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员工的艺术》第3章之向竞争对手学习



优秀的竞争对手是标杆,向对手学习,事半功倍。善于学习竞争对手的人,必然是职场上的精英,更是老板们梦寐以求的好员工!

在职场中,竞争对手是对自己最有影响力的人,设想一下,在百米赛场上,你是否能跑出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什么人和你一起站在起跑线上。那么,为了增加职场竞争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竞争对手呢?

在竞争中,面对强大的对手,有的人视竞争对手为敌人,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还有的人拼命寻找竞争对手的致命弱点,千方百计诋毁对方声誉,不择手段争夺地盘和市场,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事实上,通常竞争对手暴露的,都是一些小的弱点,如果我们去打击对手的这些弱点,短时间看是获得了小小的收益,从长远看,是在帮助对手弥补错误,提高能力,这是得不偿失的。

 《做好员工的艺术》第3章之向竞争对手学习
马云曾有一句经典之语:只有心中无敌,才能天下无敌!在马云的眼中从来没有敌人,因为他把每一个对手都当做了榜样,去学习对手的优点,最后自然天下无敌了。其实这是最高明的打击对手的方法。试想,当竞争对手在你面前没有任何优势的时候,他还会成为你的对手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成功者会把竞争对手当成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从学习对手的成功经验中,帮助自己更快地走向成功。

2001年,微软副总裁李开复来北京,发布微软新开发的Windows XP。与媒体记者聚会时,李开复给记者们讲了一个故事:微软有一个班子,专门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什么时间推出什么产品,产品的特色是什么,有什么市场策略,市场的表现如何,有什么优势,什么劣势等,微软的高层每年都要开一个会,请这些分析人员来讲竞争对手的情况。

|www.aihuau.com|55

微软为什么要这样做?记者当时都是这样去猜,微软这种做法,是为了分析竞争对手的“破绽”?但是李开复的说明非常出乎记者的意料:微软此举是为了向竞争对手学习,学习对方的长处。

微软是成功企业的典范,这样成功的公司还这样谦虚地向别人学习。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大度和可敬,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为了学习对手的长处,总结对手的成功经验,吸取对手的教训,避免重犯对手犯过的错误。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打败竞争对手。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商界社会,学习并赶超竞争对手,是每一个企业和员工的必修课。当竞争对手在产品的品牌、质量、营销、公关、企业文化等方面优于本企业的时候,我们就要研究对方为什么能做到这些,其中必有高招。把这些招数弄清楚,这就是学习。可以说,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而没有向竞争对手学习就根本谈不上去竞争。

 ● 把竞争对手当做镜子

爱看武侠小说的都知道,一个武林高手最寂寞的是没有对手,从而陷入“孤独求败”的境地。因为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看不清自己武功的缺陷;没有合适的对手,也就无法激发其最大的生命潜能。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没有对象可以去比的时候,人会感觉自己是最好的;可当你遇到对手时,才能发现原来自己要做的努力还很多。

小李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自己的一位同事跟自己的个人业绩差不多,有时候甚至还不如自己,可他却比自己的收入多。究其原因才发现,原来那位伙伴在带团队,这样的话,他的收入就稳定很多。小李这时才觉得脑子开窍了,认为自己也该是带团队的时候了,有两条腿走路才稳。

竞争对手是面镜子,会毫不留情地照出我们的缺点,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我,把我们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正所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竞争对手并不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相反,它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优劣势。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应该规避哪些问题,应该弥补哪些不足,并且我们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和超越的目标,不断地用他们的好方法来革新自己,达到我们的计划目标。所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竞争对手吧,因为他们可以让我们获得成长,让我们快速地得到提升,让我们快速地成功,让我们快速地完善自我。

●学习竞争对手的长处

懂得学习竞争对手的人,可以变敌力为我力,使威胁之力成为扬帆之风,帮助自己壮大力量,扫除障碍,最终战胜对手。日本人深谙此道,并运用得相当老练。

日本在“二战”以后,勤奋不懈地向西方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学习,在诸多方面模仿美国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操作方法,使得日本国内迅速崛起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夏普、富士等日本企业,都是这一学习浪潮的直接受益者。

以日本夏普公司的崛起为例:1962年,英国的隆姆洛克公司和美国的威尔公司几乎同时宣布了一项新发明——电子计算器。当时,大型计算机发展很快,在商业、科学技术方面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技术来解决各种问题。但是大型计算机价格偏高,结构复杂,使用不便,而市场上已有的电动计算机又不能满足新的要求。于是一种小型、灵活、便宜的电子计算器出现了,它填补了大型电子计算机与电动机械式计算机的“空当”,这个发明当时并没有引起美国企业界的重视。

美国电动机械式计算机公司中的保守思想相当严重,不少技术权威毕生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和改进,使之达到了发展的顶峰,然而这些足以自豪的成就反而使他们目光迟钝了。恰巧威尔公司及其他一些公司在发展电子计算器技术方面也遇到了很大困难,使其他公司相信电子计算器没有什么前途了。这种失策终于使日本的夏普公司捷足先登。

于是夏普公司从美国引进样机,1964年仿制出来,同年9月开始向世界各地推销。3年后采用MOS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数字管,性能有很大改进,价格降低了一半,一时雄踞世界市场。至1971年,在美国电子计算器市场上,日本货占80%强。

短短三五年内,日本夏普公司发挥了自己的技术优势,把他们在晶体管收音机、电视机及其他家用电器方面积累的设计技术和生产经验,用于仿制电子计算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很多人学习竞争对手的长处时有一个明显的误区,他们找到竞争对手的方法后,于是就全盘照搬过来,结果反而导致了失败。实际上,学习竞争对手并非单纯的模仿,而是有选择地模仿,学其神而不是仿其形,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说工作经验,如果把竞争对手的经验完全搬过来,就不见得非常合适。一些工作时间长的人习惯了工作环境,喜欢按部就班地做事,缺少创新性。这时,你要是生搬硬套过来,虽然很快适应了环境,可也很快失去了激情,成为缺少斗志的员工。

所以,每一个竞争对手都有自己的优势,向他们学习,要有选择地进行,从中学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学会更聪明的做法。

在这个快速变革、竞争白热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存压力和挑战,向竞争对手学习,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最有效的成功捷径。除了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失败的经历也应该成为我们加以关注的领域。打个比方,如果某公司出现某些面临低效率的业务部门或工厂,该公司的总裁可能从未体验过这样的抉择,也不知道工厂关闭的危害。此时,就可以从其他碰到过类似问题的公司身上得到非常宝贵的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这里竞争对手就是最现成的“名师”,如果我们善于向他们学习,前途必定是一片光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9614.html

更多阅读

平凡不平庸 《做好员工的艺术》第5章之可以平凡,但拒绝平庸

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一家有抱负的公司,都会有一种竞争的机制,不会让那些碌碌无为的庸人长期厮混于此。你当然有权选择平庸,但是,老板也有权选择平凡但不平庸的员工。如果你甘于平庸,最后你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企业里可有可无的人

声明:《《做好员工的艺术》第3章之向竞争对手学习》为网友爱笑的男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