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判死缓终获无罪 《调教》第一章之天真有理,好奇无罪](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201445477927.jpeg)
我一直觉得“五四”的青年有那样斗争的勇气,乃是因为对于自己理想的天真追求与对于新知的好奇探索,因此一切的新鲜劲和反潮流总应得到鼓励,因为天真与好奇是“五四”精神的实质所在。在我们看不惯人的特点里面,到了不该天真的年龄还天真,对于不该好奇的事情还好奇,算两个蛮普遍的方面。我们看不惯天真与好奇,从对小孩的不耐烦上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我们对孩子啥都问没有耐心,或者会提供约定俗成的无聊答案,总体而言很多成人对于孩子的回答还不如小孩的提问有创意。慢慢地,我们很多人就变成了不求天真而对现实木然,不再好奇只会跟大家走路的“土豆人”。 天真者承认对于事物的无知,也不以无知为耻,大胆地把疑问说出来,被大家听到。好奇者则喜欢琢磨事物的原理、人的心理、文化的文理、法律的法理,对其有积极了解的愿望,也有发出声音的表现,更可能会表现为探索的行为。天真有坏处吗?可能有,天真的孩子会让父母感到丢脸面,也会让资深的人感到失望,还可能会在场面上让人感到不成熟,通常威望崇高的家长、领导、老师对于天真孩子的失望与恼怒是更严重的。好奇有坏处吗?可能有,好奇的人容易不满足于简单的安排,对于自己本分以外的事情好奇,甚至会质疑某些做法的合理性,这让比较刻板与喜欢令行禁止的家长、领导、老师不爽。 但是在我看来,我们很多人的知识面本来不广,行动经验本来很窄,如果这个时候再把孩子的好奇心抹杀了,那么就变成了很懒惰的习性;我们很多人本来就很无知,其实无知并不可怕,因为无知而好问,因为无知而表现出来求学与学习的需要更加是好事。但是无知还不好学,更不以无知为耻,虽然看起来城府很深,其实隐蔽的无知比公开的无知的负作用大多了,而且往往改进很难很慢。因此我要说,我们应该鼓励那些无知者发出提问,幼稚与天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能天真地学习本身是一个好的品性,它提供了影响的机会,也提供了互动的可能。而我尤其要鼓励好奇心,好奇心是儿童的象征,也是青春的特征,更是创新突破与发现的源泉,我们的热情、可爱、投入与特别的创造很大部分与我们的好奇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很重要的是,人在某个阶段有好奇心不难,我们偶尔有点好奇心也不难,但能长期持续与广泛地有好奇心则很难。我要说,有点天真与好奇不难,打击天真与好奇也不难,难的是让人们有天真与好奇心,更难的是人们的天真与好奇心被损坏以后再去恢复与培养。我欣赏自己和朋友的天真,珍视也号召大家看重自己与朋友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