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长空 制空霸权 《美元刀》上编刀剑出鞘1945年美元霸权之四、1973年美元横扫欧洲



四、1973年美元横扫欧洲货币与日元

美国曾经是一个量入为出的好政府,是以家庭财政模式为主的经济模式,为自食其力,平衡自己的预算。事实上,当1958年美国国际收支第一次出现335亿美元的逆差时,当时的艾森豪威尔总统还向美国人道了歉。

而15年后的1973年,美国的财政赤字是当年的10多倍,1975 年财政赤字高达532亿美元,是二战后赤字最高年份1968年(当时正值越战高峰)的两倍多。按照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思维逻辑,尼克松总统还不自动下台?后来,尼克松确实提前下台了,可不是因为赤字,而是因为“水门事件”。但是尼克松却正是推动美国赤字政策的幕后推手。

为什么?因为美元贬值推动的赤字政策是美元战略的重要部分,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是有利于美国利益最大化的。

当时,战后西德和日本由于生产力强大,比如,1955年之后的18年里,日本经济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速发展。而美国反对全球共产主义恐怖而要投入大量兵力。因此,在与这些传统强国拼实力的时候,美国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因此,美元需要美元贬值获取垄断利润,并延缓对手发展。对此,迈克尔·赫德森在其《金融帝国》中有深刻的描述:

发行美元的战略家认识到,由于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而投放的过剩美元正被兑换成马克和日元,从而抬高一种接一种的货币价格(也就是输出了通货膨胀,笔者注)。这种金融波动可能导致贸易协定失效,因为对于外国政府来说,使本国货币与贸易体系脱钩,并安排实物贸易来保护变动的货币关系,甚至实施关税和出口补贴浮动,是阻止美国通过美元贬值获益的唯一方法。(但是)美国战略家对欧洲和亚洲将会采取这些措施表示怀疑。他们的怀疑证明是对的。国外经济体最终选择了支持美元,而不愿意冒因美国采取行动而导致货币无序状态的风险。

|www.aihuau.com|50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的1967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就意识到,外国政府无力实施有意义的报复,也无法完全断绝与美国及美元本位的联系。两位银行经济学家——美国银行的鲁道夫·皮特森(Rudolph Peterson)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的约翰·迪瓦尔(John Deaver,芝加哥货币主义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的门徒之一)径直建议,如果欧洲威胁要将其不需要的美元兑现为美国黄金,美国应该断然中止黄金销售,切断美元与黄金的联系并使美元下跌,从而阻止其他国家倾销美元。

迪瓦尔博士认为:

如果美国财政部开始自行随意地买卖美元,外国中央银行将面临一个严重的两难境地。由于它们持有的美元不能自由兑换为黄金,它们就不得不决定如何处理其拥有的美元,以及如何处理本国商业银行为兑换本国货币而提交的美元。但这是一个令人最不愉快的选择。一方面,如果它们允许美元贬值,美国出口品价格相对于它们国内产品价格就会下降。进言之,这会使美国出口品在第三方市场更具竞争力。大多数出口商和海外商人极力反对这个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如果外国中央银行继续支持当前的美元汇率,这会使它们更加毫无疑问地捍卫美元本位……如果毫不含糊地给外国一个明确信息,就是一旦发生危机,美国就会立即终止给予外国中央银行自由购买黄金的特权,那么,决定是否捍卫美元的重担就从美国的肩上转移至欧洲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肩上。

 搏击长空 制空霸权 《美元刀》上编刀剑出鞘1945年美元霸权之四、1973年美元横扫欧洲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侵略言论,只不过从一银行家嘴里说出来而已,事实上,美国政府就是这么做的,一直到今天也是这样。

被尼克松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货币协议”的《史密森协议》,从表面看,是允许美元小幅贬值,实质上是世界各国承认了美国的赤字政策。

该协议促使美国把所谓的“善意忽视”赤字政策转变为故意忽视政策;该协议迫使其他国家要么将其盈余贷给美国,为美国赤字融资;要么让美元贬值,从而对美国出口商而不是欧洲出口商更有利——而美元贬值又使其美元盈余价值缩水。显而易见,美国的美元政策招招都是杀招、绝招。

正如戈登·特赛尔(Gordon Tether)在伦敦《金融时报》“银行家”专栏中所写的:

尼克松政府的意图是运用“分而治之”的手段,通过经济压力来约束外部世界,正如它长期以来通过货币控制手段维持其地位一样。在近期的货币会议上,对于在必要情况下,合作设计支持美元的安排的提议,美国采取了拒绝的态度。……总体上,美国对力挺美元缺乏任何坚定的承诺,这意味着华盛顿依然保留着完全的自由,可以允许甚至鼓励市场力量推动美元再一次贬值——如果世界其他国家没有表明适当的意愿,来纵容美国寻求其他走向的欲望和野心的话。

