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 巴菲特传 pdf 《像巴菲特一样滚雪球》上 篇 第一章之第二节 赚钱是一种游戏2



“羊群效应”与星巴克咖啡

既然人们知道了自己的行为有时和幼鹅一样,那么我们又是怎样将最初的决定转化为长期习惯的呢?对这一过程,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你偶然走过一家餐馆,看到有两个人在那里排队等候。你也许会想:“这家餐馆一定不错,人们在排队呢。”于是你可能也会在后面排上。又过来一个人,他看到三个人在排队,于是就想:“这家餐馆一定很棒。”他也加入到队列中。又来了一些人,他们也是如此。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羊群效应”。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推断某个事物的好坏,来决定是否仿效,这就是“羊群效应”。

但还有另一种“羊群效应”,叫做“自我羊群效应”,是指人们基于自己先前的行为而推想某个事物好或者不好。

假设,有一天下午你外出办事,结束以后觉得非常困倦,想喝点东西提提神。碰巧的是,一丝香浓的南美洲咖啡豆的味道从星巴克飘出,真是太诱人了。于是你走了进去。咖啡的价格吓了你一跳,不过既然来了,好奇感促使你问自己:这种价格的咖啡到底是什么味道呢?于是你做出了让自己都吃惊的举动,点了一小杯,享受了它的味道和带给你的感受,然后信步走了出来。

过了一周你又经过星巴克,你会再进去吗?这时你会问自己:“我已经去过星巴克了,我喜欢那里的咖啡,挺开心的,我到那里去一定是对的。”于是你这一次直接走进去点了一小杯咖啡。这样做,实际上你是排到第二了,排到了上一次的自己的后面。几天以后,你也许会再次走进星巴克,这时,你清楚地记得前面的决定,于是又照此办理,现在你排第三了,又排到第二个自己的后面。一周一周过去,你一次一次进入星巴克,一次比一次更强烈地感觉到,你这样做是因为自己喜欢。于是到星巴克喝咖啡成了你的习惯。你已经加入了“自我羊群”,因为你在星巴克排队排到了自己以前的经验之后。

|www.aihuau.com|40

但是,这个故事里还有某种奇怪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果说“锚”是基于我们的最初决定,那到底星巴克是怎样成为你最初决定的呢?换而言之,如果我们从前被“锚定”在邓肯甜甜圈店,我们是如何把“锚”转移到星巴克的呢?真正有意思的也就在这里。

霍华德8226;舒尔茨创建星巴克时,他是个与萨尔瓦多8226;阿萨尔有着同样直觉的生意人。他尽一切努力独树一帜,使星巴克与其他咖啡店有所不同,不是体现在价格上,而是体现在品位上。他一开始对星巴克的设计就给人一种大陆咖啡屋的印象。早期的店铺里散发着烤咖啡豆的香味,橱窗里摆放着各式诱人的点心,如杏仁牛角面包、意大利式饼干、红桑子蛋奶酥皮糕等等。还有各种名称高贵华丽的饮料,如美式咖啡、密斯朵牛奶咖啡、焦糖玛奇朵、星冰乐等等。星巴克不遗余力打造这一切,来营造一种与众不同的顾客体验,甚至让消费者不再用邓肯甜甜圈店的价格作为“锚”来定位,与此相反,人们会敞开思想接受星巴克为他们准备的新“锚”。星巴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体验。

 滚雪球 巴菲特传 pdf 《像巴菲特一样滚雪球》上 篇 第一章之第二节 赚钱是一种游戏2
下面这个案例可以说明“锚”在某一局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某一个地区有两个报童,一个叫布莱克,另一个叫比尔。他们在为同一家报社卖报纸,两人是竞争对手。比尔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是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布莱克肯用脑子,除去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一到那里,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耗,但很少。渐渐地,布莱克的报纸卖得越来越多;比尔能卖出去的却逐渐减少了,最后不得不另谋生路。

为什么会如此?布莱克的解释非常有趣:“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我先把报纸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等于我先占领了市场,我发的越多,对手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了打击。第二,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那样需要复杂的决策过程,更多是随机性的购买,一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零钱,明天也会一块儿给,文化人嘛,不会为难小孩子。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去买别人的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任何时候,在任何场合,要击败竞争对手,都要充分开动脑筋,打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独特的“锚路”。

“免费”的吸引力

免费的东西让人感觉更好,这不是什么秘密。因为免费能唤起人们热烈的情绪,免费可以成为一个非理性兴奋的来源。如果某商品从1元钱打折到5毛钱,你会买吗?有需要就会买。如果从5毛钱的促销价变为免费赠送呢,你会不会争着去拿?肯定会!甚至即使不需要,也会花时间排队去领!

