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兑换墨西哥比索 《美元刀》上编逢敌亮剑清理后院——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之一、



一、从“玛雅文明”到美国经济殖民地

有人说,美洲印第安人来源于古代中国,是武王伐纣后的原殷商人逃亡到南美洲并在这块大陆上繁衍生息。他们每天见面都说“殷地安”,意思是“殷人新地平安”。 也许,当哥伦布初次踏上这神奇的土地,见当地居民友好地向他道“殷地安”,他便以为是传说中的“India”了。

这也许不是事实,但有一个事实是,印第安人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玛雅文化,是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玛雅印第安人而得名,史称“玛雅文明”。

就是这样一块有着悠久文明的美洲大陆,随着1492年哥伦布的探险队第一次踏上了美洲的土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拉开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全球殖民地运动的序幕。西班牙人占领了除巴西和圭亚那之外的全部拉丁美洲领土;葡萄牙人则占领了占拉丁美洲全部领土3/7的巴西。后来欧洲强国法国和英国也加入到美洲大陆的殖民主义运动中,开始了长达300年对美洲大陆的殖民统治。

在黄金成为通用货币和财富的象征后,到美洲寻找黄金是欧洲殖民者殖民的最原始驱动力。实际上,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的整个殖民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同一时期,葡萄牙也至少从巴西搜刮了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对拉丁美洲金银财富的掠夺,是造成欧洲16世纪价格革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洲现在一般称为南美和北美,以巴拿马运河为界限。 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发达国家以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统称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地区的通称。由于殖民统治长达300年之久,拉美国家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当地的印第安语逐渐被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所取代,这两种语言成为许多国家的国语,所以人们便把这些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www.aihuau.com|5

美国在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后,逐渐成为美洲大陆上的强国。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国家早也先后在19世纪初中期摆脱了殖民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拉丁美洲现有33个国家,总人口5亿多,经济总量高达18万亿美元,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出于地缘战略需要,拉美国家一向被视为“美国的后院”。因此,在欧洲殖民者退出美洲后,美国很快开始了自己的新的殖民行动。不同的是,野蛮的黄金掠夺和种植园的奴隶剥削被取代了,改为更隐蔽和更具欺骗性的新的殖民形式——经济殖民。

 美元兑换墨西哥比索 《美元刀》上编逢敌亮剑清理后院——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之一、
经济殖民是指通过经济等非军事手段控制他国经济,使经济强国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其主要手段包括:通过各种附加不合理条件的“援助”,从接受援助国获取各种特权甚至控制其关键产业;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占领市场、垄断技术、获取高额利润;低价购买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行不等价交换;培植当地“精英”作为利益代言人等等。

新殖民主义和旧殖民主义虽然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但其本质都是以金融资本统治为基础的对发展中国家剥削、掠夺、控制和压迫的过程。

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所著《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讲述了旧殖民主义围绕拉丁美洲金银、农作物和其他矿产进行的掠夺史;接着,该书又告诉我们,以美国为代表的新殖民主义如何通过自由贸易、贷款和暴力将拉丁美洲的民族工业发展扼杀在襁褓之中,解析了投资、技术、经济援助、合资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手段如何不文明地参与了古老的掠夺战。

就是这样一本书,前不久,被视为反美代表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了新任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其用意不言自喻,这是后话。

美国对其后院的殖民控制过程,是列宁所谓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因此了解拉丁美洲的历史,对理解当今经济全球化下的美国殖民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拉丁美洲由于长期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而又由众多国家组成,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和经济联盟,军事能力也明显落后于其他大陆。美国对其的战略,就是分而治之,有拉有打,避免其中出现超强国家。墨西哥(与美国接壤)、阿根廷(经济实力较强)、巴西(农业大国,矿产资源丰富)和委内瑞拉(丰富的石油储备)是其主要的地缘政治博弈对象。

在不可能有强大军事对抗的背景下,美国的经济殖民的战略,基本上就是以资本输出为主,实行组织实施、理论欺骗、经济控制等手段,从“门罗主义”到“泛美主义”再到“新自由主义”就是其演变过程。

在拉丁美洲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中,1823年美国第5届总统门罗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你们别插手”的对外政策的原则,实际上就是阻止欧洲列强继续染指拉丁美洲,史称“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19世纪初提出的“泛美主义”基本内容是:美洲各国人民团结、抵抗欧洲殖民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美洲各国在贸易、经济、社会、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实现泛美团结并成立美洲国家联邦。

1889年美国在华盛顿主导召开了第一次泛美会议,决定成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1910年改称“美洲共和国联盟”) 及其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该联盟成为美洲国家组织的前身。从此美国接过泛美团结的口号,利用泛美会议,宣传美洲各国有着共同利益。在加强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下,实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目标。

一般认为,泛美主义是为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这是门罗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泛美会议开过 8次,泛美联盟总干事始终由美国人独占。

1948年第九次泛美会议通过《美洲国家组织宪章》,泛美联盟改名为美洲国家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1979年,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包括美国和27个拉美国家。

美国多次利用这个组织控制和干涉拉美各国内政——1959年6月,美国操纵雇佣军入侵危地马拉;1961年4月,美国组织雇佣军入侵古巴;在加勒比海危机中,迫使苏联作出让步;1964年1月,美国直接干涉巴拿马;1965年美国出兵多米尼加镇压多米尼加人民武装起义;1983年美国与6个加勒比国家组成“多国部队”出兵格林纳达。这些行动都可视为是门罗主义的继续。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在拉丁美洲推销“新自由主义”政策,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开发银行、美洲银行、WTO等国际组织,以美元汇率为武器,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进行了新一轮的拉丁美洲经济殖民运动。

经过20年的包括私有化、放松金融管制等内容的完全不对等的对外开放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使得拉美在经济上逐渐形成对美国为主的外国的依赖,支柱产业得不到发展,无休止的外债压力,经济根本呆滞,无休止地被要求调整,被要求私有化。拉美成为一个被剥削、贫穷、急速的财富两极化、社会边缘化、社会分化所毁坏的次大陆。

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速为57%,70年代为56%,80年代却只有1%,90年代只有33%。80年代该地区人口增速为2%,这就意味着在这10年中大约每年的人均GNP要降低03%,因此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冷战结束后,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强劲发展势头,在全球推行美国化的绝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彻底把拉美国家变成美国的附属国,拉美经济变成美国的依附型经济。

紧接着“失去的十年”的是从1998年到2003年的“失去的六年”,这一时期延续了该地区不成功的经济发展趋势。受惠于国际经济形势好转的2004年,拉丁美洲的GNP增速达到55%,但仍然低于60年代的水平。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拉美地区若要摆脱经济停滞的危机,恰当的办法就是要保持一定时期至少是6%的可持续增长率。

可以说,拉丁美洲的现状,是美国经济殖民战略的完美作品,实现了美国利益最大化,“拉美化”、“拉美陷阱”甚至成为美国经济殖民的代名词。

墨西哥是与美国接壤的近邻,又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3个成员国之一,让我们看看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以及美国操纵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如何导演了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9731.html

更多阅读

人物志编后记 《美元刀》上编后记

后记本书的写作念头由来已久。早在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一书被热炒、国内民族主义思潮膨胀的时候,笔者正在研究经济全球化进程和WTO对中国的影响;随后出国,亲身体验了美国、欧洲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社会差异;经过多年的思

声明:《美元兑换墨西哥比索 《美元刀》上编逢敌亮剑清理后院——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之一、》为网友疏烟淡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