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 产业复苏 光伏迎暖意



     在国家众多扶持政策的助力之下,一直在“双反寒冬”中煎熬的国内光伏行业迎来暖意,从四季度开始,陕西省光伏产业也开始全面复苏,实现了扭亏为盈。如此利好之下,光伏产业自然会继续迎来整合大势,但若真正让市场发生变革,最终依靠的还是先进的技术创新。

  当眼下冬日的寒冷已初露峥嵘时,国内光伏行业却迎来了春天。曾一度布局上千亿规模的陕西光伏行业也迎来了向好的复苏信号。

  近日从陕西省发改委获悉,从四季度开始,陕西省光伏产业全面复苏,实现了扭亏为盈,比亚迪、黄河公司等光伏产品销售大幅增加,生产计划已排到明年上半年。

  自8月底,备受业界期待的光伏补贴新政的尘埃落定给近两年来一直在“双反寒冬”中煎熬的国内光伏行业带来暖意。而近期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又直接给产业加温。业内人士分析,在如此利好之下,光伏产业自然会继续迎来整合大势,但若真正让市场发生变革,最终依靠的还是先进的技术创新。

  陕西光伏迎来复苏

  在历经两年多的沉寂之后,曾一度布局上千亿元规模的陕西光伏行业终于迎来了向好的复苏信号。

  陕西省发改委近日发布信息,从四季度开始,陕西光伏产业全面复苏,实现了扭亏为盈。而西安航天基地光伏企业已率先于二季度复苏,实现盈利。

  统计显示,截至10月份,航天基地内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电投西安太阳能公司两家光伏企业产值达30.9亿元,比2012年同期提高24.2%;预计两家企业全年产值将超过40亿元。

  其中,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三季度公开信息显示,1月—9月公司销售硅片19044.6万片,比2012年全年增长69.5%;1月—9月公司营业收入155738万元,比2012年全年增长28.52%;前三季度公司盈利达4132.02万元,同比增长达188.07%。而中电投西安太阳能公司2013年预计交付组件253MW,比2012年交付的117.6MW增加115.6%。

  据悉,2013年陕西省光伏发电在建装机达到100万千瓦,较上年增长90%。从四季度开始,比亚迪、黄河公司等光伏产品销售大幅增加,生产计划已排到明年上半年。随着2013年国家多项光伏政策出台,预计明年开始国内光伏市场将会逐步打开。

 光伏产业 产业复苏 光伏迎暖意
  此外,随着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兴起,陕西光伏企业找到了一条开拓国内市场的新路径。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位于用户附近,所发电量就地利用,以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且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是国家大力推广的光伏发电利用方式之一。

  自2013年上半年起,陕西省提出了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以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新能源发电产业由陕北向关中、陕南地区全面展开。

  许多太阳能光伏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2013年5月份,由西安佳阳(普瑞)新特能源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建设的韩城市东白矾村太阳能示范村,首期20户村民统一集中联排规划建设,年总用电量约7万千瓦时。

  在西安市经开区,西安佳阳(普瑞)新特能源有限公司2012年就利用4栋厂房屋顶建设了总装机1.2兆瓦、设计年生产清洁电力约120万千瓦时的光伏发电项目。公司常务副总仇勇介绍说:“该项目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约82万元,并从上网电价销售中获得8.6万元运营收入。公司生产能力是300兆瓦,仅在国内市场就可以消化200多兆瓦的产能。”

  目前,国家也制定了促进光伏发电的政策,包括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家庭使用光伏发电装置,给光伏发电电量补贴、税收优惠,电网为光伏发电并网提供便利。

  据了解,陕西省当前对光伏产业仍加紧建设,预计在2014年形成低成本投入、高设备起点,价格相对较低,具有竞争力的规模产业。

  利好政策不断出台

  事实上,包括陕西在内的中国光伏行业的回暖提速,不仅得益于中国赢得欧盟的“双反”谈判,还更多地依托我国在2012年和2013年不断出台的政策支持,使得国内光伏市场启动如箭在弦。

  2012年11月和2013年6月,在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六条”和“国八条”先后出台,明确了“光伏产业作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还出台了六项解决措施直指困扰光伏行业的发电量收购、补贴发放不到位、融资困难等问题。

