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亿美元。
这是目前教育业最大的私募融资额。
“我们这一轮融资的市盈率,比上一轮要高”,10月20日,安博教育集团创始人兼总裁黄劲接受本报专访时暗示。
2007年10月,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安博教育获得5400万美元的私募投资,该金额是当时行业内最大的私募融资。
就在那时,安博教育曾对外界表示,该融资是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但一年之后,却选择了继续私募融资而非公开上市。对此,黄劲的看法是:对以一个已经随时实现上市的公司来说,经济周期的调整,反而是抓紧做成行业领袖公司的好机会。“并且,相比之下,私营公司比公开上市的公司决策要快,要灵活,效率也会更高”,黄劲表示。
事实上,这一次的融资金额在教育行业仅仅低于新东方在美国公开上市时募集的1.13亿美元,较之前几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教育业公司IPO当日募得资金额都要大。
更引人关注的,尚不是本次融资数额之大,而是在当时当下,华尔街金融危机所引起全球经济调整中,PE(私募股权基金),VC(风险投资)的投资速度和节奏都处于极为保守的状态,如此大金额的融资、以及较高的估值,实属罕见。
“在我们看来,安博就是‘the Education Company’”,安博教育的一位投资者这么评价。在这些的投资者看来,中国的教育业市场机会巨大,未来必然会出现行业整合者,而安博,或许就是最具备这种整合力的公司之一。
为什么是安博? 行业整合是许多公司的梦想。对于发展才刚刚开始的中国教育业,更是有许多公司在朝这个梦想奋斗。那安博机会和优势何在?在2007年10月完成融资的时候,黄劲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对“安博模式”的解读是:以安博研发的学习流引擎为主要工具,建立起一个根据对学习者评测追踪和记忆模拟的个性化学习环境,辅以多种线下教育模块,成为综合的教育服务公司。
一年之后,再看安博模式,较为明显的一个变化是:线下培训业务,已经成为其开拓和并购主要方面,包括基础教育培训和企业培训。
“早期的安博因为最初有技术背景,因此参与了许多城市的中小学校的网络建设,这一经历为其后来在教育培训方面与这些学校合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一位熟悉安博的教育业人士告诉记者。
在教学内容方面,安博主要与北师大进行内容的开发与研发。“研发主要是依托北师大,但并不局限于此,有一些优秀的老师与有好的教育经验的老师我们都会邀请参与”,安博研究院产品中心总监许建华表示。
“不过,如果光说优秀的师资力量,其它有一些培训机构也有很优秀的师资,主要是安博对这些内容应用在了其研发的系统上”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据安博人士介绍,安博教育自行研发的系统是与网络进行结合,强调交互性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在计算机不断交互的过程,学生必须得自己进行操作,纯粹的视频讲课在里面只有一小部分”,许建华告诉记者。
而“这些操作,都是有历史记录的,包括学生掌握了哪些没掌握哪些,其会根据学习的曲线来安排出现的频率,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个性化学习内容与资源的分配,根据个人自身的特点来分配给其资源学习”,黄劲表示。
这也是安博认为其商业模式之所以可以整合在一起的理由所在:通过软件和互联网技术,将教育标准化,积累化,进而可以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评测与诊断、个性化学习内容和资源的“配送”、反馈跟踪和个性化互动指导,这样为学习者创设一个完全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环境——这似乎是教育者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但技术真的有那么神奇么?
黄劲坦言,“技术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最重要的”。在她看来,如果安博仅仅只有技术,那远不能做到今天的局面,“技术只有和人、学习者、后台服务等应用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效用”。这也是安博在过去一年来,大力营建线下教育基地的考虑。
而“安博是要做一个平台,现在我们自己做内容,但等到未来,会对一些好的内容资源开放接口,将其纳入平台上面来”,黄劲表示。
从这个角度来看,正如许多教育业的人士对安博模式的理解:安博通过整合良好的内容资源,借助软件和互联网,形成标准化的内容,然后大建渠道,搭平台,进行广泛复制。
“这种复制,尤其是面向二、三线城市等缺乏好的师资力量的地区,更有吸引力”,在一位教育培训业同行看来,安博的优势,在于先期占领了许多渠道,并且平台建设与内容开发同步,然后再通过收购整合,进一步扩大渠道,通过渠道来推广其内容,再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增长,规模大了以后会形成雪球效应,越大越有竞争力。
安博教育国际合作与投资部副总裁浦翠玲透露,从2003年发展以来,即使“在过去的两年,都是近百分之两百的倍数增长”。同时,一批曾在GE、思科等500强企业以及国内教育界担任过高管的人员加入,让这种增长变得更稳健的可能性加大了。
收购扩张策略 “收购对于安博来说,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而主要是人的问题,理念、文化、品牌的融合”,黄劲认为。在完成上一轮5400万美元的融资之后,安博在业界的“跑马圈地”,颇令人侧目,教育培训行业的同行,用“势头很猛”来描述。
“目前为止,已经并购整合了十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分布在十个省”,安博教育集团副总裁黄森磊称。