显然,零价格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免费使我们如此兴奋?其实,免费也有可能给我们带来麻烦:人们原来压根儿不想买的东西一旦免费了,赠品就会变得具有难以置信的吸引力。例如,你有没有在开完会以后,把铅笔、钥匙链、记事本等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尽管这些东西你以后不会用到,多半要扔掉?你有没有排在长长的队里,等啊等啊,只是为了一份免费的蛋筒冰激凌?商店“买二送一”,你有没有为了那个“送一”而买下那两个你根本就不想买的东西?你有没有参加过中国联通的充值送手机活动呢?你有没有参加买电脑送打印机活动呢?

免费到底为什么如此诱人?为什么人们有一种非理性的冲动,见到免费的东西就勇往直前,即使这些东西我们并不真的需要?

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费使人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免费给人们造成一种情绪冲动,让人误认为免费物品的价值大大高于它的获得成本。人类都会本能地惧怕损失,而免费的诱惑力正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做生意的人如果懂得“免费”秘密,就可以一鸣惊人。想让顾客盈门?拿出点东西免费!想增加销售?拿出一部分商品免费!

犹太小伙子林达刚到哈罗啤酒厂的时候还不满25岁,他喜欢上了厂里一个很优秀的女孩,然而那个女孩却对他说:“我不会嫁给一个像你这样普通的男人。”于是,林达决定做些不普通的事情。

那时的哈罗啤酒厂市场份额正在一年一年地减少,工厂也因为啤酒销售的不景气而没有钱在电视或报纸上做广告。销售员林达多次建议厂长到电视台做一次演讲或者广告,但都被厂长拒绝了。于是林达决定冒险独自行动,他贷款承包了厂里的销售部门,正当为怎样做一个最省钱的广告而发愁时,他徘徊到了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于连广场。广场中心的铜像启发了他,那个撒尿的男孩铜像就是用自己的尿浇灭了侵略者炸城的导火线,从而挽救了这个城市的小英雄于连。林达决定要做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二天,路过广场的人们发现,于连的“尿”变成了色泽金黄、泛着泡沫的“哈罗”啤酒,旁边的大广告牌子上写着“哈罗啤酒,免费品尝”的广告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市老百姓都从家里拿出自己的瓶子、杯子排成队去接啤酒喝。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争相报道。年底结算,该年度的啤酒销售量是上一年的18倍。林达成了闻名布鲁塞尔的销售专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40907.html

更多阅读

读《像艾薇儿一样去战斗》有感 读不一样的卡梅拉有感

一时间做起了文案策划的工作,有时候实在是无聊的很,尤其是现在,作为一个新人,什么都没有上轨道,所以自然成为办公室的闲人之一。那闲着总不能闲着,于是我开始了网上的百度搜索,搜啊搜,在网络的海洋中,我看到了这么一本书的介绍《像艾薇儿一样

网络销售怎么找客户 《大客户销售六部曲》上篇

     《大客户销售六部曲》上篇  最近以来,发现现在的客户的市场运营策略都在做不断地调整,一些行业的厂家有原来的经商商独立运作,现在转变成了经销商运作小客户,厂家直接运营开发大客户;这个转变同时也映射了我们任何一个行业

享乐荟 《幸福在心》第二章之第二节 享乐的感性幸福2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体幸福源于每个人需要的满足过程。由于社会个体在需求方面是多种多样的,幸福也必然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由于特定社会、特定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共同性,就整个社会而言,幸福也具有某种共性而稳定的特征。同时,

声明:《滚雪球 巴菲特传 pdf 《像巴菲特一样滚雪球》上 篇 第一章之第二节 赚钱是一种游戏2》为网友休書絕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