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比索 《美元刀》上编逢敌亮剑清理后院——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之二、



二、美国为何巨资挽救危机中的墨西哥比索

冷战期间,由于资本自由流动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和广度不如21世纪,得益于美国10%的出口市场和美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上涨,与美国接壤的墨西哥,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后期,经历了近2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期,创造了又一个拉美国家的“经济奇迹”。墨西哥、阿根廷及巴西等拉美国家由此形成世界经济的“新兴市场”。

按1970年不变美元价格计算,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绝对值1960年为124亿美元,1980年达到1670亿美元,经济整体规模接近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居世界第11位,在拉美地区居第2位。经济增长速度在整个拉美地区,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也表现得十分突出,1960—1970年GDP年均增长率为65%,1970—1977年继续保持增长。人均GDP方面,1970年为893美元,1975年为999美元,1978年则达到了1220美元。

这种新兴市场的繁荣,很大部分得益于美国和欧佩克国家的大量资本输出,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的高油价和“石油美元”大多流向了拉美国家。

墨西哥最大出口市场美国,由于1979年下半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从每桶1377美元涨到3729美元。油价上涨使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从而触发了美国持续3年的经济危机,美元实行了紧缩政策。由于长期依赖美国消费市场和美元的持续流入,受美国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的直接投资很多撤回国内,于是墨西哥对美元实行了管制政策。

1982年,由于萧条的恶化和对利率及美元的监管使债务负担更加沉重,墨西哥无力按期偿还债务,出现了第一次墨西哥债务危机。

|www.aihuau.com|6

到1983年,墨西哥总共800亿美元债务中的140亿美元属于拖欠美国9家银行的欠款,其中最高债务相当于有关银行资产的50%。巨额外债使得1982年还本付息高达158亿美元,墨西哥出现了外汇枯竭、清偿拮据的严峻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墨西哥政府不得不请求国际金融机构准许延期偿还到期贷款,并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紧急援助。由于通货膨胀加剧,比索严重高估,特别是墨西哥与主要贸易伙伴美国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距的扩大,使墨西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墨西哥政府在1982年内实行了3次比索大贬值,并采取了双重汇率。

此举使比索与美元的比价1年之内贬值500%。货币兑换率的不稳定更加剧了银行存款美元化和资本外逃。据非官方估计,1981—1982年2年内外逃资本将近200亿美元。在国内资金奇缺的情况下,大量资本外逃进一步加深了墨西哥的金融危机。

美国断定,墨西哥的债务危机会很快蔓延到其他拉美国家,并由此引发连锁效应,也会让美国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出于美国战略的需要和保证其后院的稳定,美国很快组织了80亿美元的经济贷款,其中20亿为自美国各州的紧急贷款,10亿为美国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50亿为国际清算银行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IMF 提供的贷款,化解了这次比索危机。

正是在这次危机中,美国操纵国家货币基金组织,扮演着国际反危机的中心角色。它的战略思路主要是通过危机介入而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体制,让拉美国家进一步推行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改革。

IMF的这项稳定计划名为控制通货膨胀,主要政策包括市场化改革,进一步私有化,大量裁减国有企业的工人,进一步减少政府开支,进一步削减公共开支和公共福利,进一步放开金融体系,进一步放开外汇管理制和资本市场,放开国家贸易,放开资本流动,降低工资,提高利率,货币贬值等等。简而言之,IMF要通过危机把拉美进一步纳入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体系中。而实施这些改革是获得国际贷款的前提条件。

显然,这项名为“稳定计划”的政策目的是如何提高拉美国家的还债能力,保证拉美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

1985年10月,世界银行和IMF又提出了以里根政府的财政部长贝克命名的“贝克计划”。贝克计划的核心还是IMF的计划,不同的是他的计划包含由私人银行向拉美提供贷款,但是作为获得贷款的条件是,拉美国家必须推行IMF开出的自由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由于许多银行拒绝参与这项计划,拒绝提供贷款。而拉美国家则反复强调,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难以推动这类改革。

于是1989年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布拉德宣布,只要拉美国家愿意推行市场导向的改革,债务可以重新组合。重组后的债务将低于原有的债务额。

这些计划显然是不成功的,因为拉美地区不仅没有解决各自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虽然通货膨胀率维持在相对低位,但是失业率大幅度高升,贫富悬殊扩大。