  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4号文中,对光伏行业的发展明确设置了光伏电池光电转换率、多晶硅综合能耗等行业准入门槛,并明确将光伏产业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的高度。

  正是这两年来的多项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给国内庞大的光伏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不仅让企业吃下“定心丸”,也给整个产业带去了“真金白银”。

  今年7月31日,财政部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补贴方式,由之前的建设前段补贴转为度电补贴,补贴资金通过电网企业转付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单位。8月13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今年8月30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补贴被定为0.42元/千瓦时。同时,该政策地面电站根据所在区域不同,首次明确上网电价分为0.9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和1元/千瓦时三档。其中,河南省作为第三类资源区,执行1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

  另一个好消息是,按国务院批示精神,自今年10月1日起,国家对太阳能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以鼓励利用太阳能发电,并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当前光伏企业的盈利率不足9%。分析推算,如果税率减半,即下调8.5个百分点,电站的盈利率就可以上升1%至2%。该措施将给光伏下游企业带来直接利好,而上游企业自然也将间接获益。

  而在11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这意味着,业内盼望已久的分布式又一利好政策正式落地。

  事实上,在国家政策支持之外,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则更为明确。以陕西为例,为了提振行业景气指数,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在陕北煤矿采空区和荒滩荒草地开展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大型地面并网光伏电站全面启动实施;在关中地区充分利用各类园区、公共建筑等可利用面积,大力推行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和工业园区、设施农业等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结合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和现有园区厂房屋顶,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尽管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开发电站以及分布式发电都被看做光伏产业发展的利好,但对于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来说,政策的东风并不能完全释放光伏企业的爆发力。相反,依旧问题重重,晶体硅光伏产业链产能过剩的局面将会延续到2014年,随着全球光伏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2015年后光伏产业的供需将趋于平衡。

  业内一观察人士认为,目前光伏是依靠政府补贴生存的产业,可补贴给产业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发展,亟待转型升级,降低成本。

  全联新能源商会的光伏专家还指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前沿基础技术研究、实验室研发、关键和高档生产设备制造、新一代光伏电池的研发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因此,整个光伏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技术。

  在此背景下,光伏企业纷纷着力寻找提升自身技术的革新之路。

  以中硅高科为例,在停产检修之际,其对原本就先进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以提高多晶硅的品质及生产效率。

  更让其他同行瞩目的则是,中硅高科在产业链中引入了直购电的模式,成为河南光伏行业的特例,一年下来可以节约用电成本上亿元之多。

  “在静待国内光伏市场需求井喷之前,日本、印度等新兴市场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出口选择。”陕西一光伏组件生产企业表示,虽然我国赢得了对欧的光伏反倾销事件,但是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出口量并没有因此而陡增上来,时不我待,开发新的国际市场也是一个急需破局的选择。

  而对于憋着一股劲的陕西光伏行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阶段性产能过剩并不可怕,随着我国政府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政策的不断落地及太阳能发电效率的快速提升,整合潮也将会在中原上演,但是成效如何并不可知,要真正让市场发生变革,最终依靠的还是先进的技术创新。

  对于光伏行业的技术创新,我国的光伏企业绝不能走模仿求量的山寨老路,“革命尚未成功”的光伏从业者,应像乔布斯一样勇于寻求并串连各种创新的技术,应用到产品中,并大大提高产品实用化,必将迎来属于光伏产业的“iphone时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967.html

更多阅读

资本市场新名词解释:什么叫TMT产业?

什么叫TMT产业?  TMT,是科技、媒体和通信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的第一个字头,整合在一起,实际是未来(互联网)科技、媒体和通信,包括信息技术这样一个融合趋势所产生的大的背景,这就是TMT产业。

蒙西电网 营商环境缔造产业高地 蒙西工业园冲刺500亿

     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北部的蒙西工业园区,正在为以建设“全区前列、西部一流”园区为目标,集中打造新型化工和特种冶金两个500万吨产业基地,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而不懈努力。  工业园不仅为工业投

声明:《光伏产业 产业复苏 光伏迎暖意》为网友森鹿姑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