但快速扩张有利有弊。“就类似于餐饮的标准化更利于复制与管理一样,如果内容得不到控制,则管理的风险就大”,一位投资人士如此评价。
“收购的标准有几点,首先是管理团队要与我们有相同的志向,另外必须是当地的教育培训机构里的市场份额前三名,我们的收购也不是简单的买入与退出,而是形成一个共同体,共同发展”,上述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所有的收购,都是100%吸收股权并购。
“进行收购是为了进行资源的整合,许多当地的培训机构从招生到内容研发以及各种事务全部都要涉及,这是资源的一种浪费,而我们收购以后就让他们专注最擅长的招生工作,我们将好的内容与平台带过去,这样就可以使资源效应最大化”,黄劲表示。
收购后,安博将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整合,首先是招生系统,提升市场宣传的工作;然后是教学管理,再就是IT系统与财务;而把这些联系起来的是品牌。
“如果许多被收购的当地教育培训机构也很有名气了,所以我们会采用联合品牌的形式,发展当地品牌,共创全国品牌”,黄森磊称。
通过收购,安博逐渐建立各地的省级区域中心,并以区域中心为据点,向当地以及更下区域拓展,“未来希望每个省都有区域的教育服务中心”,黄劲表示。
黄劲透露,从扩张的地域来看,一些人口比较多,但教育资源还相对比较缺乏的地方,如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最需要教育服务的,因此也是其扩张的重点。
“希望未来五年内能在升学与就业培训领域做到第一名”,黄劲告诉记者。
就业培训业务走的是和升学培训不同的扩张策略。在地域倾斜上,以在企业聚集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大连、天津、广东、成都、西安等为主要据点进行扩张。
“此次新的融资后,我们将进行新的收购,将在全国大部份省都建立中心”,安博人士称。
作为扩张举措之一,安博还建立了园区型实训基地,通过与院校和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形成人才、项目、企业三大汇聚地,当前,其在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等经济发展区域的布局已基本完成。
另外,安博也试图向企业培训方面拓宽,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职业与商务在线培训商-SkillSoft的中国区独家总代理。
“企业培训目前不是我们业务的最重点,其定位主要是为就业培训服务,因为只有了解了企业,才能知道企业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就业培训才更有实用性和贴近性”,黄劲告诉记者。
新进者英联
此次第四轮融资,1.03亿美金的总额中,英联资本是唯一一家新加入的投资者,其他两家追加投资者为2007年第三轮投资方澳大利亚麦格理和美国艾威基金。在此次1.03亿美元融资之前,安博已经进行了三轮融资。其中最早是2000年时黄劲拿到硅谷的几百万美元风投回到国内,随后是2006年初Cisco向其投资了1000多万美元,紧接着是2007年10月以麦格理投资主导的5400万美元的投资。
“这一轮的融资我们没有聘请财务顾问”,黄劲告诉记者。
去年的一轮融资安博是聘请了华兴资本作为财务顾问,据安博透露,当时的融资安博在价格上就占有主导权,而英联此次投资的负责人在去年一轮时就想投,但因为竞争太激烈而没有如愿,后来又一直在与安博沟通,通过不断的沟通,加上安博希望做到更大后再上市产生的融资需求,这一轮才最终敲定。
“因此这一轮融资并没有与更多的投资机构接触,就是跟英联等在谈”,浦翠玲表示。
对于此次投资,英联方面认为中国的教育服务行业还很年轻,正在经历迅速的结构性变化,而英联则看好安博的商业模式和战略的进一步优化。
与此同时,在别的私募股权机构选择放缓投资进行观望时,除了对安博的投资英联还对外宣布了对七天酒店的注资。这两大投资案让之前颇为保守的英联,在最近成为PE界“明星话题”。
投资界对此的普遍看法是,在中国地区,一方面因为,今年5月份,英联刚刚宣布了将募集5亿美元对中国的新基金,希望找到有更多投资价值的公司。
事实上,在私募股权投资界目前的投资速度都呈现放缓的迹象,之前英联的人士曾对本报表示其投资策略会倾向于比较少受宏观经济放缓影响的行业。
“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英联会很谨慎,会选择抗风性强的行业。英联已经经历了近60年的投资,期间经历了很多的风雨,在风雨面前会有机遇。尽管经济放缓,但是只要遇到好的企业,英联一定会投资。因为,做私募与买股票不同,买股票可以在不同时间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做私募,如果现在有个不错的伙伴没投,错过后就没有机会了”,英联中国区总裁林明安对本报表示。
事实上,安博教育对于投资者的选择上,一直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在此之前的几轮融资中,安博的投资方组合中,已经有来自美国、日本、澳洲的投资者,而英联投资的英方背景,对于安博教育资源的全球整合,正好起到补充作用。
行业整合趋势 事实上,PE和VC们,对教育界的投资热已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包括之前巨人教育、学大教育、弘诚教育、中国远程等都拿到钱,新东方、中国远程、弘成教育等都已经在海外上市。投资界的一个普遍的看法是,教育是国内重要消费的一块,具备巨大的潜力,而且其是收取现金,风险小。
尽管经济增长放缓的势头不可避免,但相关分析人士则认为,宏观经济面对于教育业的影响有限。“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一些小的教育机构也会受到影响,对于他们而言,靠岸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整体来看,教育培训所受的波动较小”,黄劲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