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百度老总李彦宏在参加头脑风暴节目时告诉我:“5年以后,Google和百度之间的关系是百度一枝独秀,从市场份额来说,大家很难看到Google了。”同年下半年,谷歌中国的CEO李开复在参加头脑风暴的时候表示,再过六个月,大家会看到谷歌全面超越百度。过了六个月谷歌超越百度的事没发生,过了不到五年,谷歌自己说有可能自我了断了。2010年的1月12日,谷歌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在博客文章中表达:谷歌日前表示正在评估自己在中国商业运营的可行性,并可能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在该博文中称,大卫-多姆德谈到,他们侦测到来自中国的高技术、有针对性的攻击,这些攻击和攻击所暴露出的监视行为,以及过去一年试图进一步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行动,促使谷歌决定对中国业务运营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我想,大卫的暗示差不多等于明示,谷歌如果退出中国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中国网络媒体监管体制的牺牲品。
中国的网络在过去15年中保持着迅猛发展的势头,中国的年轻一代也日益感到网络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网络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网络意见也成为中国社会民意形成机制的新成果,不带偏见的人们能够体会因为网络而使得中国人民在获得信息与表达意见方面所提供的巨大资源与帮助——甚至网络上的人肉搜索成为推动政务清廉的支持力量,而很多新的商业网络服务机构也成为网络发展的直接受益者,百度是其中之一。当然,在中国网络空间中的网络监测无论是针对色情aihuau.com还是异见政治信息的监控是存在的,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社会空间来说,这类监控所产生的限制作用是有限的。即使不是在网络以外的实体市场上,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意识到获得中国市场是其全球机会的核心动力,而要得到这一动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理解与寻找适合中国市场条件的新机制,而恰恰在这方面,谷歌没有超越很多国际互联网公司的基本模式:过于重视技术而相对忽略市场发展;过于强调自己主导的战略,相对忽略与各类资源方的沟通;相对重视自己乐于推行的服务,而相对忽略最大限度地可以为用户提供的最大服务价值。在我亲自检索的任何词汇中,今天在谷歌上得到的结果绝大部分时候大大少于在百度上得到的结果;而类似谷歌与中国作家群体的争议中,谷歌的沟通能力也明显值得怀疑。即使不是核心原因,但在我个人看来谷歌现行模式难以在中国市场长期维持才是它可能退出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