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49周 饿老鼠与饱老鼠效应:节制是获得事业
千万不要因为现代生活的方便与精致而养成一种懒惰和贪婪的习惯,更不要因为手中握有各种权力与财富而毫无节制地享受颓靡的生活。美国科学家麦凯于1925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分为两组,分别放在两只不同的笼子里喂养。甲组享受“优惠待遇”,每日给它们充足的食物,让它们饱食终日;而乙组则遭到“歧视待遇”,每日仅提供给它们相当于甲组60%的食物,故意让它们饿着。实验结果大大出乎麦凯的意料:甲组老鼠的寿命难逾千日,没有到中年便“英年早逝”;而乙组时常饿肚皮的老鼠则寿命翻了一番,享尽高年之后才寿终正寝,而且它们的皮毛光滑,皮肤紧绷,行动快捷。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它们的免疫功能乃至性功能都比甲组的老鼠要高。此后,为了论证这一普遍真理,科学家们扩大了实验的范围,以相同的方式来对兔子、猴以及苍蝇等别的动物甚至细菌与鱼类等进行类似的实验,又都发现了所得结果几乎一致。 人类也是高级动物。这个实验让我们明白了:人生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要有限度。要是期望能够获得一切、享受一切,期望天天都能大量消耗,那么,最终就可能会早早地失去健康。千万不要因为现代生活的方便与精致而养成一种懒惰和贪婪的习惯,更不要因为手中握有各种权力与财富而毫无节制地享受颓靡的生活。每个处于优越生活中的现代人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懂节制,少享受”。|www.aihuau.com|12我们的生活需要节制,不能无节制地满足自己的欲望,不让自己受一点委屈;事实上,给予自己饥饿和懂得节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追求,是一种更深远意义上的对生活的呵护。在《智慧书》中,巴尔塔莎8226;葛拉西安劝诫人们,千万不要失去节制而“成为一个蠢怪之物”。他表示:“怪物有很多种。有以下缺陷者都属于缺乏节制的怪物:奢侈、空想、虚荣、自由散漫、轻率、僭妄、自相矛盾、执拗、好标新立异、自满等……相对而言,精神性怪物比生理性怪物更为糟糕,因为它纯粹是一种更高等的美的反面。然而,谁会来纠正这一切司空见惯的愚蠢行为呢?只要是没有良知的地方,必然容不下忠告和指正。这些人由于削尖了脑袋要去追逐虚假的喝彩声,因此全部将审慎的观察都抛在了一边。”葛拉西安还表示:“深沉含蓄是天才的标志。坦诚之心就像摊开在众人面前的一封信。胸中要具有潜藏隐秘的城府,巨大的空间与微小的沟壑都可以让重要的事情沉淀深藏。含蓄来自自我控制,能缄默才是真正的胜利。内心的平和、节制是明慎处世的关键。”经过审慎的考虑,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节制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事业的成功都依赖于节制。它能让一个明智的人有效地控制自己,这能让成功的道路变得更为平稳,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每个成功的人都不会自我放纵、缺乏节制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节制能力,那么他就无法管理自己。管理不了自己,自然也就没有资格去管理他人,更何况是在错综复杂的事情上驾驭全局呢?富兰克林将节制排在自己13个人生信条的第一位。可以看出,富兰克林是多么重视节制在人生与人格完善中的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富兰克林自身的成功离不开其对节制的重视。一个能够恰如其分节制自己的人,就是一个所向披靡的人。 一个没有节制能力的人,常常易让自己屈从于没有经过谨慎考虑的欲望。他们在思想上易于随波逐流,盲目地跟随一些浅薄无知的人。与此同时,他们还会盲目地去追求一种超出自己实际需要的生活水平。如此一来,各种欲望便控制了他们,让其成为欲望的俘虏。一个人要是无法在事业上做到节制,他就很难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性格。我们做不到节制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因为享受的欲望过于强烈。本周总结节制体现了人类的勇气,是人类所有品格的精髓。动物之所以是动物,就是因为它们不懂得自我节制,就像那些笨老鼠,只知道“饱食终日”,所以它们“英年早逝”是必然的。一个人若不想沦为欲望的奴隶,就必须学会自我克制,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自我发展的主动权。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需要,从而就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欲望。虽然欲望是一切成就的起点,是人们发展的动力,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欲望过多,就无法掌握实现这些欲望的资源。例如,你无法既享受闲暇与轻松又能赚到加班费;你现在如果仅有2500元,你就无法既买电视又买空调。此时,你要进行选择,想清楚怎样支配你所掌握的资源来实现自己最需要的欲望,而非全部去实现它们。在这一方面,成功人士普遍具有以下两点共性。第一,成功人士在某方面的欲望非常强烈,常常要超过普通人的水平。他们前进的动力就是对实现特定欲望的强烈渴望。第二,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最主要的欲望就要放弃许多其他方面的欲望,懂得要成功就要先节制的道理。如果那些享受“优惠待遇”的老鼠们知道节制,放弃一些欲望的话,也就不会“英年早逝”了。同理,每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是你在每个方面都有强烈的要求,常常会分散你的精力,令你应接不暇,最后在哪方面都无法取得大的成就。强烈的欲望构成了成功者进取的原动力,因为具有欲望,才有了目标与行动,也才有可能成功。而同时,他们又做到了恰如其分的节制,因为成功者明白,惟有节制欲望,不让自己“吃得太饱”,才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成功可以说是欲望与自我节制的恰当平衡。
更多阅读
凌云说之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52周 过度理由效应:善用过度理论,收获美
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自身的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
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51周 权威效应: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权威人物的暗示,往往具有非常巨大的杀伤力。“权威效应”指的是说话者若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么他所说的话就易于引起他人的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在美国,一些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给某一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
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50周 赫洛克效应:赞美是激励他人和成就自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8226;希尔曾说:“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他人的欣赏,所以我们要多夸奖他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富人、穷人、小偷还是神父,只要他们听见他人赞美自己的某个优点,他就肯定会尽全力去维护自己的这一份美誉,深怕辜负了
凌云说之每周棍堂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43周 邻里效应:远亲不如近邻2
但是否能说,在邻近的人群中就一定能发生正常的社会感染,产生良好的“邻里效应”呢?你自然会想到一个最简单的事实:自己所喜欢的人,往往是邻近的人;而自己所厌恶的人,也往往是邻近的人。这该怎样来理解呢?可以从社会感染的心理分析入手,去看
小食堂每周家常菜谱 《每周一堂心理课》第43周 邻里效应:远亲不如近邻1
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身边的“邻里效应”,做到强化其良性的影响,防止其恶性的影响。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此话不假。比如,我们大部分的朋友,不是同学、同事,便是近邻。又如,人们总是能够比较方便地在同学、同事或邻居中找到意中人,而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