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趋势》支柱之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之风口浪尖
德国记者乔治8226;布卢姆(Georg Blume)在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写道:“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那么当今中国社会肯定会陷入混乱之中。政治党派、地方黑势力以及暴力团伙都会争权夺利。部分群众也会被煽动起来闹事。这种恐怖的景象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事实上,”他继续到,“中国人从来没有大声疾呼要求实行西方式选举,哪怕在1989年政治风波后都没有。”1989年的政治风波的确是中国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过程中所遭遇的最危险时刻。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几年前。20世纪80年代末,通货膨胀现象严重,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抗议。中国人想要分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不愿意继续等待自上而下的调整。想要了解问题的起源,我们必须回到1984年,当时中国还处在改革的试验阶段,实施的是“商品价格的双轨制”。它的本意是通过设立优惠的价格体系为国企提供支持。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政策也为买卖这些利益打开了大门。商品几经转手之后从国企非法流向市场,价格几乎翻番。商品和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事实上都变成了由市场来决定的,对此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该项政策非但没能使国企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而且还为二道贩子提供了便利,这其中也包括负责监管的政府官员。1988年,国企大量利润都流进了私人的口袋中。可以想象,这种滥用权力谋私利的行为激起了人们的强烈愤慨,对于涉及这种严重腐败行为的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的憎恨开始蔓延。北京的《经济日报》曾警告说,“倒卖商品的官员正在为整个国家带来灾难。”为了扭转局面,重新恢复自上而下力量与自下而上力量之间的平衡,政府决定进一步放开市场:放松管制、取消商品价格双轨制,由市场进行定价。这一大胆决定并非完全来自于上层,政府是在进行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国人都支持这一决策并且愿意牺牲自己当前的利益之后才下定决心的。这一行动也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8226;弗里德曼(Milton Freedman)的支持。弗里德曼在访问中国期间曾竭力主张自由经济和自由市场。1988年3月,价格体系放开。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商品价格上涨了95%,通货膨胀一发不可收拾。由于恐慌,人们开始大量购买、囤积商品,从而导致耐用品和生活消费品的相继短缺,进一步加剧了恐慌。1988年5月,新华社极力安抚越来越愤怒的群众:“中国的价格改革需要胆量。我们必须承担一些风险,但是党中央坚信价格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www.aihuau.com|45但是到了1988年8月,商品供应继续恶化,上海市政府甚至不得不开始定额供应食品和燃料。很快,商品短缺情况进一步加剧,甚至在购买饭锅这种普通商品的时候都需要以旧换新才行。城市中的建设也陷入停顿,大量建筑工人失业。回到家乡之后他们发现情况更加糟糕,于是迫于生计他们重新回到城市。大城市中大学教授和其他知识份子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中一些人不得不搞起了副业。我们不难想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国家和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1988年10月,政府取消价格控制的政策失败。但是,承认错误也没能挽回人们对政府的信心。中国人对改革已经失去信心,政府也失去了改革试验成功的关键:人们对于最终成功的信心。10年改革成果岌岌可危。198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自1978年来的新低。资金枯竭、消费减少、工厂关门、失业率上升、资金流通几近停滞,这些都成为导致人们不满和抗议的关键因素。到1989年下半年,个体户的数量减少了300万家。大型私营企业的数量也从200,000减少到了90,600。绝望的情绪席卷了全国,一些人把矛头指向了共产党。反对情绪日益高涨,一触即发。不久,因为容忍资产阶级自由化而在一年前被迫辞职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去世,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和天安门事件。参加示威的学生和工人最多的时候几乎有100多万。有些人还用中英文打出了“你好,德先生”的标语,让中国共产党倍感尴尬,因为目睹这一场面的不仅是中国人,还有通过国际媒体观望的全世界。但是,这种西方国家所大力支持的对民主的呼唤并不是来源于对自由选举的政治渴望,而是出于对中国经济状况,特别是对腐败的失望和不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力量之间失去了平衡。在任何时候,对于政府以及执政党的抗议都可能会导致改革的停止,甚至内战。因此,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当我们回顾天安门事件的时候,应该感到惊讶的并不是当时发生了的事情,而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中国没有爆发内战,没有停止经济改革,没有再次闭关锁国。不知是经过精心思考还是凭借直觉,邓小平决定力保经济改革继续前进。在1990年的新年社论中,《人民日报》写道:“我们必须保持稳定。即使我们不得不在未来10年中维持这种低增长,中国最终也会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领导人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同时谨慎进行进一步经济改革上面。这一平衡最终得以实现,中国的经济从过热转为稳定发展。改革再次成为持续发展的焦点。1990年的亚运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一系列改革的开始。在亚运会期间,邓小平宣布开发浦东——上海黄浦江东岸的落后地区。同年,上海股票交易所开市。负责鸣锣的人甚至激动得晕倒在地。虽然一方面人们对于稳定局势的信心开始提升,但是另外一方面关于改革方向的讨论再次出现,最终的问题落在了改革究竟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性质上。这一次出面干预的还是已经宣布退休了的邓小平。一系列署名“皇甫平”的文章透露了邓小平的观点:中国应该坚持思想解放,应该承担一定风险、继续改革,不要受到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争论的束缚。
但是,直到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著名南巡和一些继续改革的指导方针出台之后,人们的争论才逐渐平复:“经济发展是硬道理。”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举行的时候,邓小平的强硬态度和南巡讲话已经使得党内观点达成一致。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讨论逐渐淡去,一个新的概念进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来某个时候,中国需要再次回顾这段历史,西方国家也需要不再以1989年作为否定中国今天成就的理由。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政治状况误解太深,而中国共产党所做的解释也太少,以致让西方以为中国人民渴望西方民主。西方国家总是喜欢指责在几十年前刚刚开始走向自由和文明社会的中国,而忘记了自己的历史。要知道,从约翰8226;德8226;维特(Johan de Wit)领导自由贸易开始,欧洲花了3个世纪才建立了民主的市场体系。美国几乎花了200年的历史才消灭了奴隶制与种族隔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更多阅读
《中国大趋势》支柱之三: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之从废铁到上
在《中国巨变》一书中,哈佛大学前访问学者吴晓波还讲述了杭州市萧山区一位农民的故事。他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好多年,没有人注意到他在搜集废铁。1978年秋天,鲁冠球一定是想到了利用这些旧材料的好方法。考虑到当时汽车的数量还不多,我
《中国大趋势》支柱之三: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之框框太紧的
“大树不应参天,”当有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赚太多钱的时候奥地利人总会这样说。在中国,大树所触碰的不是一般的天空,而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天空。邓小平曾宣布新的市场经济是“任何社会体系都适用的优化产品分配、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中国大趋势》支柱之三: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之推广试点成
从1980年开始,中国首先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和海南省。后来,中国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在一些大中城市设立了15个保税区、54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3个高新科技园区。中国的企业家和科学家们在
《中国大趋势》支柱之三: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之以中国的思
在决定目标和策略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了“主要矛盾”的概念。中国现代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新的主要矛盾息息相关。在这种大背景下,为引领中国进行历史上最大的转变,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了一个新的主要矛
《中国大趋势》支柱之三: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之规则的舒适
历史上适用于中国社会的东西现在仍然适用。在一定规则内行事并没有什么不好。我们都是遵循一定规则的,包括一些我们自己所制定的规则。但是,一个纵向民主体制的规则是不同的,它建立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的平衡之上,而且要努力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