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第二章之迎面三问大学生:傻了!](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201121782638.jpeg)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在那么多大学作职业演讲时,我往往会对在座的大学生问三个问题,而且得到的答案往往非常接近:问题一:有多少人选择本校与本专业是因为自己个人的爱好,而不是父母的建议、老师或者亲友的建议或者学校的调配?出于自己爱好的5%左右;问题二:有多少人学习到现在明白自己将来的职业爱好,知道自己特别喜欢做什么工作的?一般在3%~5%左右;问题三:有多少人学习到现在明白自己特别的长处,感到自己特别能搞定某个方面的问题的?在2%~3%左右。我带着同样的问题询问50、60、70后的大学生,比较80后大学生的区别在于,前代的大学生出于个人爱好的比例高达20%左右,而在进入学校以后,逐渐明白自己爱好的在30%左右,认识到自己的特长与职业处理能力的大约在60%~70%,事实上很多前代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顾虑自己的爱好与专长,最大的顾虑是专业能不能对口还有会不会怀才不遇。因为他人说好,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爱好而选择学校与专业者以及进而选择职业者,比比皆是,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差,也是家长与师长带给学生的一个极大的误导,是奠定如此多的学生长期甚至终生茫然的基础。长辈们出于爱但是办了一件最贻害无穷的事,而很多年轻学生形成的习惯就变成了终生依赖别人意见行动的习惯,他们会更找不到职业的方向。启发、发掘、扩展与巩固大学生的爱好,发现与维护自己的爱好,这个是大学生最应该做,也是未来使得自己享受职业、富有热情、更有创造力的基础。爱好是发展专长的基础,但是爱好也不等于专长,因为专长需要把爱好或者爱好以外的有兴趣的领域转变成行动,在反复的行动实践中转变成习惯性的处理能力与行动意识。这需要我们有探索精神、积极尝试、对于社会实践和实习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把更多的资源与精力放在扩展自己的行动经验上,在这个过程中要克服满足于过去已有的行动经验、对新的行动尝试畏缩不前或者仅限于纸上谈兵、空头理想,很多大学生也需要把宝贵的假期时间更多地放在社会行动上,而不是仅仅限于归家探亲、儿女情长上。宝贵的青春时光转瞬即逝,我们没有专长就终生缺少实现自己爱好、理想以及尽孝顺、承担责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