因此,美元的霸权地位使美国处于极佳地位:美国不仅能够指使一国对抗另一国,还能够在其实施经济殖民计划时,向友好国家施恩,向不愿意合作的国家施压。因为这些国家若在汇率领域招致美国的歧视,美国就会利用美元武器迫使其货币升值,从而摧毁其出口竞争力,这是它们不愿意承受的——这样做的代价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由于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利用《贸易法案》,对不同的国家实行不同的配额限制和关税壁垒,其中就有中国人熟悉的“301条款”。显然,这将把美国摆上更有利的地位,能够惩罚任何反对它的国家。

有分析认为,美元之所以成其霸权,问题在于欧洲不能形成统一战线来对抗美国,特别是,德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美国打入欧洲团结的楔子。在当时冷战状态下,一旦面对美国威胁要从欧洲撤军,西德就会妥协,以至于倾向于以美国的立场来看待事情。

德国分裂成西德和东德,苏联是出于冷战的世界霸权争夺战的需要,而美国,则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垄断的特殊地位,在与苏联的大国博弈中,充分显示出美国地缘政治战略的成熟和远见。

特赛尔先生在另一个专栏中写道:

美国政府的最重要目标是推动美元贬值达到相当的程度,以促成美国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从而为无限制的美国海外投资提供机动的空间,这不是什么秘密。

这可能有利于美国的出口型企业,但对美国的消费者不利。毕竟,这种形势需要的美元持续贬值将增加美国国民不必要的生活成本……但是,美国工业部门将有足够的外汇,来收购欧洲和亚洲最有利可图的和技术性的关键部门。实际上,这一直是过去三十年指引美国政策的目标,该政策在购买智利、英国和俄罗斯等国私有化的公共企业时达到顶峰。

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冷战形势下的战争威胁和欧洲驻军的存在,使得美国找到了一条其他国家尤其是苏联不可能有的新的战略核武器——美元,得以形成了美国的金融霸权,为美国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超级帝国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对于美国在1971前后几年的损人利己的美元政策,欧洲和日本都进行了有效反击。这在1973年逼迫马克和日元升值的战斗中一览无余。

当时,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由于日本对美国日益增大的顺差,美日出现了1969年到1971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当时美国威胁要实行进口配额和征收10%关税,并要求日本实行浮动汇率。但是日本仍然坚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此举是为了防止美元单方面贬值而把日本推向出口竞争的不利地位。

但随着1971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形势大变,日本很快感受到了边缘化压力,就不得不放弃这一政策,顺应了美国的希望。尼克松访华事件,日本称为“尼克松冲击”,违背了日美同盟关系中“事先协商” 的原则,让日本有被欺骗的感觉。

最后结局就是,日元升值,默认美元贬值,美国也取消了10%的附加税。这次纺织品贸易争端,是两国以后不断的贸易摩擦的开端。除了贸易摩擦以外,美国也对日本的资本自由化程度不够要求表示强烈不满。

这些现象也说明,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两国的经济关系已经从从属转向竞争,日元成为美元的博弈对象,为1985年的美国逼迫日元升值埋下了伏笔。

同时,为了打击欧洲和制约中国,美国利用了1969年中苏关系破裂的重大事件,又与苏联走到了一起,提供信贷、出口小麦、技术合作、油田开发等等——这就是当时有名的,被后人认为是以亨利·基辛格所称的 “美苏共管”来威胁欧洲和亚洲的做法。也就是说,美国和苏联要联合起来对付各自的卫星国。显然,美日联盟对抗苏联的意义比以前有所减弱,这让西欧感到了压力,与欧洲的农业产品谈判最终也以欧洲的让步而告终……

这就是1973年货币战争的写照。恰如中国的三国演义:美国为魏,欧洲为蜀,日本为吴。三方各有天时、地利、人和,本来蜀国可以联吴抗曹,但被美国外争苏联和中国,内施分而治之,最终被各个击破。

最终在美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压迫下,对于美元贬值,各国均没有采取任何的贸易报复手段。在威胁从欧洲撤军时,西德政府不得不购买80多亿美元,支持对美元的汇率。法国也宣布力挺美元。日本在当年一年就投资34亿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欧洲投资了136亿美元,其他地区投资5亿美元,以贸易盈余和美元储备为融资。同时,各国保持本国货币的高估,支持了贬值的美元。

