阿芙狄罗忒给了雕塑少女真正的生命,皮格马利翁的梦想终于成真。尽管这仅仅是一个神话故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强烈的期待与真挚的爱是能够创造奇迹的,特别是在孩子的身上。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智慧。”这句话用来形容“发明大王”爱迪生就非常合适。我们经常把这位为了成功而付出无比艰辛努力的发明天才作为榜样,可是我们却极少提到,在他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位用爱和期望创造奇迹的母亲。
更多阅读
凌云说之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52周 过度理由效应:善用过度理论,收获美
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自身的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
食堂每周菜单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50周 赫洛克效应:赞美是激励他人和成就自
马克8226;吐温说过,听到一句得体的称赞,能使他陶醉两个月。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期待他人的赞美,因为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被别人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被别人认可。心理学家赫洛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被试者分为四
凌云说之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43周 邻里效应:远亲不如近邻2
但是否能说,在邻近的人群中就一定能发生正常的社会感染,产生良好的“邻里效应”呢?你自然会想到一个最简单的事实:自己所喜欢的人,往往是邻近的人;而自己所厌恶的人,也往往是邻近的人。这该怎样来理解呢?可以从社会感染的心理分析入手,去看
小食堂每周家常菜谱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43周 邻里效应:远亲不如近邻1
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身边的“邻里效应”,做到强化其良性的影响,防止其恶性的影响。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此话不假。比如,我们大部分的朋友,不是同学、同事,便是近邻。又如,人们总是能够比较方便地在同学、同事或邻居中找到意中人,而所谓
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42周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
事分轻重缓急,价值也分大小,我们的内心一定要存有一把标尺,衡量一下哪些事值得我们去做,哪些事不值得我们去做。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达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反映了人们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做的是一件自己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