按照1960年的数据,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51%的居民,也就是11亿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而70年代这一数据曾降到40%。据拉美经济委员会报告:“贫穷人口的数量从1980年的1359亿(其中包括6240万赤贫人口)增加到1994年的2093亿(其中包括9830万的赤贫人口)。在这一时期,贫困人口的数量增加了7340万。”

 墨西哥比索 《美元刀》上编逢敌亮剑清理后院——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之二、
结果是,20世纪以来,墨西哥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加快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放宽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并在1991年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1983年至1994年墨西哥比索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造成比索高估,人为削弱墨西哥的出口竞争力,导致大量的经常账赤字,墨西哥必须依靠吸引外国资本流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1992年墨西哥债务高达1040亿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7%,利息支出超过100亿美元。外国投资自1989年以来,大量涌入的墨西哥,在1993年外国资本的流入达到308亿美元,其中投资证券和投机性的货币市场基金占一半以上。如此大规模的外国投资,尤其是流入的短期投机资金,增加了墨西哥的金融和经济体系的脆弱性的国内和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任何改变都可能导致资本外逃,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这时,美国的利率上调成了墨西哥投机泡沫的“釜底抽薪”的杀招。

在1994年2月4日,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开始了自1989年以来第一次巨幅升息,利率上升到325%,紧接着在1994年年底升高到55%,到1995年2月1日,美国联邦利率达到6%。

不能说美国利率的大幅上调,是为了挤破墨西哥的金融泡沫,促使其爆发危机,美国没有这么做的战略意义。但是随着大量美元贷款到期和获利资本的流失,以及美国利率的上调和美元走强,促使了大量美元投资回流到美国,美国养老基金约40亿美元的撤退成了压倒墨西哥比索危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1994年12月9日,新总统塞迪略宣誓就职19天后,墨西哥新政府想扭转比索过高的汇率、连年巨额逆差、资金大量外流、国际货币急剧下降等被动局面,突然宣布自12月20日起,比索一次贬值超过15%。第二天,墨西哥政府宣布,不再干预外汇市场,实施比索对美元的汇率自由浮动,导致比索汇率失控,三天内贬值超过60%以上,外汇储备由当初的180亿美元,剧减至54亿美元。该国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一年猛降69%,通货膨胀率高达50%,工资购买力丧失55%,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

墨西哥比索危机,深刻地说明了美国的美元强弱走势和利率变化,对资本开放国家的经济体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和后果,同时也说明了美元汇率武器的无可匹敌。

危机发生后,为了防止因经济崩溃造成的墨西哥移民潮拖累美国西南部经济,为了防止美国扶持的新总统垮台,也是出于维护新近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需要,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联手,开始了史上最大的救援行动,时值克林顿政府鲁宾财政部长当家。

出人意料的是,鲁宾提出的400亿美元的救援方案被国会否决,而且79%的民意反对美国协助墨西哥。

和1983年一样,墨西哥的比索危机,使美国华尔街的许多银行都深陷其中,而鲁宾就是来自华尔街高盛集团的财政部长。最后在被娱为“华尔街马仔”的克林顿总统的支持下,鲁宾绕过国会,动用了用于稳定美元的美国联邦汇兑稳定基金200亿美元做担保,会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100多亿,世界银行和美洲银行合作银行提供30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提供78亿美元,其他拉美国家10亿美元等,总共约50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化解了这次危机。

格林斯潘事后说,“当比索的信心又恢复时,这些钱就还回来了——事实上美国在这个案子上还赚了5亿美元”。

500亿美元,相当于1993年整个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总额。美国为什么斥巨资下这么大的赌注去救墨西哥?

除了上面说的几种考虑外,美元的战略家们意识到墨西哥比索危机有可能演变为整个拉美地区的债务危机,导致其主导和推行的拉美“新兴金融市场”的新自由主义这杆大旗倒下。

墨西哥的一些评论说得好,美国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毫不掩饰它们要将美洲大陆纳入美国轨道的企图,但它们制作的经济和政治外衣,没有一件适合于拉美地区,除了给拉美人民制造一次次的痛苦之外,别无他用。

随后发生的2001年的阿根廷和巴西金融危机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9730.html

更多阅读

人物志编后记 《美元刀》上编后记

后记本书的写作念头由来已久。早在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一书被热炒、国内民族主义思潮膨胀的时候,笔者正在研究经济全球化进程和WTO对中国的影响;随后出国,亲身体验了美国、欧洲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社会差异;经过多年的思

声明:《墨西哥比索 《美元刀》上编逢敌亮剑清理后院——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之二、》为网友迷人三句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