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人资料
姓名:何文波
年龄:36岁
所在城市:福建福州
创业年限:16年
所属行业:光学镜片制造业
带动就业人数:239
推荐媒体:海峡都市报
创业亮点: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门外汉打破日本光学镜头垄断
推荐理由:门外汉打破日本光学镜头垄断
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文波,今年只有36岁,他带领的企业团队去年研发出同步对焦镜头,打破日本在光学镜头领域的垄断地位,成就了一个叫板日本权威地位的中国光学镜头排头兵。何文波的亮点还在于,他的第一桶金是水产养殖,三年前他用2000万元入主福光数码,随后2年住在厂里学习技术,门外汉变成行家,让这家濒临倒闭的国企漂亮转身,去年实现超5000万元产值。
核心故事:
何文波:光学镜头领域,他打破日本垄断
何文波,一个看起来很随和的人,很难把他和光学镜头领军人物联系起来,但是今年只有36岁的他,却带领企业打破了日本在光学镜头领域的垄断地位。
通过一年多的自主创新,福光数码去年生产出完全依靠光学原理保证全程清晰的同步对焦镜头,首次在技术上领先于日本企业,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就了一个叫板日本权威地位的中国光学镜头排头兵。不仅如此,福光数码还为“神七”提供了5种型号的太空观测光学镜头。
从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到去年实现超5000万元产值,福光3年时间实现了漂亮转身
创业心得: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要先学习两年。创业的关键点是人才+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最重要的是人才和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
首次打破日企垄断
昨日上午,福光数码的生产车间,近250名员工忙个不停。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退,但福光目前产量每月还在增加,今年将在福清扩建两条光学镜片生产线,员工的工资今年不仅没降反而平均提高了15%。
之所以能逆势扩张,是因为福光去年研发成功的同步对焦镜头首次领先于日本,率先实现批量生产,是目前世界上最新的技术,而从研发到生产,他们仅用了一年时间,这无疑是福光向日本发起的一大挑战。
何文波在车间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独有的同步对焦监控镜头。一般镜头对焦过程是模糊的,若要保持清晰需靠电力补偿,日本在这方面有成熟技术,但成本很高。同步对焦镜头完全依靠光学原理保证全程清晰,填补了市场空白,生产成本比日本镜头低50%以上。
不久前,福光的500只同步对焦监控镜头,成功出口到号称“光学霸主”的日本,这在国内可是第一次。何文波说:“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和日本人抢生意。”在国际光学镜头的品牌调查中,福光仅名列第八,前七位均被日本企业牢牢“霸占”。
如今福光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拿到了韩国某知名厂商的大批量订单。上周五,福光成为中国银行总行在全球网点监控镜头的指定品牌。
不仅如此,福光公司还为“神七”提供了5种型号的太空观测光学镜头。
4小时沟通就成功入主国企
福光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8461厂,是我省唯一以光学电子产品为主,专业从事军、民用光学镜头,光学元器件,光电仪器开发和生产的企业。这家1958年创办的企业最高峰时产值达2亿多元。由于改制等多种原因,福光一蹶不振,国家每年补贴300万元,银行欠债1857万元,濒临破产。
2006年,何文波带着2000万元现金接手福光,福光从国企变身为民营企业。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何文波为何要入主福光,而且选择的是自己不熟悉的高科技领域。何文波说:“之所以要接手福光,是看中了它的军工背景和安防监控产业。尤其是安防监控不仅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普通民众也越来越重视安防监控,我觉得这一块的发展前景很好。”
见证何文波入主福光的王先生对记者说,福光变身前曾尝试过员工持股,但接手的人未能救活福光,何文波是一个门外汉又那么年轻,谁也不相信他能搞好企业,光学镜头领域的人都觉得他很傻。
何文波与当时的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董事长谈了3次话,4小时后就说服了对方。对方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何文波亲自担任福光的总经理,带领福光走出困境。何文波答应了,买下了福光70%的股份。
他在入主福光前介入了化工、房地产等众多领域,而且无论进入还是退出时机,何文波都拿捏得相当准确。而他的人生第一桶金来自水产养殖。由于家里在福清江镜镇做水产养殖和贸易,何文波中专毕业后,20岁出头就开始搞水产养殖,随后做水产生意。
两年住厂生涯 门外汉变行家
虽然是光学镜头的门外汉,但何文波是一个好学的人,为了搞懂光学镜头,他两年全部住在厂里,白天上班,晚上跟员工喝茶聊天,“靠这样一点一滴从头学起,而且以前学的是机械专业,有点基础,最后搞清楚了这个行业。”
何文波告诉记者,福光的今天,得益于请教老专家后做出的方向性决策———走有科技含量的高端之路,在技术上不断自主创新。多年商海沉浮,何文波相信自己的市场直觉,进厂第二天,他就果断砍掉当时福光产量最大的民用望远镜生产线。2006年福光研发了20多项新产品,2007年升至42项,去年更是投入六七百万元研发了47项新产品。正是始终站在技术的前沿,福光实现了飞速发展。
为了给福光带来生机,何文波从人力资源方面开始了改革,每年补充50个年轻人,“经过3年,输入了100多人的新鲜血液。”何文波觉得人才是福光企业最大的财富,为留住厂里的技术骨干,他费尽心思。在工资体系上,提高全体员工待遇,比原来国企工资平均翻了2倍以上,而核心技术人员则是5~10倍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