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说世界上有这么一个施粥摊,这个地方规定谁都可以过来喝粥,但身高必须达到姚明的水平。那么,我们通过常识就可以知道,估计这里一碗粥都施舍不出去。唯一能得到施舍的可能只有姚明,但他又不会来喝。
这种规则当然就是个笑话,或者说只是个行为艺术。但行为艺术这东西在我们这里已经蔚然成风。报载,广州大学生创业遭遇到尴尬,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优惠政策自2005年实施以来,至今没有贷出一笔。这个事情的原因,是谁都能想到的:无非是大学生小额贷款规定,贷款主要是创办个体经营项目或合伙经营项目。但如果大学生创办了科技公司就不能申请小额贷款。还有小额贷款规定,要先办企业才能申请贷款,但办企业先得办执照租场地,按一月租金两月押金规定,办执照成本就得好几万,这几万元的启动资金难倒了不少创业的大学生。最重要的是,银行觉得这种生意利小而风险过大,谁都不想做。如果广州的情况放大到全国的话,相信也差不了多少。
大学生就业在这两年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自从大学扩招以来,大致上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成为剩菜。而对于任何地方来说,大学生等于那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这样的人士不能有个工作总是说出来不好听的事情。所以,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面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而且让大学生创业的话,一个是成功的可能性会稍微大些,另外一个也能消化与带动一部分劳动力市场。
但事情往往也不是这么简单。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壁垒倒不是专业知识,而是由于没有合适的市场经验,这未必比那些虽然没有这么高学历的人强,甚至在很多时候还不如人家能够适应市场与辛劳。从这个角度说,倒也不能怪银行设置众多的壁垒来阻止自己把钱贷出去。
大学生本来就没有经验,而银行也要追求自身的效益,那么,这种政策的不能贯彻到底应该怪谁?其实当初制订这种贷款政策的时候,有司就应该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而不是把风险尽量转嫁在银行的头上。当然,政府方面还是准备了一定的保证金,只是这个数额与政策强制推行的力度还是很不够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方面实行贷款的优惠政策,完全与市场行为不搭界,更应该推行的倒是政府责任制。如果政府不能强制推行或者切实做好准备为大学生创业埋单的准备的话,银行是不会这么脑子进水地冲上去的。到头来这还是一个据说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行为艺术。
其实,按说这么做从长远上看并不赔本。大学生或许能够创业成功的百不得一,但那99%大概也能从中学会很多东西,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这些财富是将来社会财富的资源,而且是无可替代的资源。就从这一点上看,政府花点成本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