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纪律品德作用自评 《调教》第二章之政治和品德课过时了?](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201226977633.jpeg)
今日大学里政治与品德课仍然占了很大的比重,其比重比一般的知识与技能似乎都大。但是这些课受欢迎的程度似乎大有问题,其原因不外有这样几个:其一政治与品德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刻板,格式化的教程似乎除了照念,也没有多大的供老师发挥的余地;其二政治与品德课中的训条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甚大,以至于老师自己都没有办法提供合理而令人信服的解释;其三政治与品德课的师资力量不少来自于非爱好与擅长诠释相关现象及具备丰富背景知识的人才,而更多的是分配与安排的师资,既欠热情,也欠才情,加强了政治与品德课的弱势形象。政治与品德课并非无药可救,这是一个玩具化、游戏化比教条化、脸谱化更有影响力的时代,是好莱坞比红宝书更有市场的时代,面对今天更加有娱乐化、轻松化、形象化、动态信息化需求的学生群体,理论上能起引导学生思想作用的政治与品德课在其进化水平上很可能远远落后于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与需求模式的发展。政治与品德课有没有以下的拓展可能呢?其一,我们的政治与品德课老师应该是富有鼓动力与感染力的动员型人才群体;其二,我们的道理、信条、规则隐含在有趣的形象化、活动化内容之中;其三,直面社会现象与问题的互动式、动手式、参与式与讨论化的教学形式;其四,重在培训观察、批评与思维能力,引入辩论、头脑风暴等沟通形式,允许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形成不同的观点;其五,把政治与品德课与社区工作、社会公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水平与表现水平结合起来。在我看来,这是一些充分必要的改进,有则能见进步,没有则日见退步。一些研究国际媒体的专家曾比较BBC与美国之音VOA在中国受众中的受欣赏水平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这两个国际台都广为普通年轻人所偷听,但到今天BBC已远较VOA流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BBC更能跟随时代的发展在节目设置、节目类型、趣味水平、互动服务水平方面更贴近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受众口味,而VOA的进步则慢得多,所以纵然以民主、自由及社会公平口号为标榜,但由于表现方式的滞步不前,人们对于VOA的兴趣的衰退仍然很难遏制,这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我们启示,政治信息不论来自哪个方面,不论关于什么,如果它背离了受众趣味的发展方向,那么其吸引力与生命力就难免减退。我一辈子幸运地遇到了三位很棒的政治老师,一位是中学时代擅长猜题的陆念石老师,专长分析高考命题方式(似中学政治之新东方版),只辅导学生高考中政治得高分的方法,因为有一个那么强的功利目的牵动着,我们居然也学得有滋有味(实际上高考政治确实得了很高分);大学本科党史课老师王德宝,让我们以自读党史课本为主,课堂上主要让我们分享他收集到而未上书的党史科研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似党史之易中天版),同学对上课甚至时时怀期望之心呢;在北大博士课上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课,从比较的视角分析在特定历史上不同哲学的演进思路,其中对解释哲学、历史哲学的分享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因此,我的认识是政治与品德课可以成为最好的课,也可以成为最烂的课;政治与品德课可以成为最好的老师,也可以成为最烂的老师。不过,要成为最好的课与最好的老师,我们现在的师资选择、培养,教材水平与教学内容的准备方式似乎都远远不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