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争纪录片 《贸易战争》第一章之贸易战争猜想
贸易战争猜想
中美之间持续的贸易摩擦不断引起人们对两国贸易战争的猜想。长期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通常是由美国发起,中国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过去有人多次提议中国政府以抛售美国国债和减持美元来应对美国的挑衅。2007年4-5月份,中国两次分别减持了48亿美元和66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债券。就在这之后,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长杰克逊在次贷危机已经爆发后还亲自跑到北京,希望中国增加购买更多美国政府债券和住房按揭担保证券。2007年8月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登载了普理查德撰写的题为《中国威胁实施抛售美元的“核选项”》的文章。看到这篇文章后,美国朝野都跳了起来。文章的作者认为“中国政府已开始采取一致行动对美国发出经济威胁”,他还援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的观点说,“北京警告可能动用1.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政治武器,以抵抗来自美国国会的压力”。何帆在2007年8月7日的《中国日报》发表题为《长期的人民币改革利于中国和美国》的文章,提到中国积累了大量美元资产,占据了美国国债总量中一个相当可观的份额。夏斌4月份提过“将抛售美国国债作为经济谈判的筹码”。当天,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查尔斯8226;格拉斯利即发表声明,称“中国人的威胁是徒劳而危险的”,他还写信给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要求中国做出解释。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籍参议员拜登则认为,“中国抛售美元说”是布什惹的祸,“要不是布什进行了这么一场没有必要的战争,我们怎么会落得欠中国一万亿美元的窘境”。当时民主党的另一位总统候选人,也就是现在的国务卿希拉里8226;克林顿,立刻呼应说,“我要向拜登说阿门,因为我百分之百同意他的建议。”布什总统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指望以打压美元作为打交道的筹码,那我只能说他们有勇无谋。”财政部长保尔森指出,中国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只占美国债券总额的4%左右,比美元一天的交易量还少得多。如果中国抛售国债,可能引起短时间内美国国债市场波动,但不会对美国经济造成根本性的损害。但即便只是市场波动,也足够美国招架。8月12日,中国央行一位负责人发表谈话,否认要“抛售美元”,表示美元和美国政府债券是“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朝野才算安静下来。2008年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开罢两周后,中美两国于12月14日举行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就在对话进行之前,2008年12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达到05%的跌停上限。国际舆论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民币汇率上面。美国《华尔街日报》赶紧出来说话,说人民币贬值是中国抗击经济放缓的“最后一张牌”,中国政府提振出口的意愿将战胜其他支持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法国《论坛报》更是称“中国贬值人民币挑战西方”,文章还煽风点火地说,人民币到底会贬值到什么程度,将取决于西方的反应,西方认为这种政策绝对是“致命的”。英国《金融时报》则猜测,人民币贬值更多的出于政治目的,“中国正准备发动一场贸易战争”。这些话听起来怎么都像“欲加之罪”,好像贸易战是否爆发,取决于人民币的汇率,如果人民币贬值,或者不按照西方的要求升值,贸易战争就不可避免。也就是说,引发贸易战的导火索极有可能是人民币,发动贸易战的钥匙在中国政府手里,中国有可能成为发动贸易战争的罪魁祸首。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战是否即将上演?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一起探寻答案。
更多阅读
系列纪录片《地质宫》第一集《帝宫梦呓》 中纪委纪录片第一集
系列纪录片《地质宫》第一集《帝宫梦呓》探索者:董黎明正文:1941年12月,一个寒冷的午后。伪满洲国总务长官武部六藏走出溥仪官邸,手中拿着一份《时局诏书》,这是他与溥仪商量了整整一上午的最终结果。此时,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战况吃
材料力学第一章 《演讲力》第一章之二、开始
关于准备和发表一篇精彩的演讲,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在读这本书时,你会深入了解基本理论;当开始在班里发表演讲时,你会发现经验是最好的老师。这里列出的是你在开始阶段需要知道的一些重要事项:9658; 内容 第一步,你要挑选一个符合任
火箭助推器 《助推》第一章之(9)
我们该如何做?本章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人性中的不可靠因素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我们力图展现一个忙于应酬各类事务的人无暇对自己的选择进行深入思考的情景。人们自以为是的经验法则有时候会使他们误入歧途,因为他们由于忙而忽略了一些
sniper第一章任务8 《助推》第一章之(8)
现状偏见 损失厌恶并不是造成惰性的唯一原因,诸多原因使人们总体上更倾向于保持现有的状况。这一现象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发生,因此在1988年,威廉姆8226;萨谬尔森和里查德8226;泽克豪泽给它起了个“现状偏见”的名字。多数老师都知道,学
sniper第一章任务7 《助推》第一章之(7)
得与失人们憎恶失去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的自动系统对此会难以接受。大体上来讲,失掉某件东西使你难过的程度要双倍于得到同一件东西使你快乐的程度。用专业术语来讲,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损失厌恶”。我们是如何发现这一点的呢?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