至此,针对美元过度发行而贬值引发的,1973年史上规模最大一次全球抗议活动,因为缺乏协同作战和清晰的国家意志,最终以美元的胜利结束。

自那以后,因为害怕出现国际金融体系崩溃,欧洲、亚洲、欧佩克国家再也没有对美国的赤字政策和美元贬值进行过实质性对抗,也包括2008年的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美元贬值导致当时的黄金价格高到每盎司100美元,但是美国却企图突然倾销其全部黄金储备到世界市场上去,妄图使黄金价格雪崩。

包括本书多次提到的货币学家弗里德曼就坚持,失去了流通货币功能的黄金将由于失去需求而跌至每盎司6美元。而21世纪的今天,黄金的价格已接近达到每盎司1000美元。

黄金作为通货,是人类数千年的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智慧结晶,黄金去货币化,是对全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的挑战,其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对美国而言,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形成美元纸黄金的垄断,然后与黄金脱钩形成美元等于黄金的霸权;如果再能让黄金非货币化,就能彻底消除其他国家以黄金储备作为武器对付美元。这是美国长期的美元战略思路。

这时,美元战略正式成形,一直贯穿于21世纪,而今天中国就面临着当年欧洲和日本的一样的命运。

可以这样说,1973年的美元危机,实际是美元贬值导致的西欧主要是德法两国,以及日本反抗美元霸权的最全面也是最后一次对抗。

当然,由于美元的过度发行,也引起美国国内急剧的通货膨胀,随后爆发了1973—1975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这是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许多人却把它归因于1973年10月的爆发的石油危机。

依笔者看,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正是美国策动的,所谓经济危机后就会有一场战争,这是实现石油美元战略的第一步。战争使原油价格增长了近20倍,战争使石油美元化——“石油美元”变成了可能。 而且,其间对日益增长的美元外汇储备不断缩水深感愤怒的欧洲和日本,由于石油价格的暴涨,让能源匮乏的与美国竞争的这两大经济体,一下子觉得手中的美元其实不多,不得不乖乖地继续储存美元,以购进经济食粮石油。

于是,美元打败了黄金,控制了石油,控制了全球大部分的重要自然资源。美国提高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国家机器,与美元战略联合使用,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全球经济殖民运动。

毋庸置疑,石油危机对美国越战时和战后的国内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美国人经历了战后没有的加油排队和数年的通货膨胀,1974年产生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1%,美国经济遇到1929年大崩溃以来的最大衰退。

格林斯潘在其回忆录中说,“石油危机,严重地伤害了美国的信心和自尊”。

但是衰退是获取更大利益必须付出的成本。而且,美国人清楚地看到,这种国内危机正通过美元这个媒介,传递到全世界经济体中。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是黄金美元化的新现象。

于是,石油价格的波动、汇率武器、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如何传导,成了美元经济学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就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预演。

美国推行美元贬值和赤字财政的政策,并没有就此罢休。在接下来的1985年,逼近日本签署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随后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抄底日元,最终封杀企图国际化的日元,是美元发动的不对称战争的又一个里程碑,日元成为美元刀下的又一个牺牲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9735.html

更多阅读

非攻——《公输》赏析 似剑非攻 墨眉无锋

公输《墨子》【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般。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説。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

《敌营十八年》第三部开播的问题 敌营十八年第四部

《敌营十八年》一二部非常精彩,大家一起猜猜第三部剧情?央视的《敌营十八年》第二部刚刚落下帷幕,精彩的剧情、演员精湛的演绎彻底征服了很多观众,导演在第二部的最后一集中,为第三部也留下了一个大伏笔,为第三部做好了铺垫,让我们不由的更

转载 再品《康熙王朝》1 新剑刚锋——李楠 康熙王朝高清全集

原文地址:再品《康熙王朝》(1)新剑刚锋——李楠作者:非著名主持人岳兵假如说少年康熙是一把刚刚打造出来的宝剑,那么李楠就是让他的刚劲和锋利充分展示出来的人。虽然当时的李楠已是而立之年,但是他诠释的少年康熙却依旧浑身散射着少年的

《世外奇人》后续《亘古世界》介绍 亘古剑神

我所整理的,关于与平先生的故事《世外异人》,目前已在网上公开发表了第一部分,即上部,截止亘古世界这一章止。后面的就没再在网上公开发布。其实后面一共还有两部,分别为中部《亘古世界》又称《子苏奇缘》和下部《玄界》,都是沿续500岁平

声明:《搏击长空 制空霸权 《美元刀》上编刀剑出鞘1945年美元霸权之四、1973年美元横扫欧洲》为网友不爱江山爱美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