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是一位想归国创业的海归人士,在国外他曾创办过一个公司,几乎没有注册资金的限制,这一点很让国内许多想起步创业的人羡慕。 其实很多人都有志于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可是注册资本的限制往往成为他们无法逾越的门槛。在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营中,注册资本到底还有没有必要?限制是不是形式大于意义呢?
下面请看金关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展新、广东方圆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扬、广州市现代经营管理协会会长余力平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余力平 身份:广州市现代经营管理协会会长 学历:本科 简历:曾从事教师、商场设备的生产贸易等工作郭扬身份:广东方圆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特长:擅长从事经贸和投资事务谈判,拟定经济合同等相关非诉讼业务学历:研究生俞展新身份:金关节能董事长简历:从事节能产品的工程改造等行业学历:本科限制中小投资者进入余力平:现在不是听说要全面放宽农村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准入门槛吗?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里也有不少是注册资金不必一次到位的,为什么其它企业没有这些政策呢?现在的注册资金额要求比较高,比如在广州市工商局注册贸易公司要100多万元。 俞展新:特别是对于一些小本经营和想从事高科技产业的经营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像我们这种高新科技公司注册资本要100万元,那些刚回国创业的留学生不少是做高新技术的,很多人手中有几万元就不错了,可资金不充足就无法创业。 郭扬:确实,有些行业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资金。比如说文具批发几万元就够了,哪里需要50万元,这样钱闲置了,想投资其它也被限制。另外对于出资形式和比例限制也较多,目前出资形式主要是实物、货币、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高新科技比率不能超过20%,必然限制了企业做大做强。 在我国很早就有了注册资金的规定,设置注册资金,主要原因就在于考虑到信用制度不健全,投资者必须有一定资本和责任。但是规定一定要实收资本一次性到位,无疑影响了投资欲望。 余力平:我就见过一些人因为注册资金筹集不到而无法创业。有一些只能去找他人或者中介公司贷款。 郭扬: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只好去借钱或者让中介公司帮忙筹资领营业执照,现在不少投资者为了凑足钱,找一些中介临时筹钱,搞好验资报告后再抽出去,企业就是一个空躯壳,这种不合法的方法也让企业增加了经营成本和风险。 借贷使风险增高 余力平:是啊,贷款机构要收高额的利息,中介公司要收服务费,这样要承担很多的费用,在国内注册一个100万左右的企业如需其它服务,没有两万元很难办成,这对于初创业者可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另外还有就是有一些不法中介帮忙注册后,很快就会抽回资金,这样公司就成了一个空架子,风险很大。 俞展新:是啊,交这么高的费用,就变相加大了最初的运营成本。我们公司的实力在业内已经属于不错的了,但是注册资本并不是太大,现在政府有一个招标项目,条件之一就是注册资本要达到800万元,这样就白白失去了一个机会。 注册资金不等于公司资产 余力平:确实,现在不少投资项目和工程往往是把注册资金作为竞标的一个基本要求。我看到过不少企业急急忙忙去增资,费时间和人力物力,还要多交增资费,结果却是机会擦肩而过。 郭扬:这是对注册资金的误解,认为它就代表所有,出现债务危机时大家会盯着注册资金,但实际上公司是以现有资产额作为赔偿依据的。 我经常遇到这种官司,委托人认为有1000万的注册资金怎会做不了50万生意,结果是债权人收不回钱,债务承担方又要吃官司,对双方都不利。[Page] 出资形式和比例可适当放宽 俞展新:我想最好能彻底取消注册资本的限制。余力平:也不能一刀切,有一些特定项目比如说一些国家投资大的项目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注册资金的门槛应该彻底取消,其余可以由经营者适当根据面对的客户群和业务量来确定。 郭扬:不妨借鉴国外的两种方式,一个是授权资本制,允许公司在最初设立时不必募足所有股份,董事会根据章程约定何时筹足股份,等于先领取营业执照再定资金。还有一种折中的,法律规定必须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我们应过渡到这些方式,还可适当放宽股东出资的形式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