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30年中,过于倾向私益了,但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过于倾斜与没有发展,意味着发展空间非常大,所以在公益的领域很容易做出成绩来。说干就干,我建议大学生在校园尝试公益机会方面采取几个行动,这些行动并没有那么难,但关键是我们不要停留在想和说,而要动手做。第一,给自己安排一个公益读书计划和公益听讲计划。有一些公益的书是很有必要读的:《沉默的春天》《B模式20》《改变世界的力量》《特蕾莎传》,这些书都很好。同时,尽可能多地去听一些校内或校外关于公益的讲座和论坛,从中你可以发现,其实在世界上有很多种公益行动的模式,有不少反省修改一下就可以运用于中国。第二,大家要寻找一些机会到公益组织实习。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年时间,在中国给予公益组织成立的空间大大增加了。去年我们国家批准了八个私募的公益基金,而且最近好几个知名的国际基金会都要在中国开展项目了,他们需要很多的人加入。同学们不仅仅是参与项目的本身,同时要琢磨人家怎么管理这个基金和项目。要留心公益组织的管理模式,观察问题并了解别人的对策经验。第三,要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世博需要很多的志愿者、社区需要社会工作者、很多疾病患者需要关怀者,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分分秒秒参加到公益活动中去,我们在公益活动中能找到自己的爱好,能培养自己的热情,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第四,争取在上学期间建立一个学生公益社团、网络公益组织或者一个公益项目。组织就是力量,可以很快累积经验、知识、技能和伙伴,也相对比较容易在社会上找钱、找资源。事实上,包括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洛克菲勒兄弟基金、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都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形成大学生公益创业资助计划。在这方面零点也有很积极的介入。第五,用新的模式开展公益活动。包括注意社团的组织管理新模式、开发新项目、筹款方式的革新、志愿者的募集与维护机制、公益知识与信息的管理、公益项目价值的评价,还有公益组织与项目的传播,都需要学习专业的方法,并与专业的公益机构与专业人士交流,以确保公益活动的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